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低血压的危害竟不亚于高血压!?快学几招,拉高血压!告别眼前发黑~
低血压到底是怎么回事?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低血压定义为3次不同日测得的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即是低血压。
数据显示,中国约10%的人有低血压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人在适应低血压状态后,不会有明显症状。
少数人会有手脚发凉、全身无力、头晕、心慌和健忘等情况,这是因为血压过度下降引发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低血压也有危害
有的人天生血压偏低,但接近90/60mmHg,这种称为生理性低血压,多与遗传或身体瘦弱有关,常见于20~50岁的妇女、老年人,一般没有不适症状,也不会危害健康,无需过多关注。
除此之外的低血压就属于病理性的了,虽然不如高血压“有名气”,但它的危害性却不容小觑,大家一定要重视其治疗。
低血压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不能及时输送到全身,引发多种症状及心肌和脑缺血,造成心脏病、中风、肾脏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险。
低血压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因此比较容易便秘,常表现为3天以上不排便、大便干硬且量少(一般排便总量不超过35g)、排便费力。而且肠道功能弱还会导致粪便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生活中的低血压多是慢性,但低血压也有急性发作的情况。这种突然出现的头晕非常容易使人摔倒受伤,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此外,在发生心梗、严重感染、大出血等情况时,血压同样会骤降,严重者甚至会表现为晕厥或休克,对人体的损伤更为严重。
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发现,75岁以上老人的舒张压每降低10毫米汞柱,得认知障碍症的风险就会升高约20%。
这几种情况小心
起床或久坐后突然站起时,突然出现一过性头晕、眼花、黑朦、恶心等症状,平卧后症状多能迅速缓解或消失,这可能就是体位性低血压。
它常发生在突然改变体位时,而且很普遍。
它的出现与人体血压的自我调节机制有关,一般来说,健康成人不会感到不适,但血压调节能力较弱的人,就容易存在体位性低血压,比如:女性、老年人、小孩子、高血压患者等更为多见。
此外,健康成年人在饥饿、疲劳或炎热环境时也会出现这种问题。
如果在家里发生了低血压状态,建议半卧位或躺在床上,领口、领袖如果有扣子把它解开,然后喝一点水慢慢地等待着血压回升。
另外,为了避免摔伤,如果有体位性低血压,在改变体位时就要慢一点,比如:起床活动做到三个“30秒”:
睁开眼睛躺30秒;
坐起来等30秒;
原地起立站30秒。
给身体足够的时间调节血压,然后再活动。
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
人体可表现为餐后头晕、黑蒙、意识模糊、跌倒以及心悸等一系列症状。
这是由于进餐后,大量的血液分配给胃肠道,导致心脑血管供血减少,血压调节反射能力不足所致,多发于老年人。
解决办法
为避免这种情况,可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每餐不要吃得过饱;食物尽量多样化,避免全部是精米白面。
由疾病所致的低血压可见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由于药物的使用导致低血压常见于服用降压药、抗心绞痛药、利尿药之后。
对于这两类情况所致的低血压,大家需积极监测,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3招将血压“拉高”
严重的低血压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以首先通过饮食及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如平板支撑、握力器训练等运动,幅度较和缓,适合低血压患者,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协助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使血压上升。
体重和血压关系密切,通常体重增加时,血压也会升高,所以超重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压。
建议血压低且太瘦的人(如体质指数小于18.5)可以吃胖一点。
此外,有低血压问题的人,最好少吃有辅助降压效果的食物,如芹菜、冬瓜以及荷叶茶、菊花茶等。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的人通常血压比较低,且容易疲累、头晕,甚至颈部肌肉僵硬。
有这些症状者不妨在医生指导下吃点人参,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的功效。
食疗法
食疗方一:黄芪、白芍各10克,冰糖30克,每日一次煮熟服用,适用于气虚证者。
食疗方二:党参25克,桂圆25克,阿胶10克,大枣10个,糯米100克,红糖适量,每日二次煮熟服用,适用于气血两虚证者。
食疗方三:当归25克,桂圆肉25克,羊肉500克,每三日一次煮熟食用,适用于血虚证者。
食疗方四:党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煎水取汁,加入糯米150克煮成粥,每日一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证者。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