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在混日子,你有多久没成长了?这六个方法才是优秀的真相

本篇文章较长,字数在7000字左右,干货较多,阅读时间大约30分钟,目的是让成长再快一些。

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厉害,于是学习的动力非常强,报了很多门课程,买了很多本书,做了很多笔记,但依旧感觉成长速度非常缓慢。

到底是什么回事? 这应该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作家史铁生曾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

猪的认知和思维是可以被测量和恒定的。

而人和人之间的差距难以被测量和恒定,也因为认知和思维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巨大到无法想象。

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人做出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因此,有了高手和低手之分。

高手总能快速抓住事物本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低手则抓不住重点,徘徊在痛苦中,无功而返,即便学习欲望再强,能力的提升依旧缓慢。

那如何成为一个,既能快速抓住事物本质,又擅于提升个人能力的高手?

以下这五点,或许就是你想要找的,我将其分为【学习篇、思考篇、实践篇、专注篇、效率篇、复盘篇】

一、学习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图】

很多人对知识体系框架都有个误区,认为知识体系框架无非就是思维导图、知识笔记,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知识体系框架更多的是指人脑中的一张知识体系框架图,这张图里面包含了你所学到的所有知识。

这张图随着你不断学习新知识,并且正确的将知识放在对的位置上,你的学习速度就会变得非常快。

因此,你要快速的成长起来,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你大脑这张知识体系框架图。

有一个朋友,在某个知名贷款公司上班,学习方面非常用功,自考了很多个证书,网课也参加不少,经常能看到朋友圈中,晒出的各种报名截图,时刻都在学习。

在印象中,这个朋友一直都是比较争强好胜,所以看他报了这么多门课程,我也不会觉得奇怪。

但他进入了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误区,那就是没有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的意识。

没有知识框架,就没办法把知识给串联起来,也很难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于是越学越迷茫,然后又报了很多课程,进入了死循环。

这是我在和他聊天时,所发现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否则你就是在浪费时间去学习,通俗话来说就是“书呆子”。

不建立自己的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就很难快速成长起来。

那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呢?

举个例子:

人脑就像一间屋子,知识就像屋子里面的物品,如果要让自己的屋子看起来整洁,并且生活过得好,就需要对屋子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如下面所示:

厨房【油、盐、酱油、醋、锅、碗、筷子】

卧室【被子、梳子、枕头、床垫、衣架】

客厅【电视、遥控器、音响、果盘、话筒】

卫生间【洁厕精、沐浴露、洗发液、卫生纸】

通过整理后,在需要用到某样物品时,你就能快速的找到它,提升效率。

如果屋子不整理,全部的东西都乱放在里面,就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混乱不堪。

厨房【洁厕精、沐浴露、洗发液、电视、被子】

卧室【梳子、油、盐、酱油、醋、锅、碗】

客厅【筷子、枕头、床垫、衣架、遥控器】

卫生间【音响、果盘、话筒、卫生纸】

你要找到一样东西时,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甚至找不到,因为杂乱无章,容易忘。

在你学习新知识时,就相当于买了件新物品,你也随便丢在屋子里,不进行分类,当你想要用的时候,又需要翻箱倒柜的找,如果找不到又重新买。

这个道理跟我们学习新东西是一样,很多人就在重复这个动作。

在学习新知识后,不搭建知识框架,忘了后,用重新花钱,试图通过花钱来解决迷茫,然而越学越迷茫。

因此从现在起,就要建立你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

就如同上面以屋子为例的那样,对你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并且搭建详细的框架,将它记到我们的脑子里面。

而不是只记到本子上,我以销售为例,它只是你所有知识体系框架的一部分。

框架越详细越好,要把它记在脑海中,清楚知道自己所欠缺的是什么?然后不断的完善这个知识体系框架,让自己的效率越来越高。

任何的书或者课程,里面的知识都是零碎的,你必须要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框架。

把学到的知识,不断纳入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完善它,让它成为你成长的利器。

知识框架就像电脑的CPU一样,你必须要不断扩容升级,加入更多的知识,完善大脑中的知识体系框架图。

而完善知识体系框架的过程,就是不断升级cpu的过程,让大脑运行得更快,给深度思考打下基础。

二、思考篇——被大多数人忽视的能力【碎片化深度思考】

很多人都知道,大的时间块可以深度思考。

极少数人知道,碎片化的时间块,也是可以深度思考的。

而高手就十分擅长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深度思考。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我们的整块时间,被分割为无数块的小时间,也就是碎片化时间。

比如等车10分钟、开车20分钟、上楼下楼5分钟、吃饭20分钟、上厕所5分钟等等,这些都是碎片化时间。

每天产生的碎片化时间,都是差不多固定的,于是大多数人的效率就很难再往上提升了。

而拥有知识体系框架的人,善于去寻找成长的可能。

然后把目光放在碎片化时间上,想办法让碎片化的时间也发挥出它的作用,于是碎片化深度思考就出现了。

也正是这个微小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便被迅速放大。

通过碎片化深度思考,所得到的回报,随着时间的积累,也被迅速放大。

正如《教父》中所说的“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快速抓住事物本质,获得飞速成长,就必须有碎片化深度思考的能力。

那如何练习碎片化时间的深度思考?

在《零秒思考》一书中,作者给出了练习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不断练习。

碎片化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做法:

准备一张A4纸,横放。

先写出一个问题,然后给自己设定 60 秒的回答时间,写下解决方案,每一页只能写一个问题和 4-6 个答案,不能够超过。

当写完之后,针对第一个答案,再设置 60 秒的时间,给这个答案,写出简单的步骤。

写完之后,再根据第二个答案、第三个答案,依次设置 60 秒时间,写出步骤。

通过每天的练习,半个月或一个月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深度思考。

当掌握了碎片化深度思考的能力后,就可以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更多的灵感和解决方案。

三、实践篇——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美国教学家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模型。

在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后,只有通过思考和实操输出,才算是掌握了知识的90%,正如下图所示

因此,检验一个人他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主要看他能不能把知识和思想,通过简单的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曾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普朗克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他需要去一所大学进行演讲,这所大学的学生还没见过普朗克。在去学校的过程中,普朗克的司机自告奋勇向普朗克提出建议。

司机想上台尝试演讲, 因为司机陪同普朗克参加多次演讲,演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司机早已熟练于心。

普朗克同意了,他带上了司机的帽子,跟在司机后面。

演讲很成功,司机在台上发挥得很好,在要离开学校时,跑来一个学生,向司机提出一个问题。

司机显然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于是指着普朗克,对学生说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就让我的司机来回答你吧”

查理芒格之所以说这个故事,主要想表达,司机是浅层知识,普朗克是深层知识。

司机虽然能够演讲,但演讲的内容都是直接照搬的浅层知识,他并没有将知识内化为深层知识,所以他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

而拥有深层知识的普朗克,能够完全将知识进行简化,用简单的语言回答学生。

所以,想要检测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一定要反复问自己,我学会了吗?我能不能通过简单的语言,把我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

就像我那个朋友,他报考了很多门课程,也获得了很多个证书,除了没有搭建知识框架外,也没有长期输出学到的知识,以至于很多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

当我向他提问时,他答不上来,这就是典型的学了不会用,相当于白学。

所以,我们一定要反复问自己,我学会了吗?我能不能通过简单的语言,把我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

除了要不断的问自己以外,还要强逼自己去输出,不断寻找问题,用所学知识去解答,遇到不会的,再回过头学习。

因此,要懂得利用“学习金字塔”模型,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以教为学。

目前很多自媒体平台,都有知识输出渠道,可以自己注册账号,输出自己的知识,平台也会给各种补贴,当你得到奖励后,也更乐于输出分享。

在输出知识的同时,还能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

当然,在输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专注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一篇就来教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四、专注篇——专注、专注、再专注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同时受邀参加一个节目。

主持人问:“两位都曾达到过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的高度。你们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对大家而言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主持人要求两个人将答案写在纸条上,写完之后,两个人同时亮出了答案,上面写着同一个词“focus”。没错,就是专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事物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们的眼球。

你必须投入百分之一百的专注度,才有可能够获得非凡成就。

正如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我自己的专注力曾经非常的差,做任何事情,效率都非常低。

有些事情本该一个上午就能搞定,我竟然拖延了三四天,我痛恨自己的专注力为什么如此之差,但又不去找方法。

直到因为专注力不够,导致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局面后,我才彻底的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为此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事业一落千丈,收入大幅下降。

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彻底醒悟。

于是,我开始寻找提升专注力的课程和书本。

最终总结出了三个能够有效提升专注力的小方法。

也正是这些方法,将我从专注力缺失的泥潭里,给拯救出来。

现在我就来和你分享一下,这三个提升专注力的小方法。

1、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简易的时间管理方法,目的是让专注力在短时间内集中到工作上

使用方法:

将闹钟设置为25分钟,在25分钟内,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因为时间不长不短,再加上有截止时间,增加紧迫感,很容易就能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中。

当完成25分钟的工作后,再设置5分钟的休息时间,休息完后,再次设置25分钟的番茄工作闹钟,进入工作,经过多轮的番茄钟,专注力完全集中在工作上,效率也会提高。

每天都使用这个方法,专注力就能很好的培养起来。

这个番茄工作方法我一直在使用,对专注力的提升,的确有不错的效果。

2、舒尔特方格训练法:

这个提高专注力的方法起源于美国,最初是用来训练飞行员的专注力,但现在也可以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普通人。

训练方法:

【1】在一个格子上,画上 5x5 的正方格,随即填入 1-25 位数字,每个方格一个数字。

【2】训练的时候按照 1-25 的顺序,用手指出,并念出来。

【3】重点:一定要计时,速度在 25 秒左右为普通,16 秒以内是优秀,据说杨利伟可以做 3 秒。

为了避免自己绘画方格时产生记忆,最好让朋友帮你画,或者下载相关app进行训练。

舒尔特训练法,需要每天训练 5 分钟,经过长期练习,就能够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当熟练后,可以升级为 6x6、7x7 的方格。

3、冥想提升专注力:

科学实验已经表明,长期的冥想是可以提升专注力的,并且在身体方面也有一定的好处。

冥想的简单做法:

双腿盘坐,或者直接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双眼,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一呼,一吸,感受气息经过鼻腔,如果走神了,就再次把注意力拉回来集中在呼吸上。

刚开始冥想时,注意力经常不集中,只能坚持3-5分钟,需要不断的练习,只要大脑走神,就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坚持一至两个月,每次集中在呼吸上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这也表明了你的专注力在不断提升。

因此想要提升专注力,冥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当专注力得到解决后,凭借个人的力量,效率已经达到天花板,很难再次提升,个人成长速度会变得缓慢。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的成长速度更快一些吗?下面第五篇就来教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五、效率篇——让自己的成长再快一些!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变慢,就是因为陷入了个人主义。

在如今的社会想要混得开,就要想办法把自己变得像刘邦一样,而不是项羽。

在我们的印象中,刘邦的个人能力始终是比不上项羽的,但是在团队上,刘邦完爆项羽。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因为刘邦在用人意识上比项羽要强。

刘邦属于团队型,而项羽则喜欢搞个人主义,这就是区别。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工作中,业绩做得非常漂亮,很容易进到一个误区,你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自己的能力是最强大的,周围的人都不如你。

正如当初项羽选择不杀刘邦,同样是陷入了这种思维,项羽周围的人建议把刘邦杀掉。

但项羽认为自己非常强大,刘邦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不屑于去杀刘邦,然后留下后患。

个人主义很强的人,周围任何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因为你认为他们的能力不如你。

任何人做出的结果,都不能让你满意,然后你开始亲力亲为,认为团队的能力太差,你想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渴望变得更强。

也正是这种思维,把你禁锢在原地,你忙碌于各种繁琐事务,而抽不开身子,去思考更重要的决策和战略,陷入繁忙中的你,没有时间去成长。

同时,你过分的插手,导致团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

展现出的能力完全盖住了团队成员,让团队没事可做,也看不到发展的空间,最后纷纷离职,这就是结果。

所以在某些事情上,应该适当的放手让团队去操作,而不是一味的去控制和插手。

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找到那些能力更强的人来做,这样团队才会成长,最后带动你成长。

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例子,完全说明了一切。

项羽的能力非常强,一直处于绝对地位,任何事情都要插手,不给别人成长的机会。

而刘邦一直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喜欢去找比自己厉害的人,然后让这些厉害的人给自己服务,比如韩信、张良、萧何、樊哙等。

最后刘邦也是借助这些人的能力,打败了项羽。

这个例子放到今天也同样适用,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吸引有能力的人。

让他们为我们服务,而不是独揽大局,搞个人主义,限制他人成长,否则最累的是自己,成长最慢的也还是自己。

当你能够掌握了学习篇、思考篇、实践篇、专注篇、效率篇后,这就是一个成长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你的成长速度。

因此你需要不断的去检查这个成长系统,找到那些限制你成长的环节,不断的优化它、完善它。

随着你的系统不断升级,成长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后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那么如何对这个成长系统进行检测呢?下面的第六篇给你答案!

六、复盘篇——以终为始

复盘是围棋术语,指对局结束后,对棋局进行反思,总结得与失,现在经常用于对自我或者团体的反思总结。

我们的每一次复盘,都是为了让自己离目标更近。

在复盘中,可以找到自己每天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个不足的点,制定方案,优化和改善它。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改变,在经过长时间的复盘,日积月累后,身上的不足之处越来越少,进步是可以被看见的。

2017年,我在亏掉了一百多万后,颓废了一整年,在年末的时候,为了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我开始了每日反思复盘之路。

随着复盘次数的增多,缺点慢慢被改正,成长的速度开始加快,当初定下的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在复盘的过程中,好习惯和好习惯是连接在一起的,当你养成一个好习惯后,其他的好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例如:经过长时间复盘,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为了早上能早起,我开始早睡,为了能够早睡,我要在白天迅速完成工作,于是养成了做计划和保持专注的习惯。

为了保持专注不被打扰,我选择早起。早起时间非常充裕,可以读书运动,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一连串的好习惯被逐渐养成,这也正是复盘反思所带来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早就已经将反思复盘付诸行动。

如果你想要快速的提升自己,那么复盘反思请从现在开始。

如何复盘反思?

重点只有一个,以终为始

你的目标只有一个,然后通过这个目标,倒推回来,检查自己当前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确,也就是检查你自己的成长系统。

检查这个系统里面,是否有需要优化和完善的,然后制定方案。

我们以出书为例:

你想要出一本书,那么出书的前提就是需要有编辑找到你,而编辑找到你的前提是你已经建立了足够的影响力。

有影响力的前提是,你已经有大量文章发表在网上,并且有一定的写作基础。

而之所以在网上有你的文章,并且阅读量还不错,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够保持高强度的价值输出。

高强度的价值输出,对身体健康要求和每天的知识输入都要一定的要求,

通过倒推我们可以找到成长系统里面的关键点。

【价值】有没有足够的知识,进行输入,保证你的价值输出

【思考】工作量一直被压缩,每天都需要发文章,如何才能有更多的写作方向和灵感

【实践】输出的知识,读者是否能够看得懂,通过输出,是否找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

【专注】每天花在写文章上的时间有没有提升,是否集中了注意力。

【效率】在不懂的地方,是否找到比自己厉害的人来解决,比如写文章、运用推广。

针对这些关键点,不断优化自己的成长系统,每天的复盘和反思。

为什么没有做到?

如何才能做到?

这个反思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只有以终为始,通过目标,倒退回来,检查自己当前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确,找到自己的不足,优化它、完善它。

总结:

一个人从普通到卓越,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必须的,建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才能够有效的知道自己需要怎么样的知识,然后去优化它、完善它,通过不断的输出所学所想,将知识进行内化,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在工作的效率上,需要锻炼出自己碎片化深度思考的能力,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保持做事的专注力,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

还要牢记不能搞个人主义,学会放低姿态,让有能力的人来做,从而提高解决事情的效率,给自己留更多的时间去做重要决策和战略思考,并且复盘反思这些点,优化完善它,让自己的成长系统可以快速的运转起来。

如果一直按部就班,很可能在老的时候,会对曾经的自己感到惋惜,甚至痛恨。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大部分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可能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

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关键在于你是选择安逸,还是卓越。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