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淮镇之孙鸿泉:回民支队与津南支队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家笔下的淮镇之孙鸿泉:回民支队与津南支队
我们县里两支有名的抗日队伍
孙鸿泉
七・七事变之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我们献县的民众迅速组织各式各样的队伍保卫家乡。最有名的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支队和津南支队。
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本县回民辛庄人,家庭贫苦,1915年冀中大早,庄稼颗粒无收。他16岁随父外出谋生,最后流落到东北,被张作霖的部下抓去当了兵,由排长、连长、营长直升到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要求率部抗日,得到的是蒋介石“壤外必先安内”的训令。他心急如焚,通过朋友了解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却被加以“赤化”嫌疑而被撤掉团长职务,改任烟(台)威(海)汽车路局局长。1935年,他趁部队调动之机,毅然弃官回到阔别17年的家乡。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冀中大举进犯,烧杀抢掠。在这国难当头之际,马本斋拿出盒子枪,在回民辛庄成立一支60余人的抗日义勇队。10月,日军50多人,乘汽艇驶入辛庄的南子牙河渡口,他率领队员用大刀、土枪伏击敌人,缴获十几支三八大盖枪和一门迫击炮,初战告捷。
1938年初,回民干部共产党员刘文正奉命动员马本斋与八路军合作抗日。他如鱼得水,立即率部开赴河间整训。将所部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队,随着部队的扩大,以后又改称教导总队和回民支队。
教导队成立后,是年8月他率部在河间、献县、青县、沧县等地与敌作战30多次,毙敌500多人,总队战士迅速增到1500多人。10月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夏,马本斋又率部开赴定县、新乐作战,到1940年春,部队发
2000余人。部队又在石德铁路线转战两个多月。取得南花盆、前磨头、程家庄、康庄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10月冀中军区奖给回民支队“打不烂、拖不均、攻无不克的铁军”的锦旗。
1940年夏马本斋又在青县、沧县一带所敌500余人,紧紧地施住了在河间的日军山本联队。山本派汉奸哈少福(马的弟),把马本斋70多岁的母亲诱捕到河间,让她劝她儿子投降,马母有坚定的民族气节。大骂日本鬼子和汉奸,连鉄绝食七天而亡。这更增加了马本帝和老百姓对日本和汉奸的愤恨,更加坚定了打败日寇的决心和信心。
1942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冲破敌人重围转移到鲁西北冠县、朝城一带,碰到汉奸孙良诚部,它分几路包围回民支步步紧通。马本派侦察员打入敌人内部,在一个大风之夜集中精锐兵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孙良诚司令部,敌人四处奔逃,回民支队乘胜追击,解放一些村镇,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弹药。于是他们转战到冀鲁像军区,马本斋被任命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这时,他的部队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人。
1944年1月,回民支队接到保卫延安的命令。他颈后正生着瘩背毒疮,病情十分严重,经抢救无效,于2月7日病故。病危之时,他告诉身边的战友:“把我的家属送延安,告诉三弟要抗战到底。”
3月17日,延安边区政府为马本斋举行了有回、汉民族及各界代表300多人参加的隆重的追悼大会,许多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都送了挽词。毛泽东的挽词是:“马本帝同志不死”周恩来的挽词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词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再说说津南支队,支队司令是张仲翰的。河北省沧州人,他是个大学生,1935年参加北平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自愿回本地做地下工作。“七・七事变”后,他很快就组织起以共产党员为主的津南支队,打击日本鬼子。
1938年春,他的部队进驻淮镇,在我们家的小土炕上住了个班,他们帮助家家户户扫院子,扫大街,挑水,铡草喂牛,修理破烂的房子,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平等待人,和蔼可亲,见了老人都称老大娘、老大爷,见了中年人都称大哥、大嫂、弟弟、妹妹,很有礼貌。对我们小孩子总是手拉手教我们唱“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歌。他们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东西给钱,吃饭自己做。我家西邻三大娘有点糊涂,说有一双布鞋找不到了,班长听到了,狠狠地把一个战士批了一顿,还关了一天禁闭。我娘和周围的几个老太太,把三大娘说了一顿,一双鞋值几个钱,是不是你自己放错了地方,冤枉了好人。后来,她果然找到了,告诉班长,才消除了对那个战土的误会。
这支部队的行为和在我们村住过又逃跑的国民党庞炳勋的军队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家说:有这样的好军队,不愁打不败日本鬼子。更值得我想念的,是住在我们家的那个班长赵振声,他拉着我的小手,很耐心地给我讲革命故事,特别是红军长征的故事,印象深刻极了。可惜,他们的部队离开我们村,去打泊镇的日军,他牺牲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参加八路军。
1939年春,贺龙率120师到冀中抗日,把津南支队编成120师的一个团。张仲輸在晋绥边区和陕甘宁边区与其部队一起打了不少胜仗。
1949年9月中旬,时任第二军师长的张仲翰随一兵团进军青海,解放西宁,翻过白雪皑皑的都连山进击河西走廊,解放张掖、酒泉、嘉峰关,兵临玉门关城下。9月25、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和新疆省政府主席鲍尔汉分别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一到新疆,他就接受了“屯垦戍边”的任务。他带人从南疆到北疆实地考察,取得了有关新疆的地理、水源土壤等的第一手资料。经反复研究,首先开发以炮台、石河子两大垦区,他率领19.5万名官兵在垦区“作战”,其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他认为兵团的农业是现代化、大規模的,其结果是必然要发展工业、发展城市。他亲自设计了一个方案,这个新城市要具有民族气息和中国气派,将整个形状规划为长方形、棋盘式和开放型的,可以增加人口,可以向外扩展,根据需要,要不断增加工厂、学校、医院、活动和服务场所,市中心为行政区,四周为文教、工业、商业发展区,林带花园环抱着一个个居民小区。到1958年,使石河子发展成为现在享誉中外的一颗瓘璨的“戈壁明珠”。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央决定:在西北五省区推广的经验,周总理在北京两次召见张仲翰,传达中央意图,决定组织一个西北农业建设兵团和一个西北林业建设兵团,两个兵团都由张仲翰统一领导。他带领官兵干得热火朝天,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有230万人口、下辖4个师(局)、174个农牧团场、5000多个大中小型企业,还有一批科研、教育、文化卫生设施。60年代困难时期,新疆还调粮食支援甘肃。张仲輸在“屯垦戍边”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巨大功勋。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