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空间混合构成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当与观察对象距离较远,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尺寸如直径、长、宽等大于感色细胞的直径,则视觉器官能将这些色区分开来。否则,人们的视力将无法将其分清而产生视觉混合。这种现象被称为色的空间视觉混合现象,或色的空间混合。比如:近看是一组红底蓝色细条纹的色面积,远看则是一块紫红色;原本是蓝色块和黄色块,远看则成了绿色。

据测定,一个直径约1.5毫米的色点,在距人眼5米时,它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直径约为4.9微米,大致等于一个能感受色彩的感色细胞的直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点距人眼一定的距离内,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落到同一个感色细胞上时,视觉将不能将两个色点的色分别判断出来,而产生视觉混合的效果。可见产生色彩空间混合的条件是:第一,混合色必须是呈密集状并列的细点、细线,点、线愈细、愈密,混合效果愈明显;第二,为了保证空间混合的产生,人必须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距离愈远,混合效果愈明显。

后期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创立了“点彩派”。画家们使用原色的点子绘画,让观者用眼睛去混合颜色。这种方法使颜色保持较高的纯度,光感强烈。点彩派代表人物修拉(Georges Seurat)和西涅克(Paul Signac)更是在作画中把色调的冷暖对比、色度的明暗对比、线条的曲直类比,以及色彩所象征的愉悦、安定、悲哀等意义加以完善。由此可见,点彩派是直接依据光学和色彩学的原理来建构其理论体系并指导其创作的。(如下图)

翁弗勒尔的“玛利亚号”船 乔治·修拉

大碗岛·灰色的天空 乔治·修拉

色的空间混合基本服从色光的加法混合规律。但由于颜料的纯度与明度均不及色光,因此,颜料空间混合后的明度和纯度都不能达到加法混合的效果。加法混合色的明度是被混合色的明度之和,它比被混合色的任一个都明亮。而空间混合色的明度仅为被混合色的明度的平均值,因而空间混合也称中间混合。除此以外,色的空间混合具有如下规律。

(1)互补色按不同比例空间混合可得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即带有不同色味的灰色)。

(2)非互补色空间混合,可得被混二色的中间色。

(3)有彩色系同无彩色系空间混合可得被混色的中间色:与白色空间混合,得高明度的浅色;与灰色空间混合,得不同纯度的色;与黑色空间混合,得低明度的深色或暗色。

色的空间混合具有色彩直接混合远不能及的某些特点,具体如下所述。

(1)近看色彩丰富,远看则色调统一,不同的视觉距离具有不同的混色效果。

(2)色彩有颤动感,适于表现光感。

(3)可用少套色而获得多套色的效果。如彩色印刷,多色织造,仅用品红、黄、青、黑、白即可通过印刷网点和纱线组织点的疏密变化的分布而获得色彩极其丰富的图案画面。

色彩空间混合的方法

先应搜集一些富有色彩特性及层次的图片素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风景。仔细观察它们的色彩及构造,然后蒙上透明坐标,分解测定各种色包含有多大比例。通过同一色所占据方格的数目,可以算出各个色的组合比例。然后按照其比例,在500px×500px的纸面上按一定尺寸绘制坐标方格,把对象描绘于其上,找到与坐标单位所对应的色彩在方格内进行填色,最后所完成的就是对色彩完整的采集及经过空间混合后的色彩。

色彩空间混合

静物空间混合(1)

静物空间混合(2)

少女空间混合

蝴蝶空间混合

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