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蜻蜓
扑蜻蜓
文/陈清臣
每到夏天雨季,空中就会时不时飞来大群蜻蜓。这令我想起小时候扑蜻蜓的场景。
那时大约十来岁,也不会做什么活,作业早就写完了,也没电视可看,全村只有一台电视,且白天没有节目,所以整日和小伙伴们疯跑玩。到了夏天,快要下雨或刚下过雨,空中飞来一片蜻蜓,飞得不太高,差不多有一人高。它们或左或右,或快或慢,或高或低,有时绕圈圈,有时一百八十度急转弯。即使不眨眼也很难盯准一只蜻蜓到底飞到哪儿了。它们不怕人,就在人旁边飞来飞去。
蜻蜓是学名,我们当时不叫它蜻蜓,我们村给它起的名字比蜻蜓还好听,根据它们个头的大小和颜色的不同给起不同的名字。个头较大,看起来很壮实很凶猛,颜色稍发绿的,我们管它叫“马马罗”。这种蜻蜓现在很少见了。个头较小,颜色发黄的,我们管它叫“水水丁”。这种蜻蜓最普遍,我们一般见的都是这种。还有一种,个头也不大,尾部呈红色,像长熟的红辣椒,我们管它就叫“小辣椒”。“小辣椒”最惹人喜爱,因很少,故显珍贵。
马马罗水水丁小辣椒们飞来了,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捉住,有个小朋友提议逮几只。跑着撵,撵不上;用手捉,捉不住。当时没有捕捉昆虫的网兜,我们就从家里取来用来扫院子的大竹扫帚,高高举起,瞪大眼睛,猛扑,扑住了。一人按紧扫帚,生怕蜻蜓飞走:“快点,快点!”其他小朋友一哄而上,仔细寻找扫帚下的蜻蜓。要看得准,下手快,有时还没发现蜻蜓在哪里,而它早从扫帚的缝隙飞走了。受到惊吓的蜻蜓就会远远地飞走,不敢再在人旁边飞。
扑蜻蜓是一个技术活,用力过猛,被扑住的蜻蜓可能就要一命呜呼。即使被扑住没丧命,在捉的时候,如果捉的部位不对,被扫帚条给挂住,也可能致使蜻蜓粉身碎骨四分五裂尸首不全。捉住的蜻蜓大多都会受伤,没有玩的价值,只好扔掉不管。个别没受伤的最好玩,从家里拿来细线,小心谨慎拴住它的腰部,一手捏紧线的另一端,放开它,任它自由自在飞,就像放风筝,飞得再远再高也在控制之内。有时一不小心撒手,蜻蜓就会拼命地远走高飞了,或不见踪影,或栖息高树枝头。想玩蜻蜓又得从头再来,举扫帚,寻目标,重复刚才的过程。
常常是扑了好长时间,只捉住一只能玩的,几个小朋友争着玩,玩不过来,只好轮流玩。当时没有手表,时间的长短完全根据感觉,有时候玩的时间长短不均,这时最容易使小朋友闹矛盾,你抢着要,我还没玩够,偏不给,你追我赶,高高举起蜻蜓,眼看就要被抢走了,坏心眼冒出来,损招使出来,一手迅速薅掉蜻蜓的头,把整个蜻蜓分成两半,扔在地上,跑了。那个急着玩蜻蜓的追上来,捡起来,随后又扫兴地扔下,指着那个跑了的小朋友:“你给我站住!”那个小朋友哪里敢回头,一溜烟跑没影了。此项活动至此就不欢而散。第二天照常出来玩,头天的事早忘光了。
童年趣事很多,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很有意思,仿佛就在昨天。可惜,我们已经老了,生活、工作压力山大。而现在的小朋友都没有这样类似的活动,他们要么补课或写作业,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电视或电脑。也许这正是他们的童年趣事吧?
——————————+++++++++——————————
作者:陈清臣,某中学教师,喜诗弄文,思路敏捷,常言出成章,有多篇作品见诸报刊。
—————————————————————————————
《成安文学》公众号编委会
总编:周志鹏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何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