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中的提问艺术

提问在教学行为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学问,学问,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就在这个“问”字上。问,是个法宝。它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所以,历来教育家都很重视它。我国南宋时期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明代的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视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大作家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这些都说明“问”是很重要的。当然,这里所说的“问”或“疑”有很多形式,包括自问、他问、互相问等。限于篇幅,我们只讨论其中的一种形式,即教师讲课中的提问。

说到提问,人们不禁想起我国古代的圣人孔子。他的教学具有很高的提问艺术。他常常用一些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境界,他往往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用一些创造性的提问去启发学生思维,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教学实践表明: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提问在讲课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激发。提问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问题就是矛盾,提问就是摆矛盾,它可以从对立两方面给学生以刺激,引起反射,从而促使思维向前推进,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所以,这叫提问激励法。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的提问会使他产生悬疑,从而开启思维机器去主动地寻求答案;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去攻克难点的时候,教师的提问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通道,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当学生要对思考过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教师的提问又会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地收拢,得出圆满的结论。好的提问不断激发学生和教师一起思索,一起破门而入,登堂入室,探取“所以然”的秘密。这样的讲课,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开发智力。

2、提醒。提问能起吸引注意力的提醒作用。教师讲课主要不能靠维持纪律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而应该用问号把学生的思维紧紧钳住。有经验的教师对讲课中的“放”和 “收”事先都有所设计,当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他能用巧妙的提问把它集中起来多当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到某一点产生疲劳感的时候,他又能用巧妙的问题把它引开,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张弛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讲的兴趣历久不衰。

3、设悬。讲课虽然不像讲评词,但是为了吸引学生,设悬念也是必要的。提问能起设悬念的作用。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急需知道个究竟,教者却并不着急,甚至有时还预示两种或多种答案,使学生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问题解决了,学生才放下这颗心,但教者却又来一问……就这样,在设悬和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讲完了一堂课。有时临下课再提一个问题,以起到“且听下回分解”的作用。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4、调节。讲课中的提问,还有反馈调节作用。讲课中提出的问题,都必须给予明确的解答,有时是教师自己解答,有时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实际上就是信息反馈,它可以当堂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教师提问的效果,促使教师调整、补充甚至推翻原先的课堂设计。这样,在提问和解答中进行信息交流,使教学相长,取得更好的效果。

提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谈几种:

l、直问和曲问。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例如: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开讲便设问:“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呢?修这就是直问。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多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了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例如讲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时,教师问学生:“第一段写的什么?第二段写的什么?”这问题并不难答,只要看看原文就会知道:第一段写的是白杨树,第二段写的高原景色。但是,教师提问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此,而在于引起更深的疑问:为什么第二段不接着第一段写白杨树而去写高原景色呢?这不是离题了吗?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能学到茅盾先生的艺术手法。:有时,学生答错了,教师却不直接指出,而是故意再从反面提问,用归谬法使学生番然醒悟。例如:当学生对某个理论问题回答得不够确切、丢掉了其中的某个限制条件时,教师常用这种问法。如:当学生回答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丢掉了“唯一”这一限制条件)时,教师不直接指出回答的不确切,而是再提一问:“理论是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又如:当学生把“滥竽充数”写成“烂鱼充数”时多教师不直接指出他写了错别字,而是进一步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来的?”或者用错误解释造一个可笑的句子,等等。这样问的结果,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这就是曲问的效果。在讲课中,直问和曲问都经常用到。直问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曲问曲径通幽,发人深省,二者都能起到激发作用。

2、宽问和窄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 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有的同志说,讲课忌用宽问,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开讲的时侯,就常常用宽问。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究竟怎么用,要由讲课的内容、对象和提问的目的来决定,何况这里所谓“宽”与“窄”也是相对而言的。有时宽问与窄问结合,效果很好,这在下面要谈到。

3、单问和重问。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重问常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窄到宽,即先用窄问搭桥,逐层深入,最后得出概括结论,这是归纳重问法,主要用来培养概括能力;另一种是由宽到窄,即先用宽问领起,然后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窄问,这是演绎重问法,主要用来培养具体分析能力。例如分析一段文章,先从字、句具体提问,最后再总问其特点,这就是归纳重问法多;如果先问总的特点,然后再具体由词到句地提问,这就是演绎重问法。单问有稳扎稳打的效果,重问有层层逼进的效果,在讲课中也是各有各的用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例如:对成年人就不宜用重问。

4、明问和暗问:明问,就是提问时有明显的问句出现。暗问却不然,它用的不是问句,但在陈述中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悬疑。这是一种内在控制的提问法。如:在讲课中陈述一种反常的情况或结论,摆出对立的现象或看法,闪露嗣一点结论的光芒,等等,这都是暗问法。列宁就很善于用这种暗问法。由于他用内在的逻辑力量不断使听者陷入疑团之中,所以即使没有用问句,也会“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读一读《青年团的任务》就会有这种感觉。鲁迅先生的讲课也有这个特点。讲课并非是与学生问答淡话才算上乘,有时启发性的讲述,把提问暗含在讲述之中也有特殊效果,特别是对成年人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还有虚问和实问,正问和反问等等,也都各有所用。

以上这些提问法,并不是各个孤立的,在实际讲课中,这些形式往往结合起来使用,我们这样分,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

讲课中的提问技巧虽然重要,但必须运用得好。首先,不能滥用。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不能搞一些“老生常问”,或为问而问。像“对不对?”“好不好?”这样一问齐答的方式,虽有作用,但用常了学生就会不动脑筋地信口回答,所以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另外,提问可以有多有少,但不能太多,没有必要设问的地方就不要硬问。其次,提问要恰当。提问的内容要要量准。提问内容能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能在哪些方面产生疑问?有哪些答法?事先都要叫准。提问要有这种定向性,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提问的深浅程度也要恰当,要能引起全班学生的关注,不能只激发少数人,而使大多数人无动于衷。提问中释疑的火候也要恰当。一般地说,教师不要急予把结论告诉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解答,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在这个实践中提高的。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沉不住气,急于去交“谜底”,致使提问的效果有所减弱。但是,释疑不能拖得太久,那样会使学生神经疲劳,甚至兴趣索然。所以,这个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当。再次,提问既要有计赳性,又要有灵活性。提问,必须事先设计好。整个讲课共有几问?问些什么?在什么地方问?用什么方法问?答案是什么?这些都要精心设计,要估计到各种情况,切忌随意问,信口问。但是,讲课又不可全拘泥于原设计,在教与学的进程中,要根据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作必要的调整,而不能固执于自己的偏见。如:学生明明答对了,但与教师事先设计的答案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立即修正原设计,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而不应该墨守原答案,一问再问,硬逼着学生就范。因此,提问也要实行“变式原则”。

(0)

相关推荐

  • 课堂提问的误区

    (1343) 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教学技巧.然而在课堂现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很随意.很随机的课堂提问.由于这些提问并不在课前备课设计的计划中,因此 ...

  • 《学会提问》:我们倾听是为了构建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马上去做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如果有人抛给你一个观点,你要提三个问题:他在说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理性思考的基础. 学会提问题其实是批判性 ...

  • 名师——什么是开放性问题

    名师--什么是开放性问题 李素怀老师设置提问场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中,有一章节是关于提问的,并举了一个关于历史教学一个问题的三种问法. 第一种问法:引发工业革命的3个因素分别是什 ...

  • 课堂提问的问题

    为了引发课堂中活跃的讨论,教师必须进行事先不知道答案的"真正的提问"或是根据其他学生的发言做出提问,或是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与提问.不过,在现实的课堂中不仅教师少有这种提问,而且来 ...

  •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提问艺术浅探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课上能否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否使提问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是衡量一个 ...

  • 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问艺术

    我做学生时,听过很多学术报告,做老师之后,也为学生作过很多报告,参加学术报告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当年活跃得多,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听过报告之后,常常踊跃提问.有的学生会在提问前先做 ...

  • 画家汪意丰——在中国文化中创作当代艺术

    传承与创新是艺术界常谈常新的话题,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书画领域的"传承"和"创新"有着特殊之处,对之应有更客观准确 ...

  • 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问的关键

    在平时的授课或者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行为就是:提问. 但是,如何有效的提问,是很讲究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01 两种提问方式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两种:封闭型.开放型. 封闭型的问题, ...

  • 中国古建筑中的雕刻艺术,精美绝伦!

    中国的美,无处不在.在雕梁画栋.恢弘大气的皇宫:在曲折幽深.素净淡雅的园林:在青砖灰瓦.雕刻精美的民宅.每当你步入其中,就会发现:最让人感到惊艳的,往往是那些寻常生活中被精心雕刻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 ...

  • 提问技能八: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

    一.把握好提问角度 博学多才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能准确地把握好提问的角度.教师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设疑难问题.教师如果提问不当就会误导学生.例如,有位 ...

  • 检查中常见提问内容

    检查中常见提问内容 一.学校管理要精细化,校长清楚学校底数: 1.学校占地面积多少?建筑面积多少?总共有多少学生?一共有几个班?最大班额是多少?平均班额是多少?男女生比例是多少? 2.学校有多少教师? ...

  • 她是中国唯一能被誉为大师的女画家,享年73岁,真正的中国民粹艺术大师

    中国的民粹艺术大师王叔晖 王叔晖(1912-1985)字郁芬,生于天津,定居北京.她是中国唯一被誉为大师的女连环画家,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历任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 ...

  • 陈桐生:“求中”:儒家艺术精神的来源、内涵及其实现

    摘要 商周甲骨文.金文和<诗><书>文献表明,中国人的求中智慧起源甚早,"中"字的意义从"氏族社会之徽帜"逐步引申为中央.中心.中正,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