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树一帜 | 用图像阐述佛意:张望镜头下佛教文化的优美
张望,男,1962年生,出生于浙江天台。国际摄影评委、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台湾《摄影天地》杂志编辑顾问、文融文化艺术研究院摄影客座教授。
佛教自汉代以来传入中国,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这个外来宗教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当中,其形式也受到中国的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形成具有汉地特色的汉传佛教。其中,禅宗是流传最广,法脉也最完整的流传下来的一支,说明中国人对其深深的喜爱,很多古代文人往往在其书画或者诗词里透露着禅机。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也愈来愈重,人们渴望在纷杂的现实生活中寻觅那一丝的禅意带来的内心宁静与慰藉;叹众生只是匆匆一瞥,即使放慢脚步也放慢不了内心,停下来去细细感受佛法的微妙,如春风拂面、如细雨润瑞。
寻佛
这是摄影师张望在杭州烟霞洞参观时,看到僧人手持蜡烛观赏雕像,怦然心动,举起相机拍下了这虔诚的一刻。2005年5月,《寻佛》参加被誉为国际摄影界奥斯卡奖的奥地利国际摄影艺术展比赛,获得了最高奖专题组冠军。
偶见摄影师张望的作品集《佛的足迹》,心灵顿为之深深震憾与感动!那种美好清雅感觉弥漫全身……
人说,“十年磨一剑”,下面这些照片张望也用了整整九年的时间,深入佛门,与僧侣同吃住,与法师共悟禅,将深奥的佛境教义通过影像艺术的形式得以传达,以期带给观众一种空灵恬静之禅美享受。慢慢感受佛的“不可说”到底说了些什么。
自此,很多人开始知道一个叫张望的摄影师,也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他镜头里清净脱俗的佛家世界。
张望的镜头下,寺院生活的点点滴滴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怎样从一花一叶中体悟到另一个世界的状态呢,亦或是心的感悟不同,而获得的内心世界截然不同?
他用镜头表达内心,心又望佛。有人通过他的镜头看到了禅宗,有人了悟了禅意……
心有多宽广,世界就有多大......
从1999年开始,张望被邀请成为天台山佛学院编外人员,开始了跟拍僧人的半修行生活。
寺院生活要遵守很多戒律,出家人为了修行,生活是紧张而有序的。每天凌晨4点多就得起来做早课,一齐念诵经咒礼佛赞颂等长达1个多小时,不到6点用早斋。下午4点后,学僧齐聚大殿,诵经唱赞,也叫做晚课。无论寒冬酷暑每天的节奏都是一致的。
在寺院里,吃饭也是在修行,僧人一起吃饭有一系列的仪式。中午吃饭叫过堂。由于佛教提倡过午不食,所以晚上吃饭叫药食。
早课、早餐,打扫庭院、修习......这些事日复一日的去做,井然有序,为的也是修炼自己的这颗心。
僧人的修行生活也是安排得满满的,晚上也要修到很晚才睡觉。佛教提倡少睡少食,为的是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欲望。“名色财食睡”,烦恼越来越细微,越来越难克服。药食后6点半开始自修课,自修课结束后,佛学院进入最隐秘的“修止观”时刻,就是以静坐的方式,在大殿的止观堂体悟佛法。
“止观”是要先休“止”再修“观”,内心要达到一定的安止状态,在安止的状态下再去观察心的状态。
“贪嗔痴慢疑”就是指的人的“五毒炽盛”的五毒。佛法是要教人调幅内心,要摆脱嗔恨的痛苦的束缚,避免随着无明的业习随波追流,从而得到心灵的真正的平和的自由状态。
僧团在一起修行时,列队有序,整个场面肃穆庄严。
有一句禅语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张望的镜头中同样的捕捉了春夏秋冬,在春夏秋冬的轮换中充满着禅意。
出家人也有鲜活的一面。
一心向佛的“猫主持”
成名之后,也有很多的商业拍摄找上门来,但是他都选择了拒绝。
他追求的不是商业的成功,而是真正的佛教文化之精神,他想表达的是匆忙的现代人往往忽略的内心深处的心声。于是,在天台山的拍摄结束后,他住进灵隐寺,这次一住就是整整6年!
这些照片是不是更透露着虚无缥缈和变幻莫测的优美?
正如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红尘与净土,中间什么也没有间隔,氛围却截然不同,宛如两个世界。
佛法教导的是要降服最大的敌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发展太快,心灵跟不上脚步;因此,佛陀教导人要向内看,而不是一般人的向外攀援。而这颗小小的内心,其实能与浩瀚的宇宙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禅定下人的思维是异常敏感的。如佛陀,风吹过一棵大树时,掉下了多少片树叶了如指掌。了解了这样的佛教世界观,从而得知,其实真正的修行之人,内心该是有多么敏锐和丰富啊!体会普通人体会不到的美,当春风拂面,当夏雨润尘,当秋叶凋落,当冬雪漫山…心静下来,才能感受一个更丰富的更真实的世界。
看了他的作品,是不是觉得特别优美,对寺院的生活有些心之向往?的确,有人看了他的摄影作品之后,心有所悟,选择出家修行。
《心经》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里的色指的是相对于精神的物质。佛经讲,芸芸大千世界,其实是我们的心造就的,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就决定我们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物质世界。而世界是无常的,物质世界也不断的在毁坏,又从新建立。从长远角度讲,从古代到现代,沧海变桑田,从当下讲,昨天今天明天,也是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从当下,从照片凝固的瞬间,也许能表现佛法深刻奥义的精微。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
(本文为原创,转发请联系授权 责编:李振西)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