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调侃晒简历竞选家委的家长啦!背后原因很心酸
回复“约吗”,送你一份见面礼
好不容易盼来周末,一大早群里几张截图,让很多家长鸡皮疙瘩一阵一阵的:
看完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样的↓↓↓
这确定是选家委会,不是选总统?
于是,网友们各种冷嘲热讽,一波神段子新鲜出炉了:
“我的小孩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想报名家委会,给自己一个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连“马云”都来了……
草民版:大家好,我是小国宝的妈妈。我没读过什么好的大学,我的文化水平也一般般,我现在没有固定的工作,只是打一些散工。小国宝的爸爸也只是一个很一般的公司职员,之所以公司一直没有裁员裁到他,是因为他爸爸非常非常的努力,做人也踏实。我就不竞选家长委员会了,但我想警告一下各位家长,千万别欺负我家小国宝,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虽然穷,但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我们没什么钱,但老命还是有的。
一个网友看完后感慨地说:知道为什么迟迟当不上家长了!
说笑归说笑,话说,作为一名家长,青榄君很同情上海那些挤破头进家委会的家长。她们踊跃的身影背后,是内心的忐忑、焦虑、懵逼……
当孩子跨入一年级这条起跑线,家长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有一些新鲜感,但更多的是没完没了的担心——
孩子会不会遇上不负责任的老师?
老师对孩子会不会有偏见?
座位会不会安排在后面?
学习能不能跟得上进度?
能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人际关系能不能处理好?
……
有了未知,就有了恐惧。加入家委会,成了家长们缓解忧虑的救命稻草。作为家委,会和老师沟通得比较多,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孩子有学习上、心理上的任何波动,可以随时和老师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并帮助孩子。而且家长的参与,也会让孩子有一种自豪感。
更为关键的是,在他们不计辛劳地帮助老师为班级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之后,当遇上一些所谓的好事,就是一些评选、竞赛的推荐机会,如果他们的孩子正好和其他竞争的同学水平相当、难分伯仲,那么,他们的孩子更有可能得到这个机会。
广州有一个家委曾向媒体坦承:家委会里有一些“潜规则”,比如老师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通知家委会,如果遇到一些学生的选拔活动时,一般由家委会先“瓜分”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级里。有时甚至名额都在家委会里“消化”了。
“不过,老实说,即使是选拔优秀学生,不少家委的孩子都是尖子生,我们当时的家委会主任就给孩子请了两名家教,隔天一对一进行辅导,他的孩子无论是才艺还是学习,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每次有什么活动,他孩子都是不二人选。能主动承担家委任务的家长,都对孩子学习有很高的期望,因此虽然看上去孩子似乎占了‘家委’的便宜,但实际上大多数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为了这一点点可能占到的“便宜”,家委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每年都有几个关键节点需要家委去筹备,教师节、元旦、中秋、国庆、儿童节,此外还有偶尔的大型班级活动。每到这些时候,家委的事情就特别多了。比如,学校要搞元旦表演,家委就要想好自己班上的表演节目,还要借服装、买道具等,有的时候连打扫场地都要家委亲力亲为,毕竟很多家长会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有时碰上一两个家长来帮忙,事后家委会主任还得在班群里不停道谢。
他们没有编制,也没有工资,而且常常吃力不讨好。刚开始大家会对你表示感谢,时间长了就觉得是应该做的,做的不好还有家长在背后嚼舌根。虽然大多数家长给予了家委理解和尊重,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个班那么多孩子,终归会遇上一些比较奇葩的家长。
即便在家委会内部,成员人品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大家想法一致还好,可是也看到、听到一些家委会成员面和心不和、勾心斗角的事。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有多少人愿意去趟这趟浑水?
随着孩子进入高年级,优良中差已经分出来了,优秀学生的家长心里有底了,不再那么焦虑,进入家委会的意愿随之下降。学习不那么好的家长,也不太好意思进家委会。那时,当老师号召家长进家委,家长的心态就变成了:别找我、别找我……
一年级的家委会是“香饽饽”,随着年级越高,家委会越来越成为“烫手山芋”。
回到上海牛小的家委会,那牛逼闪闪的简历背后,不过是一群孩奴的紧张兮兮和心事重重。
史上最全
用于英语国家母语教育的
《牛津阅读树》资料
发送“牛津树”给青榄家长地带
即可免费领取
没看够?这些原创热文,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