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评级币(中)
早期美国钱币界对品相与其他地区一样,仅约略分成G (good)、VG (very good)、VF (very fine)、XF (extremely fine)等几级而已,张三的XF可能是李四的UNC。在1949年薛顿 (William Sheldon )出版一本名為《美国早期一分币》的书,用数据对硬币的品相从1~70予以分级,并附带各等级的价格。此法原本专用於1793~1814年份的大型一分铜币,他将市场价与等级挂钩的方式没有成功,但分级制度本身却引起广泛的注意而播下了种子。
1972年美国集币协会(ANA)成立鉴定服务组 (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Certification Services, ANACS),因财政部及钱币收藏丰富的史密斯松宁博物馆在华府,为方便运作当时设在该处,1976年才迁回ANA总部所在地科罗拉多州。鉴定开始由服务性质成为营利性单位,但它也降低了假币的犯滥,使收藏活动步上正轨形成气候。
在美国,较早的评级方式同样使用较含糊的词来给钱币分类,后期较完善的字母等级系统主要包括差(Poor或PO)、一般(Fair或Fr)、接近好(Almost Good或AG)、好(Good或G)、非常好(Very Good或VG)、精美(Fine或F)、非常精美(Very Fine或VF)、特别精美(Extra Fine或XF)、几乎未经流通(Almost Uncirculated或AU)、未经流通(Uncirculated或Unc)和亮丽未经流通(Brilliant Uncirculated或BU)。
50年代,William H. Sheldon在他的书中第一次提出了Sheldon标准,这个标准使用数字来表示币的新旧,数字的范围为1-70。
美国钱币协会于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0ficial ANA Grading Stan dards for United States Coins,OAGS)。此标准由布雷塞特(Ken Bresett)及科索夫(A。Kosoff)编写,并已多次修订出版。这一分级方法在美国逐步推广,但现尚未得到国际上的普通认可。
1986年,PCGS钱币鉴定评级公司在美国成立。这家公司综合了上述的两个评级方法,同时用字母和数字来为钱币的新旧评级,具体的级别包括BS-1、FR-2、AG-3、G-4、G-6、VG-8、VG-10、F-12、F-15、VF-20、VF-25、VF-30、VF-35、XF-40、XF-45、AU-50、AU-53、AU-55、AU-58、MS-60、MS-61、MS-62、MS-63、MS-64、MS-65、MS-66、MS-67、MS-68、MS-69和MS-70。这里MS是Mint State的缩写,意味像刚铸造出来的一样。等级越高,等级间的差别也越大。
VF-25以下的分数称为差品或次品,整体磨损严重或有腐蚀。
VF-30~35称为普品,凸起部分磨损更多,但所有主要图像清晰。
XF-40~45称为美品。币面凸起部分均有磨损,但全部细部清晰,币面部分区域(如文字间)保持原有金属光泽。
AU-50~58称为极美品,接近于未流通。币面凸起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磨损痕迹,至少有一半以上币面保持原有光泽。
MS-60~70:称为未使用品,光度强,币面凸起部分无磨损,整体深打,流通损伤极少或无。
进盒的评级币也有不给分的情况,这种没有给分的币只是为银币提供了保真的服务,未提供品相定级给分的服务,常见进盒不给分的数字有:91、92、93、94、95、97、98,每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不评分的原因:
91:Questionable/Artificial Toning 可疑包浆。人工调色(或币面有可疑的颜色)。
92:Cleaned 清洗。不正当的清洗方式造成表面损伤。
93:Planchet Flaw 铸造缺陷,打币的时候本身的那个币饼存在先天缺陷。(评出这个分值的情况极少见)
94:Altered Surface 表面处理。因为改刻、修补、清理,或用膏状物质覆盖的缺陷或改变外观以图瞒天过海。
95:Scratch 擦伤或划痕。大或深的划痕,或成片的划丝。
97:Environmental Damage 环境损伤。因为环境对币的破坏、腐蚀、附着其他东西 或有着太厚的包浆。
98:Damage 硬伤。打戳、边齿严重磕碰、故意的对表面的损害、乱划(打对勾、画XX、刻名字、图案等)。
上述这些不给分的情况存在最多的冤案就是92不正当清洗,有很多打上92的币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老包浆,根本没有清洗过,所以还不能完全相信评级公司,就算装了盒还要学会自己分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