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别磨蹭,抓紧点
放学后,你家孩子是否也这样:
爱走神:集中注意力做作业不到五分钟,就会被周围其他事物吸引;
坐不住:一会儿跑厕所,一会儿喝水,就是不能专心写作业;
拖拉磨蹭:明明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内容,非要拖成2-3个小时,遇到节假日,总是上学前一天晚上开始疯狂补作业;
错误率高:刚刚教过的题,转眼就不会了,仿佛失忆一般;
……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有调查显示,近8成的孩子因为“喜欢分神、磨蹭”导致作业做不完、效率低,影响睡眠状态,最后影响学习效果,成绩难提升。
看到这里,相信会有一部分家长开始疑惑:
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有的孩子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而有些孩子拖拉磨蹭,2小时都写不完?
其实,这也是拉开孩子成绩的原因所在。
在一个小家庭中,孩子拖拉、磨蹭、效率低,其实是一件非常“内耗”的事。不管家长有什么着急的事要做,孩子的心理时钟似乎总是0.25倍速的,永远跟你不在一个节拍上。
想要帮助孩子提升解决,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下孩子磨蹭的原因:
缺乏时间观念
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时间”,自然也就无所谓“时间观念”了。
在他们的认知里,时间很长很长,凡事慢慢的做就行了。
作业做不完没关系,可以明天做,任务完不成没关系,可以下次再来嘛。
如果家长这个时候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容易由一开始单纯的对时间概念的懵懂无知逐渐演变成缺乏时间观念的不良习惯。
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指的是当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时,就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越催越慢。
父母反复的唠叨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破坏孩子对正在做的事情的专注力,使他们对于即将要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排斥。
比如:孩子正在专心做数学题,你却不断催他去上床睡觉,一听到这些,孩子的专注力就会被打断,不耐烦的心理使得孩子行动更慢,学习更拖拉。
依赖性过强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爸爸担心儿子上学迟到,为了节约时间,他便一边催孩子吃早餐,一边帮孩子穿鞋穿袜。
看到这个画面,各位家长们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拖拉行为,自己会自动开着加速全自动模式,却把孩子养成了一动不动。
就像心理学家艾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提到的:“一个有拖延习惯儿童的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父母的过度包办,让孩子觉得有父母在,总会有人为自己善后,从而变得依赖。
对于那些“慢”小孩来说,父母与其一味的催促,不如针对孩子的问题去解决,为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形成内心真正的动力:
带孩子认识时间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认为,人类对于时间知觉只有在大脑的推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产生。
要解决孩子磨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感官的引导方式,让孩子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时间。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买一个孩子喜欢的闹钟,和孩子一起设定起床时间、睡觉时间、上学时间等。
在平时的沟通中多使用具体的时间名词,比如“我们看着表,再玩十分钟。”“最长的针再跑五圈,过五分钟就要上床睡觉了”等等。
这些话比起“一会儿”、“快到点了”、“立刻”等笼统的词,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变化,从而加强孩子对于时间的掌控能力。
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不催就迟到了/太晚了/饭凉了……”
有时父母总是对孩子磨蹭的后果过于担心,然而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我们也要适当地让孩子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在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发生过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天,女儿与斯特娜夫人约定了下午一起去看电影,可女儿和朋友玩得高兴,比约定时间晚了半个小时回家。
但斯特娜夫人并没有发怒,只是平静地说:“时间来不及了,我们看电影的计划泡汤了,真遗憾!”
维尼夫雷特记住了这个教训,从此做什么都总是很守时。
”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太磨蹭时,要给予他们适度的惩罚。
减少打扰
当孩子在专注做一件事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耐心,给孩子一个探索的机会。
因此,家长在孩子年纪还小时,就应该尽量去干扰孩子,不要忽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持久性的训练,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
对于已经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作业困难的孩子,家长也不要因为心急而乱了阵脚,我们可以通过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等科学方法,来针对性提升孩子注意力,养成高效用脑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