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石涧记”无意间说了床的另一个用法
唐代诗文取士,文化人行文都很规范。后人学作文都学“唐宋八大家”。"八大家”之首的柳宗元“石涧记”,竟然无意中为我们列举了床,胡床和河床,且看他是怎么说的: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见"永州八记. 石涧记")
文字不多,却出现了三个床。其中胡床很明确,另外两个牀字意义为何? "永州八记"都在纪实.“石涧记”说石涧“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第一个床显然是用睡觉的床比喻这段特殊的石头质地河底之平坦。这段河床以水平的巨石为底,横亘河底达于两岸,平沓得就像睡床和厅堂。
接着则是说那段河床究竟有多宽阔:“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这里的胡床明白无误就是胡床,但这个胡床显然不是马扎儿,而是折叠靠椅。马扎低矮,坐于“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的流水中,不被淹没也容易淋湿,而且不舒服,不惬意。暑热天,人置座于流水之上, 才清热败火解暑。关键是柳宗元在借用胡床之体积比喻这段平坦的石头底河床面积。
类似胡床魏晋南北朝时就有。"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耶?’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见《世说新语.自新.二》)
说的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戴渊出道儿前纠集一帮兄弟抢劫客船。有回他带伙人抢劫度假回洛阳的陆机。陆机见他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暗自称奇,顿生好感,就给他指了条路。。。
从语境看,这个胡床也不是小马扎。戴渊潇洒地坐折叠交椅上,指挥部下抢劫商船,部署得当,行之有效,有大将风度,才能令陆机顿生好感,刮目相看,从而“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如果他蹲坐个马扎,小来小去嘚嘚诶诶,反而令人生厌。 (宋代的胡床--交椅)
第三个“床”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说的则是石头底河床。流水在平坦的石头河床上,才能“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人赤足坐于其上,该是多么清爽啊!流水流过了这段平坦的石头底河床,一头扎下去,才会激越有声.
类似后人还有用作矿床的。比如:
《本草纲目金石三甘砂》(集解)引蘇颂曰:“丹砂生符陵山谷……土人采之,穴地数十尺,始见其苗,乃白石耳,谓之朱砂床。”
柳宗元距离李白生活年代较近,行文习惯接近。唐人遣词造句 都注重语境,外延宽泛的词汇前后语境一定交代清楚 ,有明确的景物关联,绝不至读者不知所云 甚至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