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巴彦淖尔故事#河套灌区之三盛公水利枢纽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南黄河干流上,西距包兰铁路三盛公黄河大桥2800米。拦河引水工程由拦河闸和土坝连接组成。拦河闸从黄河左岸向右延伸,闸分18孔,孔径16米,闸身总长325.84米。土坝与拦河闸一线贯通,从闸的右翼墙开始,向右横截黄河,经过一段河滩地与右岸鄂尔多斯台地相接.全长2100米。枢纽工程包括北岸总干进水闸、南岸进水闸、沈乌(一干)进水闸、库区围堤、导流堤、总干渠水电站、电站以上总干渠、截渗沟等8项工程。
1958年8月,为修建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经国务院73次会议通过,批准成立黄河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委员会,自治区副主席王逸伦任主任,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周北峰、农牧部部长常正玉为副主任,水利厅勘测设计院院长蔡子萍为秘书长。同时,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工程局组织施工,水利厅副厅长李直任局长。1959年上半年组成2万多人的施工队伍。 1959年6月3日总干渠进水闸闸基破土动工。进水闸闸基比拦河闸闸基高 5米,地基土层为粉砂细砂,为了加固基础,在闸室周围打了一圈木桩,并对局部采取换土处理,随即浇筑混凝土底板。全部施工实行流水作业,施工质量好。当时,除进水闸基础和底板先施工外,其余上部工程随拦河闸施工结合进行,于1959年11月11日完工。
拦河闸18孔闸室中有15个孔位于黄河正身,必须设置围堰,以迫使主槽让位,在围堰中施工。因此,筑围堰便成为修建枢纽工程的一个关键。黄河汹涌澎湃,水流滚滚,又系沙质河床,给围堰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当时,缺乏运输工具和块石,工程局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决定因地制宜,根据河套群众治水的经验,采用柴埽掘工方案。 围堰于1959年8月开工,共向黄河里投入600多万公斤柴草和12.5万立方米的柴土混合物,筑起了一条长1240米,宽12米的柴土埽围堰,为拦河闸基础的开挖创造了条件。这项工程于1960年2月28日初步完成。全部工程是在冰冻期间进行的。围堰工地上的全体民工,在工地围堰指挥部的领导下,展开了你追我赶的红旗竞赛活动。在大战寒冬,与冰河搏斗,为“12月修筑起围堰向元旦献礼”的口号号召下,生产定额一再突破,记录日日创新,有300多名民工荣获 “超定额、出满勤”的红旗手。
拦河闸闸基开挖,于1960年3月开始,基础挖深7 米,比黄河正常水位低10米。在三面临河,基坑四周渗流严重的情况下,基坑采用分块施工,井点排水,共设置井点系统24套,按二级井点布置。在全靠人力施工的情况下,由于抽水效果好,基本保证了基坑干涸的作业场地,按质按量完成闸基开挖工程。1960年5月4日开始浇筑拦河闸闸底板和海漫静水池,然后浇筑过水堰和闸墩。拦河闸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于1960年6月底基本完成,抢在了汛期到来之前。
1960年10月17日开始机架桥和公路桥的施工,1960年11月14日完成。沈乌渠进水闸于1959年11月25日破土动工,1960年5月完成主体工程。南岸渠进水闸于1959年12月初开工,1961年1月完成。 截流工程是枢纽工程中直接与黄河主流拼搏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为了夺取工程的最后胜利,经过深入周密调查和对灌区特点的具体分析,结合工地现场和黄河历史情况,审慎果断地作出了如下施工决策: 1.1961年4月5月截流施工。因是黄河枯水季节,施工最有利,各项工作都按1 000立方米/秒标准,安排准备。 2.就地取材,柴埽截流。 3.平立堵结合施工,这是各地区在泥沙河渠截流堵口施工的经验总结,是防止河底刷深水集中,造成合龙施工困难的有利措施。截流段河床从上到下依次由粉砂土、细砂、粗砂组成,极易被急流冲淘。为此决定,截流施工必须进行较大范围的护床底工作,以争取主动。同时考虑到旅工初期河面较宽水流较稳, 可用柴草箱埽进占,及至水面狭窄水流稍激后,就进行平抛埽捆护底,使水流向龙口集中,最后根据情况进行平堵合龙。4.开挖引河。开挖引河是引导河水过闸工程,如能提早开通引河,势必减轻截流工程压力,是截流工程制胜的辅助工程。
1960年10月土坝工程开始施工,1961年截流施工前完成任务。组织民工制做了大量的沉褥,沉褥是用一般柳笆和枳机笆缝制而成,每片宽10米、长15米, 用铅丝绑扎硬柴若干绺以为筋骨,沿笆子边每隔4米拴一根铅丝缆作为操作拉手,然后再沿笆子上边缘系一些装有碎石的草袋加重,便于从上游沉入水下抓住 河底。埽捆主要以柳枝、芦苇、枳机为料,内卷碎石土料捆绑而成。每根长4~5 米,直径1~1.5米,总重3---5吨。 引河施工于1961年元月开始,引河主槽长1 300米,宽250米,于5月初截 流前完成。另外,沿滩面高地又开挖了两条各宽35米的引水沟道。引河上口宽。 下口窄,以利进水冲刷、扩大,引河开挖的土方,大部分运到闸右岸,以作为筑坝用土,一工二用。
1961年3月中旬,预留截流段黄河水面宽480米。3月16日开河,24日截流工程开始。从黄河两岸用压埽法,层柴层土向黄河进攻,开始水浅流缓,又赶上 盐锅峡水库蓄水,河水流量减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改用埽捆与草料相配合的办法,加速进占。土坝工程也紧跟向前延伸,很快就把黄河水面压缩到150米。4 月11日以后。盐锅峡蓄水期已过,河水开始上涨,一方面加固维护两岸码头,并沿坝轴线按上游8米、下游16米的宽度用沉褥和埽捆进行铺底。铺底沉褥3000 平方米,因与沉埽配合进行,未形成急流拢动河床现象。沉埽开始是沿下游平滩 依次进行,并逐渐向上游开展。第一层沉埽完成之后.接着就不断加高龙口底部, 开始平堵。用埽捆平堵龙口,是由船沿绳索牵引埽船按指定位置进行。在龙口上游60 米左右用铅丝笼稳住定位船,船中安装绞关,绞关的绳索约长100米.可以自由伸缩,供索引沉埽棒船之用。运载埽捆船只慢慢地缘绳索进入定位船指引的标志地点,依次一个接一个地投放埽捆。以此循序渐进,顺利平填龙口,达到既定高 程。在平投埽捆,龙口段河床已相当高厚时,即开始平立堵结合施工,十几只埽船 轮流进行压埽进占,等待引河放水,拦河闸工程的水下部位于5月初全部完工。5 , 月5日拆除围堰,用炸药开引河口,把黄河水引进。初放口进水30立方米/秒,至 5月10日,引河逐渐冲刷扩大,水流已占黄河流量的40%,12日达到80%,实测 黄河总流量700立方米/秒,而龙口过水不过157立方米/秒,这给截流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在开放引河的同时,龙口施工一直在继续进行。指挥部于5月13日下午开 会研究决定:于当晚6时开始合龙。号令发出,群情激荡。两岸码头前哨的职工, 一鼓作气战斗到晚11时,使黄河断流。龙口上下游水位差实测为62厘米, 黄河三盛公枢纽截流的胜利完工,比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指示要求提前两天。
内蒙古党委接到报捷的喜讯,当即给工程局发来贺电,并向昼夜奋战在截流前线 的全体职工群众表示慰问。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由自治区黄河工程管理局管理,自建成后一直正常运行,并历经1964、1967、1981年5 400立方米/秒至5 710立方米/秒3次洪峰的考验,保证了农牧林业及工业用水。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完成,结束了河套灌区自流灌溉的历史,成为建设新型大灌区的起点,是实现灌区远景规划,建设1000万亩粮食基地的根本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