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康熙青花值得我们去收藏!
从胎釉上,可以观察出一 款青花瓷的真伪,观察的时候也要注意细节。那些造假的胎釉很多都是人工糊泥,有的是经过化学处理过的,那些涂上去的泥,拿手指抠,很容易就掉了;有的是使用胶水黏上去的,比较难弄下来。
明末清初以来,民窑中常见此类以玉兔为题材的日用器,多以盘、碗、杯等为主,寓意“玉兔思乡”。在江山鼎革之时,人们常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怀思。至康熙时期,这种题材逐渐流行,“相思”的涵义和内容也就更加宽泛了。
康熙青花的画工绝 佳,斧劈皴、披麻皴等国画技法在青花的绘画中广泛运用。尤其是“分水法”的运用,使得上好的青料得到充分展示。分水法是根据中国画中水墨画的各种皴法创造出的一种渲染技法,根据青料料水的浓淡,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几个层次进行渲染绘画。这种技法在康熙时期达到高峰。
康熙青花瓷器,在胎体方面有了一定进步发展。随着瓷窑内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烧成瓷器的胎体度薄且坚白细腻,藏友们常说的“糯米”胎。如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康熙中期青花瓷残片的露胎处,可见胎体厚薄适中修胎工致。器物的釉面也由初期泛青带有黑色棕眼变为洁白光润,从而将青花反衬得更加娴静美丽。官窑瓷器的胎体亦是洁净坚硬,少见杂质的“糯米胎”,其胎体薄厚均匀,修胎工整仔细。一般瓷质釉面多见有粉白和浆白两种颜色,粉白釉面稍显疏松并多伴有细碎开片。还可见一种亮白闪青釉的釉面但不是很多。绝大多数器物的底足露胎处洁净细润处理极 佳,足端浑圆光滑。这就是康熙青花瓷器藏友们所说的“泥鳅背”底足。
康熙晚期的官窑款识,开始设专人负责书写,款字排列为两行或三行竖写。此时的款识绝大部分为楷书体,青花色泽青翠,字体工整秀丽。
康熙青花的鲜蓝色,青色明净、鲜明,清朗不浑,艳而不俗,鲜蓝而不火气。
从元代至今,青花瓷一直是瓷器烧制的主流,大量的碗、盘、缸等生活用瓷,都是以青花瓷这种形式烧制出来的。根据康熙青花瓷器实物及其所具的不同风貌和特点,并结合其干支年款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