他被称拼命三郎,因隐瞒伤亡数字被粟裕严厉训斥,如实汇报伤亡数字后粟裕心痛不已,下令暂缓攻击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张天择创办,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1948年11月的苏北已有几分凉意,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的指挥部里猛然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接通了4纵司令员陶勇的电话:“陶勇啊,4纵伤亡情况怎么样?”
陶勇一时不知道粟裕的意思,但是他才思敏捷,王顾左右而言他地回答道:“部队情绪高涨,打得勇猛顽强,拿下碾庄圩不成问题。”
其时淮海战役已经开始,华东野战军已经将黄百韬兵团围困在碾庄圩的狭小地域内,然而周围的敌军也向我华东野战军压过来,我军必须快速解决黄百韬兵团。
地处徐州东的碾庄圩,是一个有200余户人家的大村庄,村庄外围有两道围墙和水壕,水壕宽10多米,水深少说也有1米多。在它的周围,密集地分布着10多个村落,这一地区被称为碾庄圩地区。
碾庄圩地区原来为李弥的第13兵团驻防,构筑有不少工事。蒋介石命令黄百韬固守待援,尽管黄百韬自己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气能够固守得住,但是也只能硬着头皮固守。
黄百韬做事勤谨,善于逢迎,1928年,他随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投靠蒋介石,他自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建立军功,1941年初,他充当了皖南事变的急先锋,受到蒋介石的表扬。为了保住官位,战争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肯吃苦肯卖命,逐渐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应该说黄百韬属于国民党的实干派将领,他治军非常严,而且注重调和官兵之间的关系,并且他非常注重军事训练,他在当25军军长时时常深入连队,与普通士兵一起训练,身体力行,加上他廉洁的作风,能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使得25军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了麾下士兵的普遍尊重。
黄百韬还特别针对国军不善夜战和近战的缺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在黄百韬的努力下,所部不仅军容整齐,且强于夜战和近战,射击搏斗均明显优于普通国军。黄百韬率军在与我军的交锋中,均有不俗表现。
1948年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各突击兵团向黄百韬兵团各军展开猛烈的攻击,预定的计划是各纵队连续攻击,速战速决,三五天内解决战斗。然而攻击开始后,华东野战军才感觉这是一场虎口拔牙的硬仗。
当接到各纵队陆续报来的伤亡数字后,粟裕知道报的数字尽管有不少埋伏,但就是这样也使他感到心痛,这些可都是鲜活的生命呀。特别是副参谋长张震接到的一份报告令粟裕坐不住了,报告是这样的:
100米宽的正面就架了20多挺重机枪,子弹像泼豆子一样,我方战士英勇,一拨一拨的冲啊!
粟裕要了解最真实的伤亡情况,就把电话打给了陶勇,谁知陶勇竟然打起了哈哈,这令粟裕大怒:伤亡!我是问伤亡!
粟裕生硬的口气令陶勇吃了一惊。便说:“不到2000人吧!不算严重!”
陶勇作战豪勇,但言语粗鲁,性格火暴,临阵常脱外衣,挥战刀,赤膊冲锋,人称“拼命三郎”,又称“傻子团长”,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悍将。但是他还是不敢实话实说,隐瞒了伤亡数字。
“骗鬼!如实报告!”粟裕确实来火了。
陶勇心情沉重地如实回答道:“伤亡确实很严重,目前统计数字是4300多人。”
“立即暂停进攻!”粟裕啪的一声挂掉了电话。
当时华东野战军的一个纵队人数大约是3万人左右,仅仅打了3天,部队的伤亡就接近15%,粟裕沉默了,他没有怪前方指挥员。他决定:立即暂停进攻,调整战术,任务要完成,伤亡一定要减下来,再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
紧接着,粟裕决定召开主攻纵队领导开会,他说:我们从运动中仓促转为村落攻坚,对此从上到下研究不够,战法没有随着战斗样式的改变而改变,吃亏是必然的,研究改进攻坚战法。
会议最后决定,先打弱敌,把敌人防御阵地割裂,调整兵力火力,向敌前阵地延伸交通壕、堑壕,于是一道道战壕开始向敌人阵地延伸。在后来的战斗中,我军利用这些战壕,不仅部队伤亡大幅减小,而且进攻效率也显著提高。
天择:在战场上如何处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关系,是体现一个指挥员水平的重要因素,千万不可杀敌三千,自伤八百。粟裕在关键时刻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伤亡,提高作战效率,这一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