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愿平定百济国(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四)

唐高宗龙朔三年九月戊午(初八),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在白江打败百济残余部队及倭国援兵,攻下周留城。

当初,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以后,唐高宗命孙仁师领兵渡海增援。百济王扶余丰从南方招来倭人共拒唐兵。孙仁师与刘仁愿、刘仁轨会师,军势大振。部下诸将建议,认为加林城是水陆交通要冲,应想先拿下它。刘仁轨却说:“加林城地势险要城防坚固,急攻会伤亡士卒,慢攻又旷日持久。周留城则是敌人的巢穴,是群凶聚集之地。除恶务除根本,应先进攻周留城。攻下周留城后,其他各城就会不攻自下。(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

于是孙仁师、刘仁愿和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前进,刘仁轨和别将杜爽、扶余隆率水军和粮船从熊津入白江,和陆军会合,一同向周留城推进。唐兵和倭兵在白江口遭遇,刘仁轨等在连续四次战斗中都取得了胜利,焚烧了四百艘敌船,烟火冲天,连海水都映成了红色。百济王扶余丰脱身逃往高丽,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等率部下投降,百济国基本平定,只有别帅迟受信据守任存城没有被攻下。

当初,西百济人黑齿常之,身高七尺多,勇猛有谋略。黑齿常之在百济国任达率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的职位。唐将苏定方攻克百济后,黑齿常之率部下随百济人投降了唐朝。苏定方囚禁百济王及太子,纵兵劫掠,很多成年人被杀死。黑齿常之很害怕,就和手下十多人逃归本部,收集被打散的士卒,退守任存山,结栅据守。一月之间,前往归附黑齿常之的人有三万多人。

苏定方派兵进攻黑齿常之,不利。黑齿常之又先后攻取了二百多座城池。苏定方一时无法收复这些城池,只好撤军。黑齿常之又和别部将沙吒相如各自据守险要以响应福信。百济国失败后,他们率领部众投降刘仁轨。

刘仁轨派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率本部众去攻取任存城,还为他们配备粮食和武器。孙仁师谏道:“这些人人面兽心,怎么可以相信呢!(此属兽心,何可信也!)”刘仁轨说:“我看这两人都忠勇有谋略,还讲信义;只是前次错投了人,现在正是他们要感恩立功的时候,不必怀疑。(吾观二人皆忠勇有谋,敦信重义;但向者所托,未得其人,今正是其感激立效之时,不用疑也。)”于是仍发给粮食和武器,并分兵跟随他们。果然,黑齿常之等人攻下了任存城,迟受信抛弃妻子儿女,投奔高丽国去了。

百济平定后,唐高宗命刘仁轨领兵镇守,召孙仁师、刘仁愿回朝。百济国经兵火之后,家国残破,死尸遍野。刘仁轨一面命掩埋骸骨,一面登记户口,任命官长,修通道路,架设桥梁,修补堤堰,恢复陂塘,并督促百姓种田养蚕,赈济贫苦,赡养孤老,陆续建立唐朝的宗社,颁布唐朝正朔和皇帝名讳。百济百姓很高兴,各安其业。然后又治理屯田,储备粮食,训练士卒,准备征讨高丽国。

刘仁愿回到京师后,唐高宗问他道:“你在海东,前后上奏的事情都很合时宜,而且文采条理很好。你本是武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刘仁愿答道:“这都是出自刘仁轨之手,不是我所能办到的。(此皆刘仁轨所为,非臣所及也。)”唐高宗听了很高兴,给刘仁轨晋升至六级官阶,正式任命为带方州刺史,并为他在长安修建宅第,给他的妻子儿女很优厚的赏赐,还派使者带着玺书前去慰劳他。

上官仪说:“刘仁轨虽被撤职,但仍尽心为朝廷尽忠,刘仁愿手握节制之权而能推贤让能,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仁轨遭黜削而能尽忠,仁愿秉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

强盛之时,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有盛世之风。率军再征百济的少数民族将领刘仁愿作为武人,也有着推贤任能的儒雅之举。

(0)

相关推荐

  • 龙朔三年百济亡国之战考述

    赵智滨 [内容提要]唐龙朔三年(663)六七月间,唐军孙仁师部大败倭军于百济故地古沙城附近.随后唐军孙仁师.刘仁愿两部与新罗军合兵,准备与倭济联军决战.为避免战事拖得过久,唐罗联军统帅采纳了刘仁轨颇具 ...

  • 《隋唐系列》武瞾革命三:中唐名臣刘仁轨病逝

    光宅元年即公元684年十一月中旬,起兵反对武则天的徐敬业在下阿溪战败,并于十一月十八(乙丑)被部将杀害,于是扬.润.楚三州叛乱被平定了.十二月二十六(癸卯),太后武则天派人到单于道就地处斩了名将程务挺 ...

  • 大唐往事(264):刘仁轨说,现在动动脚就要做俘虏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6) 刘仁轨接下来讲了两条:第一敌人虽多,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出敌不意,打个把胜仗还是有可能的.一旦打了胜仗,弟兄们精神振作,再向中央传递捷报,朝廷也愿意派兵增援. ...

  • 《隋唐系列》高宗为政十四:刘仁轨征服百济与留镇海东

    龙朔三年即公元663年春正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再次出讨铁勒反叛的残余,把他们全平定了. 正月十一(乙丑,通鉴作乙酉为误),朝廷任命司列太常伯李义府为右相,仍负责选拔官员事务. 二月,朝廷将燕然都护府 ...

  • 刘仁轨失利百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三)

    起初,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镇抚馀众.王文度渡海时去世,百济国僧人道琛.将领福信等人聚众据周留城,从倭国迎立原王子扶余丰,率兵围困刘仁愿镇守的 ...

  • 苏定方平定百济国(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一)

    百济依仗得到高丽的支援,数次侵伐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表向唐廷求救.高宗命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率水陆十万大军讨伐百济.以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配合唐 ...

  • 《隋唐系列》高宗为政十三:郑仁泰兵困风雪与刘仁轨击溃百济

    公元661年十月中旬,唐高宗李治派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鸿胪卿萧嗣业,右屯卫将军孙仁师分两道出讨入侵的铁勒人部落. 龙朔二年即公元662年春正月十五(乙巳),太府寺增设 ...

  • 李孝逸平定徐敬业(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九)

    李敬业起兵后,谋士魏思温劝道:"您以恢复李唐天下为口号,就应当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前进,直奔东都洛阳,如此则天下人都知道您是志在勤王的,全国百姓就会四起响应.(明公以匡复为辞,宜帅大众鼓行而进 ...

  • 轶事二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四)

    杨元琰见武三思专擅朝政,便向唐中宗李显请求辞官,要削发为僧,唐中宗没有批准.敬晖听说这件事后对杨元琰打趣说:"要是我早一点得知此事,我就去劝陛下同意你的要求,剃光你颗胡人的脑袋,岂不是太妙了 ...

  • 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四)

    侍御史张循宪任河东采访使,有一次他遇上疑难之事无法决断,心中十分忧愁.于是张循宪就问他的下属道:"这个地方有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可以与之商议事情呢?(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属 ...

  • 唐中宗赦罪突骑施(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四)

    景龙二年十一月癸未(二十五日),牛师奖和突骑施娑葛在火烧城交战,唐军全军覆没.娑葛乘胜攻陷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切断了唐廷和四镇之间的联系.取得胜利后娑葛派遣使者入朝上表,向唐中宗索要宗楚客的头颅.宗 ...

  • 孙万荣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四)

    神功元年六月甲午(三十日),契丹孙万荣被家奴杀死. 孙万荣打败唐将王孝杰后,在柳城西北四百里处凭借险要地势筑城,留下老弱.妇女和所缴获的武器资财,派他的妹夫乙冤羽驻守.自己则继续率领精兵侵扰幽州地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