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文脉之淮镇村名初探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文脉之淮镇村名初探
赵志忠
淮镇共辖31行政村,自金代建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在梳理淮镇文脉时,发现31村名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并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其村落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多明代移民,立村之始也是以山西洪洞迁民为主,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立村之时多以迁民姓氏为主,村民在和外界交往中,对村庄需有明确的指称,村民或外村人常常根据村庄特点,如李家洼、郭家洼、于庄、孙庄等,来区分与其他村庄的不同,口口相传,久之成名。也有的村名有历史村名、群众俗称和标准村名之分,如淮镇原名叫槐家镇、淮镇店,淮镇街等。历史村名是指原始村名和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村名,群众俗称是人们叫出来的,又是约定俗成的名称,标准村名是指由官方确认的固定名称。
在淮镇31个的村名多三个字组成,一般村庄名称多有庄、村地名。有的村庄名称有通称,也有俗称,如杨家洼村,俗称杨洼,北街原为北排、后称为四大队,其实是在历史发展过程或民众俗传中被省略简化掉了。
村庄的命名,聚族而居者多以姓氏为村名,如淮镇一姓村,杨家洼、圈头村、马兰村等,其余为杂姓村。还有一些以地形、地貌、建筑物为村名的。淮镇村名多以姓氏人名、名胜古迹、地貌地势、方位数字、交通设施、地方风物、风俗节日、传闻轶事等,或者综合以上因素来命名。今将淮镇31个行政村村名整理出来,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淮镇人了解一下自己所居住的村庄,同时诚请各位给予补充完善,共同助力于梳理淮镇文脉,传承淮镇文化,魅力淮镇的创建。
北街
旧与东街共称北排,又称四大队、北头,1962年建五大队时,四大队共有六个生产小队,分出第五、六生产小队组建五大队,第一、二、三、四生产小队组成四大队。为淮镇关东拳发源地,无名拳师多,其舞狮、高跷、把式行盛名一时。北街为镇政府所地,3O7国道、沧石路北沟横穿而过。工厂、榨油、饭店等远近闻名,有三教堂、刘爷庙、唐代水井、李家店古村落、东西疙瘩顶(军粮城)、奶奶庙、土地庙、大寺(大觉寺)、孝感泉等古迹遗存。近有淮镇军屯惨案遗址、知青点、马号、大车店、戏台、酒厂等。有淮韩公路、景淮连接线、石马大街。淮镇大集、淮镇农贸市场。早些年榨油业、餐饮业较发达。镇直各单位多坐落于此。
东街
1962年建村,从四大队分出,由四大队的第五、六生产小队组成,旧时与北街共称北排,又称五大队。献县第三中学座落于此,为淮镇关东拳发源地,东街邢氏为淮镇关东拳第一代传人。淮镇关东拳2015年被沧州市列入非遗名录。沧顺公司、OL集团落户于此。
中街
旧称中排、二大队、南头,回汉村,大慈桥位于村南,滹沱河故道上,此桥为明代隆庆五年建。淮镇因此桥而繁华,为明、清北京至山东之捷径,淮镇石马位于此桥北。此村是淮镇关东拳和六合拳交汇之所,回汉两族拳师交流之地。滹沱河故道、石黄高速于街南而过,有义学、义仓、碧波亭、清真寺、戏楼、八路军小学等多古迹遗存。淮镇原政府所在地。以牛羊屠宰业、玛钢铸造业而闻名。中街工业区为淮镇三个工业区之一。其代表人物有全国人大代表曹玉山、哈明江。
南街
旧称南排、一大队、南头、前庄,位于滹沱河故道南岸,大慈桥位于村北,滹沱河故道上,此桥为明代隆庆五年建。淮镇因此桥而繁华,为明、清北京至山东之捷径。乾隆十五年,景廷模以精湛武功高中武举,书彰其绩之木雕牌匾现仍存于其后世堂中。为淮镇关东拳传承地,南街人远玉华系淮镇关东拳传承人,2015年淮镇关东拳因他而进入沧州市非遗名录,他代表此拳派在全国武术大赛中多次获奖,他整理的拳谱被收入《沧州武术》大型典籍。
西街
旧称西排、三大队。为淮镇关东拳流传地,旧时淮镇分南头和北头,西街为分水岭。回汉两族多演习关东拳,有拳师行侠乡里名传沧州,多无名拳师。街西有皇陵,早些年乡人取土时有残砖旧瓦,朝代人物无考。其代表人物有孙鸿泉
东后庄
307国道、景淮连接线穿村而过。明永乐二年李、任等姓由山西迁来立村,因在淮镇之北故为淮镇后庄,简称后庄,1981年改为东后庄。为淮镇关东拳中兴之地,多拳师。民国以前此村多镖师护院,有把式行。朱家运粮河源发地。
董庄
明朝建村时,因地势低洼易涝,雨季多水,一片汪洋。故名南洋村,与东、西、北三个洋村对称。清初,尚古庄西的东堡(pù)村董姓出了个功名。在今村址置地建庄,故南洋村改名董庄。滹沱河故道绕村北,石黄高速在村北设淮镇出口。景淮连接线绕村北、西、南三个方向,石黄高速于村北穿过。
西洋村
西洋村:明代称阳村,明永乐间,山西民迁此立村,因地处滹沱之阳(北岸),故名阳村,后分三个村,此为西阳村,后作西洋村。又闻,明朝建村时,因地势低洼易涝,雨季多水,一片汪洋。故名西洋村。与小安庄合为一个村。石黄高速于村北穿过。滹沱河故道绕村南而过。
东洋村
明代称西阳村,明永乐间,山西民迁此立村,因地处滹沱之阳(北岸),故名阳村,后分三个村,此为东阳村,后作东洋村。又闻,明朝建村时,因地势低洼易涝,雨季多水,一片汪洋。故名东洋村。抗战时期回民支队在此村歼灭日寇的机动部队,滹沱河故道绕村南而过。
东刘庄
原名一牛村,石黄高速、滹沱河故道于村南而过,明永乐年间,山西民刘姓在此建庄,名刘家庄,简称刘庄,1981年为不使一县村同名,此村位于献县东部,1984年更名为东刘庄。朱家运粮河源发地。有章汉臣镖打窦尔敦及窦尔敦学艺刘庄韩氏的传说。
罗庄
明永乐初迁民到此入庄立户,此地为罗家田庄,故名罗庄。
尚元子
明代称上元,清代称上元村,民国称上园子,今称俗作尚园子。系立村前依占卜定于上元节立村取名。明先民于山西洪桐迁至此,旧县志云,此村有菩萨庵。村西有明代窖厂遗址,滹沱河故道绕村而过,村北有石黄高速。八九十年代工业较发达。
安庄
明永乐三年(1405)山西民安姓迁此占田建庄,名安家庄,后简称安庄。淮镇关东拳的流传地之一。滹沱河故道于村北而过,拳师多隐于野,有轶事。有安氏烈士牺牲于朝鲜战场。其铸造业闻名一时。为淮镇工业区之一。
东李口
明永乐初,李姓山西民迁此立村,滹沱河故道穿于村北而过,此为古渡口,与明代砖厂相望,有李姓摆渡者在此摆渡,其村因此而得名。与明代砖厂隔河相望,村西有佛寺遗存。村南曾有庵堂,今不存。为不使一县村同名,此村位于献县东部,1984年更名为东李口。
后厂
明称宋村厂。清称厂里,民国前称二厂,建国后,居北者北移路旁自称后厂。307国道、石黄高速于横穿村北。滹沱河故道于村南而过,白龙江发源地,明代修北京城时,在此建大型砖厂,称“七十二座连窑”产“澄浆砖”。此村因在砖厂后而得名。为保护文化层村民将遗存深埋于地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中的书房之一“瑞杏轩”就是源于此村,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瑞杏轩”和厂里狐仙。村中心有一古槐岁五百余年,为庙前物,疑为明代。产金丝小枣。建有后厂工业区,以铸造、汽车配件、玛钢、建仪为主。
前厂
明称宋村厂。清称厂里,民国前称二厂,建国后,居北者北移路旁自称后厂,原村相应改前厂。滹沱河故道于村南而过,白龙江发源地,明代修北京城时,在此建大型砖厂,称“七十二座连窑”产“澄浆砖”。此村因砖厂而得名。为保护文化层村民将遗存深埋于地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中的书房之一“瑞杏轩”就是源于此村,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瑞杏轩”和厂里狐仙。
后丁庄
后丁庄村又名富侯屯,白龙江流经此村,与前丁庄村本为一个村,后因故始分。三国时期魏之名将曹洪葬于此,有曹洪墓,乡人称大疙瘩、大王坟,另有二疙瘩、三疙瘩。疑为汉墓群,代考,村民盖房取土时被移平。后因军阀兵匪常袭扰,将村名改为钉庄,取碰钉子之意,后将钉字改为丁字。村东为白龙江流经处,有桥有井有碑有树,传闻,乾隆南巡至此口渴下船,饮井水,封井为蜜井,井边有荆条树,随口封为卧龙树。故此,此地就有了“双桥蜜井单碑卧龙树”的美称,一直流传数百年。白龙江发源于淮镇前、后厂村,入黑龙港河,为明代修北京城运城砖之河渠。又闻,明永乐间,山西丁姓迁此占田立庄,故名丁家庄,后分为前、后两个村,此为后丁庄。
前丁庄
明永乐间,山西丁姓人家,迁此占田立庄,故名丁家庄,后简称丁庄,后分为两个村,此为前丁庄。前丁庄村白龙江流经此村,与后丁庄村本为一个村,后因故始分。为白龙江流经处,有桥有井有碑有树,传闻,乾隆南巡至此口渴下船,饮井水,封井为蜜井,井边有荆条树,随口封为卧龙树。故此,此地就有了“双桥蜜井单碑卧龙树”的美称。
孙庄
在307故道北侧,明永乐二年(1404)孙姓由山西迁此占田立庄,故名孙庄。1964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先念和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省委副书记王金山视察此村。
东于庄
白龙江于村东穿村而过,两岸多柳树。明洪武间,江南于姓诏迁至此占田立庄,名于家庄。又闻,明永乐年间于姓由山西迁来立村,故称于家庄,简称于庄。献县南河头乡有一同名村,为不使一县村同名,此村位于献县东部,1984年更名为东于庄。
桑元屯
景淮连接线绕村南、西而过,在淮镇比邻,当地人成三姑屯。此村建于明永乐二年郭姓由山西迁来立村,立村时,因有一片桑树而得名,称为桑元屯。村中有“七十二条玉带”的传说,有“南京到北京,六绺十个结”传言,据村中老人讲刨笤帚是有规矩的,老百姓用的为六绺,方外之人(寺庙道观)为五绺。此村曾因刨笤帚而闻名一时。淮镇明清时有驻军,疑为屯军处,民间由从此村购买田地者,此田为军田。村西有通白龙江之渠,修淮韩公路时由西侧一面取土筑路而成,但此渠亦有西堤。总长三公里。
李家洼
明永乐三年(1405)迁山西平阳、潞州(今长治)民来此建村,因地处南北两河之间的低洼地带,故取名李家洼。又称李洼。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有记载。为纪家佃户村。村南有古村落遗址。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杨家洼
杨家洼:明永乐三年(1405)山西沁阳杨姓及汾阳移民来此建村,因地处两河间的洼地,积水甚多,故取名杨家洼,又称杨洼。全村皆杨姓,为淮镇三个一姓村之一。淮镇关东拳流传地,抗战期间关东拳拳师杨培桐参加马本斋的回民支队,担任马本斋的警卫员。此村盛产金丝小枣,早些年盐业较发达。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有明代古槐,为明朝永乐年间杨氏移民所植,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郭家洼
明永乐三年(1405)郭姓自山西沁阳、汾阳移民迁来此建村,因地处南北两河之间的低洼地带,故取名郭家洼,又称郭洼。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百兴庄
在淮镇东3公里处,307国道、沧石公路北沟穿村而过,马兰减河的发源地。明万历年间,圈头村陈瓒后人迁此建庄,取佃户人多姓杂之意,号百姓庄。又闻,明永乐二年王姓财主由山西迁来立村,立村时王姓财主声称要管尽天下百姓,因而村名为百姓庄。1958年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来此视察,题诗一首,其中有“百姓庄变成百兴庄”一句,故于1958年更名为百兴庄。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有明代古槐。
北洋村
原名阳村,因地处滹沱河故道北岸,故名(山南为阳,河北为阳)与东洋村、西洋村比居北,故称北阳村,后写作北洋村。又闻,明朝建村时,因地势低洼易涝,雨季多水,一片汪洋。故名北洋村。 307 国道、石黄高速公路从村南而过,石黄高速公路献县服务区位于村南。有明代古槐约六百年,被雷击后,今又焕发生机。此村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有佛寺,位于村西,遗址尚存。曾有石坐佛,被其村人所毁坏,今不存!曾有“北有金銮殿,南有银安殿”之称。清乾隆间,有武举康徽,与纪晓岚多有交往。村中有言;“交了康家租,不交官家税”。其村南石黄高速处有古村落遗址,并有汉代水井。北洋村,原名为麻家乡、雷森屯,村西北有高台,台上有一石佛座像,为石佛寺遗址,分前寺、后寺。文革期间石佛被村民所毁,有赑屃,碑文,今皆佚。据村民介绍此处之南为减河码头,前寺前有官道,天津通石家庄。并有两处古村落遗址分别为吴家庄皇(村南),北庄皇(村北)。
圈头
307 国道、石黄高速公路从村南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此村系明代洪武年间,陈姓由山西迁至,因圈马占地而建村,故名圈头。又闻,明洪武四年(1371)山西民陈德新由马邑县迁来占产立庄,因地处滹沱河(今故道)东行北去的拐圈内,故名圈头。全村皆陈姓,为淮镇三个一姓村之一。村南有一“尚书故里”碑。为明代尚书陈瓒立。陈瓒(公元1505年-1578年),字敬夫,号玉泉,直隶河间府献县淮镇圈头村人,明朝嘉靖癸卯科举人,丁未科进士。初任山西太原府阳曲县知县,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户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位列九卿。陈瓒为官31年,先后辅佐明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为政清廉,刚正不阿,“绝私交,抑权贵,纲纪肃然,人莫敢犯”。死后,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简肃”,称“简肃公”。于献县城内西大街官科道建“内台总宪”牌坊一座,以示后人。产金丝小枣、冬枣、苗木树,是淮镇最大的枣果主产区。是献县著名的苗木专业村,冬枣示范基地,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马兰
明永乐二年(1404)山西迁民到此建村,因该地生长马兰,因无树木可栓马,便将马栓于马兰花上,因故此村称马兰,(献邑读作马莲、马兰)故取名马兰。307国道、石黄高速于村北而过,沧石公路北沟于村北改东西为南北方向。马兰减河绕于村东。全村皆刘姓,为淮镇三个一姓村之一。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东南村
东南村:明永乐元年(1403),陕西、河南移民来此建村,村居成汉河间献王刘德之子刘礼平侯陵之南,故称南村。后分为三个村,此村居东,称东南村。明朝南姓三兄弟来此建村,以方位名村,其村在东故为东南村。村中戈姓为清戈涛族人。戈涛 (1725—1784)字芥舟,号遵园,“瀛洲七子”之一,戈源兄。弱冠,举于乡,缘事解官。游京师五年,学益进,名益立,荐举经学。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屡迁刑科给事中,历充福建乡试正考官。 著有《坳堂诗集》十卷,及《坳堂杂著》、《畿辅通志》、《戈氏族谱》、《献县志》均《清史列传》等,并行于世。建国沟自村北而过,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西南村
明永乐元年(1402),迁陕西河南移民在汉代河间国刘德之子成平候刘礼陵寝南建村,故称南村。清末分为三个村,该村居西,称西南村。又闻,明朝南姓三兄弟来此建村,以方位名村,其村在西故为东南村。村中戈姓为清戈涛族人。戈涛 (1725—1784)字芥舟,号遵园,“瀛洲七子”之一,戈源兄。弱冠,举于乡,缘事解官。游京师五年,学益进,名益立,荐举经学。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屡迁刑科给事中,历充福建乡试正考官。 著有《坳堂诗集》十卷,及《坳堂杂著》、《畿辅通志》、《戈氏族谱》、《献县志》均《清史列传》等,并行于世。有西南村古村落遗址。
后南村
明永乐元年,陕西、河南移民来此建村,因位于汉代河间国刘德之子成平候刘礼陵寝之南,故称南村。清末分为三个南村,此村居北,称后南村。又闻,明朝南姓三兄弟来此建村,以方位名村,故为后南村。因早些年此村中有马姓回族,故此村又叫马家南村。马姓回族迁至淮镇,村中马姓原为回族,后因故改为汉族,此后村中再无回族。建国沟自村北而过,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