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曲园:哲学要回答群众的问题
胡曲园(1905~1993)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原名胡延芳,湖北江陵人。胡曲园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是著名的民主教授。他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主讲过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马克思哲学原著、马克思哲学原理等课程,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材。胡曲园一直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贯通起来,由博返约,对哲学基础理论做出新的探索,开创了复旦哲学系的学思传统。他治学严谨,学问渊博,除了哲学,对社会学、文学、逻辑学等亦颇有研究。他思想敏锐,坚持真理,勇于探索。
回想起在抗战前,我跟艾思奇同志一起在上海参加地下哲学小组的活动,小组每活动一次就要换个地点,以避开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当时我们的活动是冒风险的,但对学习哲学的兴味很浓。艾思奇同志写《大众哲学》每写一篇基本上都在小组里讨论过。
艾思奇同志这本书单单读书生活出版社就出了32版,还有很多出版机构私下印行,这个数字现在已很难准确统计了。
在抗战爆发前,社会上思想问题很多,我参加哲学小组思想上也得到教益,收获是很大的。那时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不搞社会科学的人也要争购《大众哲学》,这是因为《大众哲学》这本书,在关心国家存亡这个现实问题上,同广大人民群众起了“心联心”的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我认为就是要写反映时代需要的东西,《大众哲学》的伟大历史意义就是它写了大家需要了解的东西,《大众哲学》主要是在哲学上、在认识上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当时需要解决的重大向题,为大众指出了真理。
深入浅出的关键就是要抓住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合情合理地回答出来。这样的理论也就符合了时代的需要。马克思写《资本论》是给工人看的。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就抓住了人的思想,就有战斗性。
至于所谓“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问题,我想还是要改提做“马列主义哲学章节的编写问题”为好,否则是会引起误会的,似乎马克思主义不行了,现在要改造体系了。
哲学概括了科学的成果,所以哲学有着指导科学的作用,但是具体学科中的具体问题仍然要由具体学科去解决,哲学是不能代庖的。至于哲学本身,作为最高的综合原理,总是要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对我们起着世界观的指导作用。
当前思想的复杂,不亚于三十年代,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发扬艾思奇同志当年撰写《大众哲学》 的精神,以适应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