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与应用 ——教学工作总结
各位朋友:
您好!感谢多年的陪伴,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此时此刻高建科先给大家拜个早年。去年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已经评过。现在可以公开一些评职称资料了。
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与应用
——教学工作总结
【关键词】思维层次 思维能
【摘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多少分,因为我们教给学生的都是已有的知识,是前人的经验和总结,而我们所教育的学生都是十一二岁的少年,他们将来所用的多不是现在所学到的知识。所以说,我们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两个目标,一是如何教会学生提高思维层次。二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原来说我们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现在可以说我们被各种信息所淹没,如何在各种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把握正确的方向,提高一个人的思维层次,就成了重中之重。那么思维层次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思维认识层次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对事、对人的判断,对各种信息做出的判断。反过来又能指导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指导人的”三观”。
庄子在《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中写到“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也说明一个人思维认识层次达不到某一高层,对事物认识仅处于这一层次。他对于高一层次的认识还处于夜郎自大状态。例如对于生活在楼房一层的人来说,如果不上二层,他永远不知道二层的人在干什么。但是二层的人可以下到一层来观察一层人的生活情况。学生通过学习,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层次从一层上升到二层。可以知道,思维高层次的人可以理解低层次的人的生活,可以知道低层人的想法,可以解决低层人的问题。思维低层次的人,无法理解高层次人的想法无法解决高层次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好。所以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尽快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初中物理中就有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替换法等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有对称思维等重要的方法。而且这些思维方法不仅仅可以应用与物理学习,还可以应用与生和的各个方面。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在历次考试中大都要考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也要用到。
对于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我们在理解什么是变量前,先了解传统函数定义:设某变化程中有两个变量x、y于x某范围内每确定值y都唯一确定值与应称y,x函数x叫做自变量。如果我们对它进一步扩展:一个事件的结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造成。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称为变量,把事件的结果称为函数。如果我们要知道一个事件的结果到底是由那一个原因造成的,就要让另外一个或几个原因固定不变,既这是这一个或几个变量固定不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控制变量法”。
我们通过一些教学案例来了解控制变量法的一般做题思路。 研究音调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物体振动包括振动的频率和振动的振幅。那么音调是与振动的频率有关还是与振动的振幅有关。音调(一个事件的结果)可能与物体振动的频率和振动的振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有关。所以要研究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关系就要控制物体振动的振幅不变;要研究要研究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振幅关系就要控制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变。
我们可以利用对称来发现新的现象,创造新的事物,也可以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同时对称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初中物理中多处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 对于惯性现象的理解与解释。在教材中是一个重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考试的一个热点。可以这样理解:在考试中惯性现象解释题中都有一个事件的转折点。转折点前是一个事件,转折点后是一个事件。这两个事件相对于转折点就是对称的,由于惯性第二个事件是第一事件的延续。这样惯性现象就好理解了,练习题就好做了。答题的模式是:“第一个事件+转折点+“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第二个事件+结论”。例如:人站在行驶的公交车上,当车突然停止时人为什么会向前倾?分析:首先找事件中的转折点,本题中的转折点是车突然停止。第一个事件是“人站在车上随车一起运动”。第二个事件由于对称性是第一个事件的延续“人继续向前运动”。可以这么答题:人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人的脚随车停止,所以人会向前倾。
替换法在初中物理中也经常用到,例如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过程中,音叉的微小震动是观察不到的,我们可以把乒乓球靠在音叉上,用乒乓球的震动替换音叉的震动。等效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是,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各个分力的作用效果相似。
总之,通过多年来我对教育的思考,我认为,我们教育学生,不是仅仅考虑到学生现在能考多少成绩,而是从学生的将来发展方向上考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好知识基础,储备好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是一个首要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重中之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