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前,从沈阳出发一支东北远征军

在东北开发史上,毋丘俭这个名字应该牢牢被记住。

是他,一战平定高句丽数十年,自此东北无战事。

是他,恢复汉朝在东北最大疆域,关外四郡玄菟、乐浪、带方、临屯重现版图。

毋丘俭带领的东北远征军,出发地正是沈阳。

三国时期,正值地球气温骤降期,北方少数民族为了生存,纷纷南迁,匈奴、鲜卑、东胡等游牧民族,逐草而居,不知不觉就进到汉人地盘。

生活在东北的高句丽,生活在山川河谷之中,渔猎农耕并重,民风彪悍,蓄意扩张,占据了西汉时设立的乐浪、临屯和带方郡。

公孙氏割据辽东郡时,公孙康对高句丽下过几次狠手,打得老实了几年。

等公元238年,司马懿和毋丘俭联手灭了公孙氏,高句丽野心又狂浪起来。

曹魏大军前脚走,高句丽马上翻脸,毁掉与曹魏的合约,攻击辽东郡的西部。

《后汉书》记载,高句丽“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习惯干仗,喜爱打劫。

这种性格在农耕文化看来十分恶劣,但在海洋文化里,属于十分正常。

西方海盗文化,就是这样,守规矩的,是老老实实做贸易,不守规矩的,是偷偷摸摸做海盗。

农耕文化里,讲究劳动,一种一收,一因一果。

而海洋(渔猎)文化,讲究冒险,胜者为王,一夜暴富。

高句丽偷袭得手,让当幽州刺史的毋丘俭大为恼火,辽东郡归幽州管,动辽东郡,等于挑衅他毋丘俭。

生于200年左右的毋丘俭,是魏明帝曹睿的红人。曹睿当太子时,博学多才的毋丘俭给曹睿当文字秘书。

226年,曹睿当上皇帝后,一改曹操、曹丕的节俭之风,追求奢华,大兴土木。

毋丘俭劝道:现在排在最前面的事,是灭掉蜀国和吴国,统一天下,最应办的事,让百姓丰衣足食。这两件事不办,宫殿再气派,也没什么用。

曹睿表示,你的建议挺对。

但是,建议对是对,不采纳。曹睿把毋丘俭派到荆州当刺史,给你升官,也请你闭嘴。

到235年,毋丘俭当上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桓校尉。

30多岁,执掌北方军政大权,既说明毋丘俭被信任,也说明他自身能力还不错。

更重要的是,毋丘俭被派来坐镇幽州,就是因为公孙渊图谋不轨,想自称燕王。

237年,魏明帝让毋丘俭带着书信印章,征召公孙渊。

护送书信印章的,还有毋丘俭的数万大军——

你公孙渊如果听话,就乖乖放弃割据,服务中央,到洛阳就职,如果不听话,数万大军就让你学会听话。

公孙渊倒也不怂,立即发兵,阻击毋丘俭,一通激战之后,赶上暴雨天气,辽河水暴涨,毋丘俭小心收兵,不利而返。

击退毋丘俭,公孙渊信心倍增,顺势称燕王,改元,设置百官。

魏明帝自然暴怒,急调老将司马懿率精兵四万,从京师出发,直扑辽东。

离辽东郡最近的幽州军马,由主攻变为辅攻。

在年长他20多岁的司马懿面前,毋丘俭应该放下了心态,甘当一回学生。

平定辽东一战,司马懿同样遇到阻击,同样遇到暴雨,但他将计就计,声东击西,三战三捷,攻入襄平后,强势屠城,锄平公孙势力,不留丁点复活机会。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毋丘俭知道,自己太嫩。

高句丽也知道这个刺史嫩。老将司马懿一走,高句丽就啃了嫩刺史一口。

自己的耻辱,自己来洗刷。

毋丘俭足足积攒了6年力气,到公元244年,他出手了。

这一年,毋丘俭在今天沈阳东南角,浑河南岸的上伯官村附近,玄菟郡遗址所在地,率领步骑一万人,讨伐高句丽。

玄菟郡往东,即是密布河流的山区。

高句丽的东川王,派两万人马迎战。

双方在沸流水(现在的浑江)注入鸭绿江交汇处——梁口相遇,高句丽军大败,两万人被灭一万八。

东川王宫带着老婆和1000多骑兵随从,都没敢回都城,直接东逃数百里,藏到东沃沮的深山老林之中。

毋丘俭带领大军,来到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城。丸都城,是个山城,易守难攻。

已经不是军事小白菜的毋丘俭,出奇兵,攻入丸都城,他向老师司马懿学习——屠城!

城屠了,但高句丽的王没抓到。

毋丘俭第二年再次出征,东川王望风而逃,为了安全,这回跑得更远。

毋丘俭不急不躁,坐镇丸都城,派出两路人马,一路玄菟郡太守王颀,追杀东川王,一路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讨伐高句丽的附庸部落。

虽然高句丽的东川最终躲过追杀,但高句丽的附庸全部归降,三韩全部臣服。

245年五月,毋丘俭像当年班固燕然勒石那样,刻石纪功,回师凯旋。

但是,高句丽用了数十年养好伤口,到隋唐时发展成为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国。

隋唐两朝,多次征伐之后,高句丽王朝化为灰烬,但渔猎文化星火传递,催生出一个又一个富有冒险基因的民族,冲进中原,又融为一体。

像毋氏那样,后来又在魏国发动叛乱,子孙逃入吴国,后来天下一统,又在晋朝为官。

《三国的秘密》

干啥成啥,他的成功秘诀很简单

一个成长想跑偏都困难的家庭,应该是怎样?

捧人三分吹,贬人七分踩,刘备不喜却还用他,因其资格太老

千里走单骑,其实讲的是他,送的不是嫂子,而是老师遗体

全身而退,不仅靠智慧,还要靠运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