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第六感
写作的时候,脑袋里总会出现一幅幅画面,或者是一副框架,一个结构。
这幅画就像一张地图,带我去我想去的地方。目的地在哪里,怎么走过去,会遇到什么,又会用多少时间,心里都有一个粗略的估算。
写的久了,自然就生出了这种感觉。
我理解为,写作的第六感。
就像语感,手感一样,练习的久了,自然就有了。要拥有这种感觉,就必须要多练,多写,多思考才行。
似乎没有明确的训练方法,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培养出来,具体都是因人而异。
看你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思考、刻意练习,每一样都可能是影响我们写作的关键因素。
一起笔就知道应该怎么走下去,一开始就知道了最后的结局如何,即使走错路,或者卡壳,也没关系,因为目的地无比清晰,所以,无论何种情况都能够跨越过去。
这不是天生的感觉,也不是所谓的天赋,而是当你写的多了,写的久了,确确实实就能感受到的状态。
小说也好,故事也罢,或者写观点文,论述类文章,都是如此。
先在脑海里搭好框架,设计好路线图,然后一步步走下去就好。
这就是所谓的腹稿。
已经在脑袋里“写了”出来,就差落笔到纸上了。
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再困扰,也不再绞尽脑汁到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具体如何培养写作第六感,我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持续写作至少三个月。
三个月,其实是最低标准,能够写到三个月的人,基本上对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再感到陌生,同时,也不会有任何输出的障碍。
坚持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基本上能够提笔成文。也许写的还不好,结构还不佳,思考力度也还不够,但是在输出方面没有问题,这就提供了第一要素。
你能够享受其中,而且在想要释放的时候就能够释放出来,无所谓技巧,无所谓阅读量,只在于你能够准确传达出自己的心意。
这是时间上的最低要求。
在长达三年,甚至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实在微不足道,但却又至关重要。
当你持续写作三个月之后就能明白,你自身出现的改变,思维结构,聊天方式,生活方式,等等,都会出现一系列全新的变化。
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潜伏在那里,当你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改变人生也就没那么困难了。当然,一开始都是很艰难的。
2.大量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言之无物。
你不知道写什么要远远大过于你不知道怎么写的程度。你看不到自己拥有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能够提炼出什么,你也不知道如何调用这些有用的信息。
你虽然拥有,但是你却发挥不出万分之一的能力。
生活中其实全是写作素材,只要你善于观察,经常思考,这类素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但我们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囿于自己的视野,眼界,如一叶蔽目一般遮住了全部,看不清真相。
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看的不够多,想的不够多,思考的不够多,而是正因为我们看的太多,想的太多,思考的太多,才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找到自己想要的,写作素材自然就汇聚过来了。
不再是你去漫天找素材,而是素材会自己来找你。
说的明确一点,找到自己写作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持续、聚焦,专注,一力破万法。
3.提升思考能力。
写作的本质是思考。
思想所致,文笔所致,当你开始动脑子的时候,其实你的文章的雏型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如果你写不出来,说明你的脑袋还没有开动,仍在偷懒罢了。
写作能力,最终也是思考能力的体现,所有的技巧在思考这个层面都需要避退。
流水账,日记,自嗨文,都是没有思考的体现。
这类作品,基本上欠缺核心,思考,即使你用再优秀的写作技巧,最后呈现出来的也不过是简笔画水准,真正的技法,意境,完全展现不出来,甚至连色彩都没有。
那么,如何提升思考能力呢?
从建立思考模型开始,遇到什么问题,就往这个模型里套一下。相对来讲,这就是我们学会思考的最初工具。
我们要学会运用这类工具。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会,不懂,而是我们不知道怎么使用工具,甚至都不知道有什么工具,又怎么去运用呢?
推荐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型:金字塔原理。
4.大量阅读材料。
一个擅长写作的人,或者以写作为生的人,阅读量必须大。
如果朋友圈至少有三个人提到一个概念,而你没有听过,那你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你跟人聊天,而对方总讲一些你没听过的东西,那你一定要查清楚。如果有些热点新闻,资讯之类你还不知道,那你一定要去深入研究一下。
我们说自己输入的少,其实是我们懒得输入而已。
输入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仅是读书,聊天也可以是输入方式的一种,看电影,看抖音,听讲座,看公众号,其实都是输入的一种。只不过,这些都是被动输入。
所谓被动输入就在自己不思考的情况下的一种输入方式,所谓主动输入,是指在思考参与情况下的的输入方式。事实上,当思考参与的时候,也就开始了输出的过程。所以,真正的输入其实就是在你开始输出的时候。
举个例子:
我们都看过别人去讲台演讲,要么讲课,自我介绍,或者参选活动。我们在台下就属于被动的形式,不害怕,不紧张。
但一旦我们自己站上讲台的时候,面对观众席上的几十双眼睛的时候,不自由就会紧张,心跳加速。当我们站在台上时,就是主动输入的方式,能够亲身感受到那种公开演讲时的压力,氛围,而此时此刻我们很可能的状态是,大脑一片空白。此时,也正是我们开始输出的时候。
这就是我们在面临写作时的状态。
开始写之前,觉得自己也能写,铺开纸,拿起笔之后,发现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前者,我们是观众,面对的时候自己。后者,我们需要上台公开,面对的读者。
由于我们对输入没有正确的认知,所以才会误解自己完全没有输入,甚至没有时间去输入。
5.不断及时的反馈。
一开始,我们都是写完就丢一边了。我们都知道自己写的不好,所以连自己都不想看,这是为了避免信心匮乏,才用这种方法。
但是,这样一直逃避,会造成一个不良的影响是,对自己作品不了解。
我们不知道哪里不好,哪里好,不知道如何修改,哪方面需要精进,以前犯错的地方会一直延续下去,以前写的好的地方也总会忽略继续保持。
所以,在开始写作一段时间之后,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找到问题所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及时获得有效的反馈,是我们练习写作的必经之路。
关于写作的第六感,也是最近才总结出来的,如果你对此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