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

题文诗:

子曰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鲁卫之政,兄弟也.,

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财时,曰苟合矣;

少有财时,曰苟完矣;富有财时,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御,子曰庶矣.冉有:

既庶矣,又何加焉?使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哉.富而不教,近于禽兽.

子曰苟能,有用我者,期月可已,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胜残,杀矣,

诚哉是言.曰:如有王者,必世后仁.

子曰苟能,正其身矣,从政何难?不能正身,

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对曰有政.

子曰?如有政事,虽不吾以,吾其与闻.

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人之言曰:为君,

为臣不易.为君之难,如知不几,一言兴邦?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

若是其几.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

言莫予违.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丧邦?

【原文】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评析】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有些相似。所以孔子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原文】

  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1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

  2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3苟:差不多。4合:足够。

【译文】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管理经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为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原文】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1仆:驾车。2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原文】

  13.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原文】

  13.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呀!”

【评析】

  孔子说,善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可以“胜残去杀”,达到他所理想的境界。其实,从这句话的本意去理解,善人施行“德治”,但并不排除刑罚的必要手段。这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原文】

  13.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评析】

  上一章孔子讲,善人施行德治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到达理想境界,本章又说,王者治理国家也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同样,王者在实现仁政之前的三十年间,也不能排除刑罚杀戮手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原文】

  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评析】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本章里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原文】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原文】

  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评析】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如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结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