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发表于苏州大学《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
与传统课程不同,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固定的教材。如何有效开展历史综合综合实践活动成了当前许多历史教师探讨的话题。本文依据该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过程中具有生成性、形式上具有自主性等特点,提出因地制宜的教学思路。同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挖掘当地历史资源、密切联系当前时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等三种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的方法。最后,阐述了利用适时、恰当的评价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正文】
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历史教学方面,因地制宜地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走出教室,深入五彩斑斓的社会,亲身体验历史,聆听历史的回音,不仅可以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有效弥补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因地制宜是课程本身的客观要求
1、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
与传统历史教学活动不同,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该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两片的叶子,同样,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历史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以及学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作为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独特的个性。在活动主题的选择,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思,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校内外的现实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内容进行探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推进学生对自我、现实和历史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与历史、社会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可见,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活动过程具有生成性
开展任何一项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之初,一般都会为即将开展的活动确实好目标和主题,对其过程进行周密设计。然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亲历体验的实践过程,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其课程本身就具有生成性的特点。生成性是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之一。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意味着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新的目标会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会不断出现。
在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在教育情境交互作用下,教师和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活动前的计划进行。在活动中,学生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学生认识价值的驱动促使学生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便自然生成了课程目标,而这种目标是伴随课程的实施不断达成。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调整原先计划,或重新制定新的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重新确定新的目标,并运用一些新的探究方法。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在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当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或有了新的主题,教师不应受活动计划的限制,而应该灵活机动,顺其自然,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好新的主题和目标,沿着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将活动继续开展下去。这样,必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使活动更有价值,更富成效。
因此,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要求开展历史综合实践应当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帮助学生确定新的目标和主题。
3、活动形式具有自主性
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而且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独立探究的活动形式。历史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学生个人的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对于部分独立探究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根据自己的情况承担部分课题任务,培养合作的精神与协调的能力。当然,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学会发现,掌握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探究。
作为教师、学校,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班级、年级、学校团队活动的形式,面向班级、年级、学校的所有学生,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很广的参与性,它可以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变革,并非仅仅指从一种学习方式转为另一种学习方式,而是强调学习方式应有多样性,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对于开展历史综合实践而言,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活动形式,实际上也是在践行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因地制宜的基本方法
1、挖掘当地历史资源
中华文明悠久而辉煌,全国不少地区历史文化底蕴都非常深厚,各种历史遗迹灿若繁星。在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时,如果能够注意挖掘当地历史课程资源,恰当加以利用,必将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拉近学生与久远历史的距离,使他们亲近历史。同时,这些带有浓厚的乡土情味的地方历史资源,还会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笔者的家乡兴化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在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时,本人注意利用家乡的历史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为家乡而骄傲”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兴化市政府所在地昭阳镇名称的由来,追溯家乡悠久的历史。原来,战国时家乡兴化归属楚国,为楚国大将昭阳的食邑。昭阳将军是楚国王族的后裔,曾与魏战于襄阳,以下八城有功,受封于海滨之地(即兴化一带),死后葬于城西阳山。故兴化又名“楚水”、“昭阳”。在探究家乡名人郑板桥,为何被称为扬州八怪时,学生明白家乡的沿革变迁。现在兴化归属泰州地级市管辖,但从宋代起基本上一直都隶属于扬州。郑板桥所生活的康乾时期,家乡兴化直隶当时的扬州府。
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有重要地位。在历史综合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对家乡历史资源的开发。一个对家乡悠久的历史、杰出的人物、辉煌的成就等一无所知的人,其对家乡的爱必然也是肤浅的、盲目的,甚至是虚伪的。因为学生对家乡真挚的热爱,是建立在对家乡深入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2、密切联系当前时事
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紧密结合时事,以社会热点作为切入点,因“时”制宜。2009年喜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可以以此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制作五星红旗,了解五星红旗图案和色彩的含义,探究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6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88年,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7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对于上述科技成就,可让学生收集相关图片,推选讲解员,举办60周年科技成就展。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建国60周年的辉煌成就,也表现在家乡和家庭的巨大变化上。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时,也可小处着眼,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和展示建国60周年来家乡和家庭日新月异的进步。在家庭生活方面,以前吃饱穿暖是许多人的奋斗目标,如今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吃得健康,穿着个性成了时尚。家用电器当初是手电筒、缝纫机,如今是电冰箱、空调,不少人还购买了小汽车。在住房方面,以前不少人家是茅草屋,如今许多人家住上楼房、别墅。学生通过调查探究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建国60年来的历史必然会有真切的了解,油然而生无限的幸福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乡以及自己的祖国。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平时多加留心,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仅有许多美的事物,对我们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而言,也有不少可用的材料。
你看那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方寸之间尽显世间万象,遥远的历史和鲜活的现实都在那里留下来生动的剪影。邮票不仅仅是一种邮资凭证,它还具有宣传教育、传播知识的功能。作为一种载体,邮票将时间和空间、人物和事件紧密结合。其中历史题材的邮票,为我们解读尘封往事打开了一扇扇窗户。古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近代中华民族艰难的摸索、奋斗,当代中国的日益崛起,都在不少邮票中得到了形象的诠释,如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林则徐诞生200周年纪念邮票、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纪念邮票等。在内容上,邮票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极有价值的材料。在形式上,它们色彩分明,图案精美,运用它们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除了邮票外,只要我们细心寻找,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用来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一方面,我们兴化市戴窑镇几位退休老人自费创办的农家展馆,能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该展馆将残存在乡村的祖辈普遍使用的家具农具,如泥瓮子、泥锅箱、碓臼、蓑衣、钉鞋、香油灯、罱子、犁头、犁耳、纺车、棉线锤等,一一加以收藏。现有展品实物716件,图片128幅,票证273张,文献资料42篇(本),音像资料12盘。《扬子晚报》、江苏卫视曾以乡村博物馆等作过专题报道。我们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不妨借鉴他们的经验,如让大家收集家里不同时期的奖状奖章,各种陈年票证、报纸等,在班级或学校举办“身边的历史”主题展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罗万象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我们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竭的重要源泉。
三、适时评价促进活动顺利进行
适时评价是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活动的顺利实施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智力、创造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1、能增强自信心
适时恰当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心理研究表明,外界的评价与一个自信心或自卑感的形成有很大关系。积极的评价能给人以信心和动力,反之,消极的评价则让人心灰意冷,产生自卑感,失去积极性。自信是成功的一半。适时恰当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欲望,并让他们对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乐此不疲,从而为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实施奠定心理基础。
2、具有导向功能
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关注的往往是结果,而忽视对过程进行评价。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一方面关注活动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更注重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在历史综合实践过程中,适时恰当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及时调整主题目标,重新审视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分析利弊得失,吸取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深入进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3、尊重个性发展
个性是区别于其它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表现,是一个人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肯定和承认学生之间有个性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传统教育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统一的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偏面的评价机制严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全国综合实践课程著名专家郭元祥教授明确指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反对以单一的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他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同时,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进行个性化评定、鉴赏。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汉国、王斯德主编。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郭元祥、姜平、唐丽等著。
3、《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聂幼犁主编。
4、《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宋乃庆等主编。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冯新瑞著。
6、《论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姜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