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我们村的合作社
我们村的合作社(散文)
·马腾驰
上半世纪七十年代,每个村子都有一家合作社,全称是农村供销合作社。当年的农村供销合作社,就是今天的商店,老家大张寨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把它叫作合作社,平常的口语里来得更直接,就两个字:合社。
合作社,存在于改革开放之前,完完全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我记得,每个村子合作社门口的广告几乎一模一样:门头上,一律是白灰底子红颜色的“为人民服务”五个标准字。门口两侧,同样是白底红字的对联: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8个字,是规规矩矩、标标准准的宋体字。
说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其实,经济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供给更谈不上保障。那时,买很多的东西都要凭票购买,苦焦的日子,既就是不要票据,也没钱买除过吃的盐与地里不能出产的生活必须品之外的多余东西。
大张寨的合作社,最早在应家巷街道偏东的路南边,进了院子,小小的一个门朝西开着。后来大队部盖好后,搬到应家东队东头的城壕岸上,和大队部、缝纫厂、医疗站在同一排房子里。
缺衣短食,生活困顿,日子过得难场,大人们内心里的焦灼与不安,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娃娃们是体会不到的,该玩则玩,该疯则疯,啥时候都嘻嘻哈哈,想着法子找乐子。合作社,当然是我们爱去,也想去的地方。一是那些花花绿绿的商品吸引着我们,买不起不买,看看,饱饱眼福也好啊。二是那里人多,热闹,买东西的村人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话,还有他们听来的外边的新闻,在这里都可以听到。站在一旁的我们,乐呵呵地听着,觉得新鲜,觉得快活。那里,给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和了解世界的窗口。
合作社里,买过东西的村人,继续说着他们的闲话。村子大,来买东西的人多,售货员一刻也没闲着。有人要买盐了,盐斗子里的大青盐没有了碎末,只剩下大块的,售货员操起铁锤,嘭嘭嘭地砸着,大青盐块唰啦唰啦碎成小块。他用盘子秤一称,倒入买盐人拿来的布兜里。
来人还要其它的小东小西,他一样一样从身后的简易货架上拿下来,放在水泥柜台上。完后,他左手拨拉、清点着货物,右手噼里啪啦地拨打着算盘,那算盘打得又快又准,看得人眼花缭乱。一旁的我很是羡慕,很是佩服,眼睛直直地盯着,心里想,啥时候我也有这本事就好了!
村人要买竹篾子外壳的热水瓶,我们叫它电壶。只见他拿起电壶,壶口对着耳朵听。我们不懂,就有别的巷道的娃娃好奇地开腔了,问,五爷,买电壶拿走就行了,还听啥呢?被叫作五爷的村人笑呵呵地说,瓜娃不懂,听电壶胆里响不响,就知道电壶保温不保温。没有响声就不保温,嗡嗡嗡不停地响,就证明没问题,肯定保温。
娃娃们毕竟是娃娃,不光好奇心强,好胜心也特别强。有一天,一位玩伴沮丧地对我说,李家堡子的合作社,比咱堡子的合作社大!从他的语气里明显可以听出来,他也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问他,啥?李家的合作社比咱堡子的大?胡谝!满嘴放炮!李家那么小的一个堡子,合作社还能比咱堡子的大?是不是你舅家在李家,你就说他们的合作社比咱堡子的大?!我没好气地怼着他。不是,不是,真的比咱堡子的大,我也是前几天去我舅家时才看到的,他那合作社老早小,前一向变大了!你不信,咱俩现在就去看!玩伴委屈地接我话。
大张寨是方园最大的村子,在我们这些娃娃心目中,认为大张寨不管啥都比别的村子强,都比别的村子好。走!咱现在就去看!根本不相信同伴话的我,拉着他就出了村子北城门,上赵家坡,从赵家堡子东门口过去,很快就到了李家堡子东边的合作社。进去一看,地方确实比大张寨的大,商品也多。事实明摆在那儿,我一下子泄了气,在里边转了一圈出来,回来的路上,心情不好的我,和玩伴一句话也没说。
很快,村子的娃娃们都知道了这一“不幸”消息,大家就嫉恨起李家堡子的合作社来。后来,还有聪明的娃娃自己给自己找开心,编开了故事,说是村子的合作社这几天就要扩大了,比李家的合作社要大好几倍哩!还有更绝更玄乎的说法,说公社的商店马上就要搬到大张寨来,那时,咱大张寨的合作社就不是合作社,就是大商店了!到那时,把它李家的合作社咬得吱吱地叫呢!
那是娃娃们找开心的说法,像吹过去的风一样,说过就过去了。现在想起来那些事儿就想笑,那时的我们这些娃娃们呀,你看多么地可笑,又是多么地可爱!
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终结,当年的合作社走完了它的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商品极大地丰富起来,村子里也有了一应俱全,想买啥就有啥的超市。
离开老家好多年了,每每在琳琅满目,货物堆积如山的超市里采买东西,时常就想起当年大张寨村子里那个小小的合作社,想起在那里发生过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2021年1月23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单个网页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鞋》《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图书馆收藏。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由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生命深处的真情吟唱》,该书即将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