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电梯内蹦跳玩耍致电梯停运: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熊父母
金华市某小区一名9岁男孩,在未通知家长的情况下独自外出接舅妈,在进入电梯按下楼层键后,开始蹦跳玩耍,紧接着又用手猛推电梯门。数秒后,电梯猛地一震停止了运行。
受惊的男孩急得在电梯里直跺脚,嚎啕大哭,不时用脚踹电梯,用手掰开电梯门,并试图从电梯缝隙处爬出去。近十分钟后,家人终于发现他被困电梯内,慌忙报警求助,经过半小时消防员将男孩救出。
这个孩子是幸运的,幸好父母早早发现了情况,幸好电梯是停止了而不是坠落,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孩子以后估计再也不会在电梯里蹦跶了,以为很好玩,结果差点被吓死。
已经9岁的男孩不知道电梯里蹦跳危险吗?如此不爱护公物,让人气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和玩心比较重,经常做出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这里面藏着危险,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合理处罚,不然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极有可能偏离正道。
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藏着父母的教育理念,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1、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父母的纵容
一次,带儿子上乐高课,不到上课的时间,几个小朋友在大厅的乐高桌子上自由拼装。儿子拼了一个小汽车,上面放了一个小拼装人当司机,正玩得开心,一个小男孩从外面进来,一把抢了儿子的拼装人,儿子哭着向我求助。
我和小男孩说:“你也喜欢这个拼装,可以和小弟弟好好说,也许他会让给你玩。”
小男孩一脸不屑说:“我每次都来玩这个,等我不想玩了,再给他。”
我说:“这是公共场合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大家谁先拿到就谁先玩。”
男孩看我一脸严肃,怒气冲冲的把那个拼装人扔在儿子的脸上。儿子的脸被拼装玩具划了一道,气的我瞪了男孩一眼,让他去找家长。孩子跑出去找妈妈来,说我不让他玩玩具。他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对我吼道:“这又不是你家的,为什么不让我儿子玩?”
我和她说了事情原委,人家也不道歉,轻描淡写的说:“孩子之间打打闹闹不是很正常,大惊小怪什么。”说着拉着孩子走了。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纵容孩子的父母。
一位日本作家曾说过:“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里写到,"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2、孩子犯小错时不管,等到大错就管不了
很多父母小时候舍不得管孩子,总说他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孩子公共场合乱写乱画的时候,家长不理会,长大了可能会随便损坏文物;
孩子随手摘公园的花朵时,家长听之任之,长大了可能会顺手牵羊;
孩子无故打小朋友,家长不及时制止,长大后可能会成为校园的凌霸者;
......
孩子都是从小恶到大恶的,小事不管教,大事难收场。
没有一个孩子,是突然变坏的;也没有一个孩子,能够突然优秀。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你舍不得管的孩子,社会自然会教育他。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个男孩,才一年级,就喜欢掀女孩子的裙子,而且每次都是笑嘻嘻的样子,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
还有一个小男孩,他特别乐于助人,作业没有按时做完,着急哭呢。你们猜猜后来这两个孩子怎么样了?
第一个男孩子因为强奸杀人,进了监狱。第二个男孩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进了大型企业,后又考了公务员,进了重要部门工作,家庭幸福美满。
小时候父母教育的不同,孩子将来的样子将截然不同,或许创造一个恶魔,也可能培养一个栋梁之才。
父母爱子是本能,但一味迁就、纵容、包庇不是爱,是得过且过的偷懒式教育。教育应该渗透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个瞬间,错误的及时纠正,对的积极勉励。
你觉得你的孩子还小、是宝,可今日你不“教”他,明天就会有人替你来“教训”他。
3、教育的关键是,让孩子明白错误所在
曾这样一篇暖萌的道歉信刷爆了朋友圈。
“前几天,我因为调皮,而把电梯所有楼层的按钮全都按了。以至于,本楼的居民坐电梯不方便,在这里,我深表歉意,并且我已经意识到错误了,大家可以监察,如果我又犯错误的话,就不坐电梯了。希望本楼居民可以愿原谅,我再次表示歉意。
看到孩子真诚的道歉,邻居们的回复好甜啊。
“小朋友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字写得特别好,望学习进步!
“知错就改,还能公开道歉,好孩子,给你点赞!”
家长应该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该及时承认和道歉,并且立马改正,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儿。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孩子因顽皮而做错了事,他们会自己感到后悔。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意志力也日益增强,当他善于控制自己时,便懂得选择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且为之负责。
end
干货/有料/有用
所谓育儿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