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别裁】梦也无声:《蒿里行》之四——“沐猴而冠带”与“刻玺于北方”
沐猴可想戴王冠,惹得方家带笑看。
争奈无知遗话柄,慌慌闹剧佐三餐。
曹操这两首诗,不仅是“汉末实录”,也是汉末人物一个小小的点评,举重若轻却切中肯綮,两篇之间各有分寸,遣词造语颇多讲究,却不动声色。
以内容论,前篇《薤露行》是写“前朝故事”,后篇《蒿里行》是写“今日新闻”,前朝人物已作古,今天肇事者还在肆虐人间,前朝人物的结局和“智小而谋强”的后果世人有目共睹,今天的结局,世人尚在局中,没有曹操一样的胸襟见识和深谋远虑,尚难有清醒理智的认知。
经过袁氏兄弟的一番洗礼,曹操对“乌合之众”有了切身切肤的体会,“势利使人争”的现状,也不容他轻信人们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所以,两篇之间,点评人物的角度和分寸是不一样的,虽然,袁氏兄弟在曹操眼中与何进者流不一定有什么区别,但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可能还存在区别。
《大雅~荡》为什么以文王口气引文王典论来讽喻现实,就是照顾当时人的理解力,大体文王所言才是至理,曹操之时世风日下,文王的势力已经够不着不孝的子孙,礼乐崩塌,人心无忌,曹操也无典可尊,只能低就世人的理解力,这也是大雅之声的文艺传统之一脉,讲究行文的方式方法,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不疾不徐有的放矢。
评论“故人”用点评的形式,“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是曹操给何进者流下的断语。
范曾说项羽是“沐猴而冠”,除了指责他的短视而鲁莽,更指责他短视而鲁莽却无自知之明,自以为是不入人言,猴戴了帽子就自以为是人了,傻则傻矣,多少还带了几分天真的“稚趣”,项羽的自以为是是绝对的,他不知别人对他的评价比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要低些,他此时眼中没有范曾可是十分真诚的以为亚父老到不如自己了。
何进不一样吧!何进没有项羽那份“纯洁”,竟真的以为满朝文武天下英杰没一个比自己强的,何进者流是明知自己的能力与所争抢到的荣誉地位不相匹配也要坚持守住武大郎的店铺,比之项羽,同是沐猴而冠,此一猴也比彼一猴多了许多巧诈奸损。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代枭雄没有心思去分析这些巧诈更没有精力去考证这些巧诈,不作道德论只发现实声,世人眼中所见,就是一只猴子冒充高人守在那顶皇冠旁边贪欲难解涎水横流,曹操也言尽于此。
指斥今人用春秋笔法,不做结论,直言事实,但这事实是有方向的,是有作者的态度的,这事实包括几个层面,一是这些猴子做了什么,二是这些猴子的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这后果本身在世人心中有约定俗成的衡量标准,所以暗含着作者的评价。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这个事实,在今天看来,尤其荒谬,“淮南弟”这个利欲熏心的猴子,其不自量力早已成为千年笑柄。
用前两天时髦的穿越方式,设想一个简单情节哈:
不知深浅“沐猴而冠”的淮南弟,正装腔作势“指点江山”,突然,有今人小丑携千年史穿越到廷前,把历史的“钱袋”摔到淮南弟面前,用港片贺岁版带点无厘头的老辣台词开始“廷诤面谏”(参考《澳门风云》之周润发版):
“我说哪来的大胆妖猴,你以为戴个帽子就能装人了?死人吧你!洗掉身上的野味了吗?稀罕帝号就称帝啊,你想刻玺就刻玺啊?你问过曹操嘛?人在江湖混,欠的是要还的,智小而谋强?会死得很难看的,不能称帝,你装不明白啊?装不明白可以啊,你用屁股想一想,你拿什么出来混?就一顶帽子啊!还有啊,我来教你啊你这贪心不足的大胆妖猴,你知不知道后来出了个专门背后捅刀子的诸葛亮,他可还是个未成年啊!后来是人家在天下混啊,根本没你的份,你这么不知天高地厚,活不到那时候啊!……”
哈哈,一直以来都有点太严肃了,今天说个笑话拜个早年,先自娱自乐一番,有意思吗?
梦也无声 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好者实践者传播者,作家、影视编剧、影视策划人。
作者:梦也无声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