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自主互助学习如何实施
数学课堂中的自主互助学习如何实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自主互助学习模式,既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又需要注重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课堂中的自主互助学习如何实施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巧用生动语言加料,让学生调动起来
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怎么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效果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结合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力求语言形象生动、语气多彩感人。使用生动的语言,配上适当的动作,甚至来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良好的自主学习状态中。如果不注重语言语气,干巴无味,平淡无奇,台上教师再怎么讲,台下学生也很难调动起来。
在讲数列求和公式时,笔者给学生讲了高斯小时候的故事:有一天,教师出了一道题,1+2+3+…+98+99+100=?教师话音一落,全班学生迅速地计算起来,唯有高斯盯着题目还在思考。笔者边讲边做思考状,并继续往下讲故事:不一会儿,高斯就算出了答案,全班学生惊叹不已。这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高斯是怎样很快算出来的吗?这个故事把全体学生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让大家很快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就基本记住了数列求和的公式。
在区别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用押韵的排比句解释:“长度表示一条线儿,面积表示一平面儿,体积表示一个块儿”,夹杂手势来比划,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效果不错。
巧借电教手段充电,让学生投入进来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动静结合等诸多优点。比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很难理解将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这时,就可以用课件形象地演示拼的过程,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思考: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等于圆的什么,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主动地去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还进一步加深了记忆。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恰当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成绩
一、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的经验,很多数学内容的学习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内容促使学生观察思考,形成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银行和商场的营业时间为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观察,看看他们的营业时间有哪些区别,营业时间分别经过了几个小时;如果只有营业时间那如何对二者进行判断?这样指引学生在课下亲自观察了解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这就是情境创设的具体表现。学生在相关情境的熏陶感染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有效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这一策略主要应用于中高段的小学生中,主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相对完整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实际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进而形成学生的自主探究模式。比如学生在学习方程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方程的建立是以什么为内容进行建立的,也就是说“=”号两边的列式有什么关系,是怎样找到的。以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如何寻找彼此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建立起方程,若题中的“解设”内容不同,其方程列举是否也不尽相同?在学生学习方程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以“鸡兔同笼”问题为引导吸引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必要时还可以展开小组互动讨论模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记忆思维远比直接教导更加深刻。
三、有效的动手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
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认识。带领学生进行亲自动手体验,就是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这主要适用于学生在学习空间几何图形的内容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何了解并观察该物体的具体特性,教师可以布置成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在课下完成。让学生准备纸张,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结构重组,看什么样的排列组合形式可以拼成完整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每名学生至少研究出一种方式。如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自己动手了解该物体的特性,并分析哪些排列组合是可以构成物体图形的,而哪些不可以,这样还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指引学生的数学学习。
如何构建自主互助学习模式
使其教学过程更具探究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发生着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并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模仿和积极教学知识内容,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对其知识内容呢进行自主探究,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从而提高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引导学生开展自主互助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其教学问题,对其知识技能进行更好的掌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更需要注重学生掌握“再创造”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使学生了解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过程,由此使其教学过程更具探究化,提高学生关注探究性学习的程度,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对其数学知识结论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说在讲解“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时,为了避免与发展过程进行充分的展示,从而主动对其运算规律进行摸索和探究,相互交流探讨其规律的运用原则,从而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该知识内容提供保障。
注重学习小组文化氛围进行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了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主互助学习的重要性,更好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自主互助学习模式,教师需要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地位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归属感需求,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注重学习小组文化氛围的创设,使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意识得到培养,这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归属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比如说针对自身学习小组创作组名、组歌、小组吉祥物等,由此坚定小组的共同学习信念,为学生提供发挥创新思维、张扬自我个性的平台,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既会主动根据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约束自我言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也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主动对其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教学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