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特辑:中国的造假和打假历史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虽然

名字不“BT”了,但是内容依旧“BT”!

明天是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这一天前后,都会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打假活动上演。制假贩假与打假治假之争,其实在古今中外并不鲜见,而在中国,造假与打假可以说是绵亘了上千年。

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最早的造假,大约是先秦《韩非子》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故事,这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它的君主赵武灵王(大名赵雍)找人在石头上刻下一个长5尺宽3尺的大脚印,然后在石头边又刻上一行字:“赵雍到此一游”,诱导日后到此一游的闲人们误会,赵武灵王是一个拥有5尺大脚的巨人。

我国第一部制裁假货的法规也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这便是魏国李悝[kuī]主持制定的《法经》,《法经》中的《五杂法》就规定,药铺药摊如果制造售卖假药导致伤人,售药的老板要被判处流放或者打板子等刑罚。

李悝

当然,由于造假这事大部分时候能够牟取暴利,由于利益的驱使,总有人铤而走险,甚至连皇帝都敢欺骗。西汉文帝统治时期,有个叫做新垣平的傻大胆造假专业户,他伪造了玉杯和周鼎献给皇帝,官至上大夫,后来被人戳穿,结果新垣平被诛杀三族。

到了唐代,对制假贩假的惩处进一步细化,《唐律疏议》就规定,诈医牟利者按偷盗论处,至于聚众吆喝售卖假药者,则处以重罪。卖的伪劣食品导致他人死亡,售卖者要被判处绞刑,而伪劣食品必须被收缴并集中烧毁,如果没销毁的食品日后被人误食导致死亡,售卖者还要承担过失杀人处罚。

唐代的《关市令》则规定,商贩售卖假货次货,被发现后所有商品都要被官府没收。此外,唐代还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货物时如果缺斤短两,可以退货,购买物品之后三天之内,如果消费者发现产品有其他问题,也可以退货。如果售卖者拒绝按照上述规定进行退货,消费者就可以把他举报给官府,官府会出面强制执行退货,并对售卖者打板子。

纵然法规越来越细越来越严,对利益的追求,让造假之风依旧猖獗。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当柳州刺史的时候,作为一方最高行政长官,就吃过假药。当时柳宗元生病瞧大夫,大夫开的药他去照方抓药,回来吃了药,病情不仅没好,反而加剧了。柳宗元毕竟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能够有效追究这件事,他立即下令把医生叫来责问其庸医误人。而医生大喊冤枉,最后检查之前服用的中药的残余药渣才发现,是售卖家药材的不法分子以老芋冒充正药,害得柳宗元吃错了药。

柳宗元

宋代成书的《太平广记》一书,讲过一个故事,说隋朝时几个人在路边酒馆里中饮酒,结果喝的是商家大量掺水的次货劣酒,味酸且淡,几个人很生气,打趣讽刺。

若论起古代制假贩假的重灾区,首推书画作品。起初,临摹本来是一件雅事,后来被卷进假冒作品买卖之后,就彻底成了坏事。南北朝时期的王僧虔曾经记录过,东晋时代的张翼有个特殊技,就是特别会模仿当时“书圣”王羲之的笔记,模仿水平高到什么程度呢,王羲之本人见了张翼的模仿作品之后都感慨“这小子,几乎跟我写的一样”,这时候张翼的模仿还只是文人之间的游戏。

王羲之《兰亭序》

等到了南北朝的刘宋王朝统治时代,朝廷派人寻访王羲之王献之这“二王”的书法真迹,这时候人们才发现,由于“二王”书法名气很大,收藏者众多,不愁卖家,因此市面上有很多造假之人模仿二王书法,然后又用用茅屋脏水去染湿纸张完成做旧工艺,最后再夹杂进二王的真迹里,捆绑售卖。

王献之《中秋贴》

到了两宋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造假活动更加“轰轰烈烈”,南宋成书的《困学纪闻》中记述,“今市中货物奸伪,无过于汴京。”根据文献记录,当时北宋的都城汴梁城里,连卖花的老太太都会造假,她们当街售卖的盆花看起来颜色鲜艳生机盎然,但是消费者买回家没几天,就会发现花谢了,因为这些花根本就不是种在盆土里的,而是剪下来的花枝插在土里冒充盆栽。

另一本南宋成书的《武林旧事》一书也提到,那时候不法分子在售卖食品时也会造假,比如在鸡鸭肚子里面塞沙子、鹅羊之类往体腔里吹气,往鱼肉里注水等等骗人伎俩。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一时期的官府也加大了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南宋出台过伪造条法,专门惩治假药伤人,并且还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行会组织,所有商铺买卖必须加入行会,商品质量由行会负责。宋代有个叫任一郎的,做鞋技术闻名远近,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冒充“任一郎”的假鞋,为了抵制这些假货的泛滥,任一郎开始在他制作的鞋的内侧藏上一个细细的布条,上面写有他制作这双鞋的时间和编号,作为正宗“任一郎”产品的证明,这可以算是防伪的先驱了。 

到了明清时期,封建手工业大发展,商品经济愈加繁荣,假冒伪劣也更无孔不入了。清代名士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过他遇到的假墨、假烛、假烤鸭和假靴子。他买的名品旧墨,是被人用泥巴伪造的,而且还有不错的做旧工艺,成功欺骗了这方面的行家纪晓岚。

赶考时纪晓岚买了几根蜡烛,拿回家之后怎么都点不着,这才发现蜡烛外壳是羊脂的,里面填充的全是泥巴。他的亲戚曾经在天黑之后在路边买烤鸭,回来才发现,烤鸭只有鸭架子是真的,外面涂的都是泥巴,还刷上了烤鸭的油。他家的跑腿小厮赵平,花钱买了一双皮靴,结果一下雨就露馅了,原来这种假皮靴用乌油高丽纸冒充皮革,一下雨就被水泡烂了。

关于假货这事,这倒不是我们中国的独一份传统,一般来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规模扩大化,而真货又不能保证充足供应完全占有市场的时候,假货就会随着真货的畅销而变得猖獗,这一点在世界各国范围内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时常出现。

从真假斗争的千年历史来看,要彻底战胜假货,恐怕离不开购买者的辨识能力提升、管理者的严密监管和严肃处罚,以及社会道德与风尚的监督等几方面的协作。

热门推荐

植树节特辑:古人为什么种树

妇女节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奥斯卡金像奖90年:那些无法绕开的人们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