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比完美好:198天,“画”只黑老虎
到昨天,《玄菟郡》一书初稿完成。从2019年11月1日,到2020年5月16日,历时198天,30余万字,这只黑老虎终是“画”成了。
之所以写,源于对玄菟的好奇。
(一)左青龙,右白虎,这黑虎是从哪里来的?
玄菟一词,较为生僻。菟,音(tú)。从字面上讲,玄是青黑色,菟是虎,玄菟连起来,是黑虎的意思。
有人问,自然界里,哪有黑色的虎?要么黄色,要么白色。黄色是东北虎,华南虎,白色是白虎。
左青龙,右白虎,这白虎是中华文化内容之一,出自《淮南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五行主金,代表西方、秋季。
这玄菟,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玄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地理志》是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写的,记录公元2年东汉所辖103个郡,1587个县、道、邑、侯国。
玄菟郡,是103郡之一。
玄菟一词,来自玄菟郡。玄菟郡的事,我们下面再说。
《淮南子》是西汉刘安在公元前100多年所著,比《地理志》成书只早100多年,但白虎的名气,比玄菟大了许多。
如今,能勾起玄菟2000年历史的,是在沈抚示范区那里,那儿有条东西向,与沈抚大道平行的马路,名曰“玄菟路”。马路上车流如织,路旁产业渐兴,却很少有人知道玄菟二字厚重的历史味儿。
武侠小说的流行,帮了玄菟一个忙,解释了什么是黑虎。黑虎掏心,白鹤亮翅,是大家熟知的武打招式。黑虎掏心的黑虎,不是指黑色的老虎,而是指强悍、勇猛的老虎。
玄菟的意思,正在这里。
汉武帝设立玄菟郡,正是借黑虎之义,来镇东北边关,和后来的“抚近、怀远”,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一个小郡,管俩大国
玄菟路往东,过了沈阳四环,往右一拐数百米,路旁不起眼的地方,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上伯官遗址”五个大字。
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绵厚认为:“上伯官城址就是经过三次搬迁的‘玄菟郡’,这里是汉末魏晋时期辽东北部的行政、军事中心。”玄菟郡一迁、二迁之地不在沈阳,我们不细说。
玄菟郡迁到上伯官,是在公元107年。据考古,上伯官遗址有东西、南北方向交叉的十字大街,城墙周长2500米,是典型的汉代郡府规模。汉代县城周长一般在1000到3000米,郡府一般在3000到5000米,边塞县城和郡府出于军事原因,规模相对小一些,玄菟郡属于边郡。
玄菟郡虽是小郡,但作用不小。
我们不说其位置重要,西面是东北平原,是农耕文化,东面是长白山系,是渔猎文化,北面遥接广袤草原,是游牧文化。文化交融之地,必是兵家必争之地。
单说玄菟郡管理大汉两个藩国,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就可以知道它何其重要。扶余王的王棺,存放在玄菟郡。高句丽国,凡有事,先报玄菟郡。
建郡之初,玄菟郡是大郡,是西汉关外四郡之首。
到东汉,玄菟郡人也不少。班固是这样写的:玄菟郡,武帝元封四年开。高句骊,莽曰下句骊。属幽州。户四万五千六。口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五。
元封四年,是公元前108年。
班固记录的221845人口,是公元2年。
再往后看,玄菟郡这个地方,同样精彩。或者,广而言之,是东北这块热土,始终精彩。幽州刺史从玄菟郡出发,攻破高句丽都城,慕容氏建立燕国,高句丽占据这里,与大唐争雄,大辽、大金先后崛起,与宋为敌,后金出世,化为大清王朝……
然而,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东北是从清末才开始开发,只有短短100多年历史。他们认为,此前东北就是一片等开垦的处女地。
其实,东北的灿烂文化,不比中原晚,从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开始,到现代就一直没有断绝过。
重新讲玄菟,再来说玄菟郡,就是要改变错误印象,普及东北常识,恢复东北记忆。
(三)历尽千帆,归来少年
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常识,说一说为什么玄菟和东北,一直是块宝地。
东北的黑土,厚度为30到100厘米。形成一厘米的黑土,需要200年到400年。
这意味着,从大汉到现在,东北的黑土地是一直存在的。整个地球,和东北一样的黑土区,只有四块,其他三块是乌克兰平原、密西西比平原、潘帕斯草原。
农业文明时代,东北气温不如中原,土壤却远胜中原。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里,总能养育和繁衍出一群群强悍民族的原因所在。这些强悍的民众,最终都融入中华,成为华夏的新鲜血液。
由对玄菟的好奇,生发对玄菟郡的追溯,再到对东北历史文化的学习,写一写玄菟历史故事的想法产生了。
《玄菟郡》,选择的是三国时期,公元239年至243年,人物是一群少年,写他们如何在完成天命赛中成长。
这群少年,来自汉、鲜卑、扶余、高句丽四个民族。
民族之间,总有争斗,总有融合,既有竞争,更为合作。
别说民族,同一部落,同一家族之间,同样有分分合合。
写小说,是新手,描写这样复杂的融合故事,更是难事。
不管好不好,这个小说写完了,完成比完美好。
和网文大神比,和崇敬的金庸老爷子比,这小说的架构、笔法、情节,都不堪入目,但好在,它是写玄菟郡的第一本小说。初稿之后,可以慢慢修改,作些完善和优化。
灿烂的东北文化,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东北文化,我们不能无知,也不能失忆。
抛砖引玉,投砾引珠,若是能让更多人关注东北文化,挖掘东北文化,复兴东北文化,熬夜鼓捣这本小说,就肯定是桩善事和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