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西村:神鬼交错的前世与今生

在云南,民间传承的方式很多,文山城西北面的德厚镇乐西村,是个壮族土支系聚居的文化村落,数百年来,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村庄自由发展,其文化的喧嚣与躁动,如今仍可以清楚地感触到。

壮戏是云南民间戏曲的主要成分,而乐西土戏,又是壮戏中鲜为人知的一种少数民族戏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生长于乐西,三百多年间,也仅在乐西村深藏,故而很少为外人知。它不向外传的原因,就因为这种土戏是京剧的衍生品,与中国传统剧目有着相同之处,而这个在云南边沿地带传播的民间文化,又因为融入了壮族土支系的语言,配上了壮语清婉悠扬的曲调,显得难于被外人学去,但它融入的惩恶扬善、敬老扶幼的传统美德,却一直贯穿了所有剧目。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访这个古老文化村的,当戏班弹起乐西土戏曲调时,便被一种哀伤的氛围所覆盖,而这个剧种的所有调子,竟然都是哀调。生命的存在,是由思维、语言和行动共同组合的,当人的情绪达到一定限度时,就有了放声高歌、或手舞足蹈的欲望,就有了痛哭和狂笑的表现,也会有敲打器皿、抒发胸臆的欲望。

乐西村歌舞的形成,也不外是这样的成因。但这样一个边远的村庄,又何以能够将遥远的京剧,与本民族的曲调和语言结合起来,流传几百年呢?这是一个疑问。只在热闹的节日里才演出的乐西土戏,几个剧目中的配乐,何以总是演奏哀婉曲调呢?这又是一个疑问。

云南的很多壮族村庄,多以壮语发音为村名,乐西,却可以直接从汉字中解释。这个村从前的名称叫乐熙,意思就是快乐而热闹的村庄。据说,最初住进这里的村民,并非是三三两两地结队而来,也不是逃难、充军而来,他们的祖先,原来是一支与主力失去联系的军队。那是清朝繁旺时期,一支部队到树木苍茫的边疆去作战,战斗胜利了,返回时,前方部队以砍倒路旁的芭蕉为路标,不想,作为后应的扫尾部队,由于执行任务时耽搁时间过长,亚热带生长旺盛的芭蕉,早已重新发芽,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使他们迷了路,只好选择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定居下来。

到民国时,这个村又更名为乐溪,那时,外面混乱的世道,并没有太多地搅扰边远的乐溪,他们居住在快乐的盘龙河上游,耕作、养殖、歌舞,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却不断流传,欢快的溪流从周围四面八方森林集向盘龙河,创造了一种安详的氛围,快乐的人群也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兴旺。改为乐西,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了,乐西村的人们始终认为,自己居住的村庄是位于中国西部的快乐村庄。

缘于这样的过程,乐西土戏的来历,实际已经有了眉目,那就是,村里既然崇尚一种快乐的文化氛围,也就会产生躁动不安的人,他们不满现状,产生了改变困境,实现人生创业欲望的理想和抱负,在出门经商求学的过程中,接触了外面的文化,由此便有了艺术的联姻。

对于滇东南喀斯特地区,雨水总是在端午前来临,又在端午后开始泛滥。位于盘龙河边的乐西村,人们常在这样的季节担忧,因为,无情的洪水常常冲毁他们的庄稼,淹没他们的房屋,有时,还将他们至亲至爱的人带走。在快乐的节日,演唱土戏的时候,他们的面前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于是,他们的喉咙,便会发出哭泣的音调,他们手中的乐器,便会产生哀怨的碰击,那么,乐西土戏虽然在节庆表演,却是一种祈求平安、远离灾难的祈祷歌舞,是一种生于忧患、祝愿来年丰收的团结之音。

解决了土戏疑问,村庄的文化线索也随之清晰。乐西村位于一个山坡坡势已缓的位置,壮族村民的房屋总是爱建在这样依山靠水的水源头,四百多间房屋紧挨着,熙熙攘攘,却一点也不见凌乱。但这个村庄又都在用井水,每家一口,几百年来,清亮井水经大地的过滤,从盘龙河里渗出来,从未干枯,让他们感到无比方便,这似乎成了一种习俗,却透视着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

村子最初的姓氏主要有四个,王姓居其首,从曾经属于王家大院的残痕断墙,仍然可以感受它过去耀眼的光芒。这是一套五进五出的院子,外面的四道大门早已坍塌,只留下厚厚一截土墙体,支撑墙和门柱的石墩依旧工整而完好,上面刻着的吉祥图案历历在目。四道门从外向里,一道道地收缩,次序井然,全都按照壮族风水学的尺寸做成。

可惜四道门只剩下一条过道了,门旁的住户挨挨挤挤地排上了十多户。我不相信这样的正房会是这个大村子的首富人家,一问,果然如是:这周围的莽莽森林,原先驻有土匪,正房早在一次洗劫中化为灰烬,只留下了门前的上马石和栓马桩,直直地撑住了一份历史的弥望。

许多小一些的院落,反倒较好地保存了下来。依着秋天明媚的光线,我看到,这些房屋面子上,都是刻得有图案的。门楣旁边的图案,据说大多是每个家族迁徙的过程,椽上雕刻的则是神灵和吉祥物。乐西村的雕刻,却有很多是他们土戏里表演的情节,包括廊柱下面的石墩,居然都刻上了包公斩杀陈世美的场景。

不论城市或村庄,有社会,就会有你争我斗的中伤与仇恨,会出现生活的困扰或爱情的瓜葛、病痛与灾祸,这时,寻仙或求神,都是无可厚非的。乐西村就曾经拥有过十间庙宇,我去看过现在还存留的土地庙和观音庙,它们早年的风光还在。

每到节日,或哪一家有什么事,都要到庙里烧香叩拜,在青烟缭绕中来一番祷告和祈求,消除心中的不安和恐惧,祝愿亲人和朋友平安幸福。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愿,因为,神灵在很多人的心里,是不可侵犯的,在神圣面前,任何人,就算有害人之心的人,都不会轻易展露不良心态。于是,除了土地庙和观音庙这类常规庙宇外,乐西村还建过孔庙(管文事)、关帝庙(管武事)、火神庙(管火)、水神庙(管水)、财神庙(管钱财),建设庙宇的资费都是群众自筹。经济的发展,究竟应该支撑什么样的文化,那就要看历史是怎样引导的了。

在这些庙宇周围,乐西还建设了两个不到十丈高的白塔,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一个保佑繁荣祥和,一个镇守村庄不让邪气入侵。但这个村文化祈愿里的主旨,实际上还是平安,因为在他们周围的每一个山头上,都建有一个两米左右的风雨小塔,叫风雨坊,村民认为,哪个方位的土地出现灾情,都只消在这个山头的风雨坊祈祷,便可以保平安。这当然是一种心愿而已,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谁能说自己没有过心愿?

在乐西村的北山有座纪念亭,隐藏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由于很少有人进入,因此保护得很完好,一路山道上,又因为隐秘,大大小小的蜘蛛网悬挂着刚降落的雨水,增加了行进的困难,阴森和恐惧感便在这样的时候包围了进山的人。一转眼间,很多驱鬼避鬼的巫术现场,又出现在人们面前。指路碑是见得最多的一种,送鬼的把戏也不少,这应该是这个村庄的阴山了。

往前不远进入林荫,建于清嘉庆二十年七月六日的一座石碑,便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中,碑上仍然刻上了乐西土戏的情景图案,也有吉祥如意的图形。正面刻的一个图,现在已经模糊,但从大体形象上看,应该是土戏的编修、或者说是村子里最先的领头人,一个叫王万年的古人的发家史。

背面刻上的,就是驱鬼打鬼的图案。正面有对联一幅:保村庄千年称是福音,佑黎庶万代敬为灵神;背面还有一幅对联:凛凛威风群雄俱伏首,魏魏德政万姓尽归心。一种不甘寂寞的心思,其实是能从这样的字句里看得到的。不管怎样,站在这个碑前,想一想前人的功名利禄,如今都已灰飞烟灭,看一看面前神鬼交错的痕迹,人之于短短社会中的一生,确实应该多考虑留下什么东西了。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