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陷入绝境,急中生智点起几堆火,敌人竟绕道而去

1941年秋后,晋察冀边区的军民纷纷投入到抢收庄稼、囤积粮食的行动当中,干得热火朝天。

日军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又调集了大批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他们大肆烧杀抢掠,让中国军民苦不堪言、切齿痛恨。

当时坚持流动办学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第二分校到了河北灵寿县陈庄一带。

晋察冀司令部考虑到严冬将至,在群众的支持下,给抗大二分校送去2000多件棉衣、棉裤,以此帮助学员们顺利度过寒冬。

二分校第一团团长唐凯接收这批冬装时,当然欣喜万分,因为当时学员们身上的衣裳都很单薄,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可是唐凯马上又发起愁来,眼下正是反“扫荡”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已进入灵寿县,即将逼近陈庄。

为了避免日军抓捕学员,二分校干部正带领学员们向安全地带,转移只留下唐凯等人处理后续事宜。他接收这批冬装时,因来不及发放下去,只能暂时存放在陈庄北山的一个山洞里。

如果不能想个办法处理好这批冬装,极有可能被日军发现,到时学员们怎么捱过这个冬天呢?一想到这里,唐凯心中就万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有侦察员来报告,日军已经进入村中,很快就要到山上来进行搜捕了,所有人必须马上撤离!

另外几名干部见唐凯在山洞口转来转去,连声催促他:“鬼子马上就上山了,还不快走就要落到他们手里了!”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本来犹豫不决的唐凯,听到这句话之后,不但没有马上撤离,反而一屁股在山洞口坐下来了。

他对那几名干部说道:“不行!我不能走!一定要想办法保护这批冬装!”

众人又催了几遍,可唐凯仍然无动于衷,他们知道唐凯的倔脾气,只好摇着头叹着气先行撤离了。

这时,唐凯看到有不少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正哇哇乱叫着往山上爬。一旦他们到了山顶,发现这个存放冬装的山洞只是时间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否则来之不易的冬装就要落到敌人手里了!

怎么办?怎么办?身陷绝境的唐凯急得头上直冒冷汗,双拳紧握用力挥动。与此同时,他的脑子转得飞快,紧张地思索着对策。

忽然,他瞥见山坡上堆放着不少柴禾,竟然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对付敌人的好办法。

什么好办法呢?

唐凯想到了以前听人说起过一个关于三国猛将张飞的故事:

曹操率领大军追来,张飞为了保护大哥刘备,坚守在长坂桥。他看到桥东有一片树林,于是急中生智,命令那二十多名手下在战马尾巴上绑着树枝,在树林里来回奔驰,扬起冲天烟尘。张飞凭借这一招,竟然吓得曹操不敢向前追了。

唐凯虽然孤身一人,又没有战马可用,但他决定变通一下,把老百姓堆放在山坡上柴落叶引燃,也来个故布疑阵,让日军看到山上的烟尘,多多少少会心生疑虑。

这时已经是正午了,唐凯马上行动起来,他跑到那一堆堆柴禾跟前,先引燃比较干的枯树枝、落叶之类,再往上堆放尚未晒干的湿树枝、刚收割的庄稼秸秆等物。

众所周知,没晒干水分的柴禾无法充分燃烧,一烧就冒烟,因此当唐凯点燃几堆火之后,山洞附近就冒起了几大团浓浓的烟雾。没过多久,这些浓烟把整个山头都笼罩了起来。

对于唐凯来说,这无异于一场赌博,因为他这样做又耽误了不少时间,只要日军追上来,他根本无处可逃,而山洞里那批冬装也迟早会被他们搜去。

然而,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奇妙,这极具冒险性的一招竟然凑效了。

那些正吭哧吭哧往上爬的日军突然看到山上冒起了滚滚浓烟,一时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前头的鬼子马上跑去向指挥官报告,指挥官也迟疑了,对着山上指指点点一番,竟然指挥手下的士兵绕道而去,往旁边的两座山爬去了。

谁也弄不清楚当时那伙日军没有往冒烟的山头而去,到底是不是因为畏惧山上有八路军埋伏,还是因为唐凯主动点火冒烟的做法太反常。

总之,日军这次“扫荡”,唯独没有到那个冒起浓烟的山头去。

这样一来,唐凯和山洞里那2000多件冬装都逃过了一劫。

抗大二分校的干部和学员们纷纷称赞唐凯临危不惧,令人敬佩。

负责人陶汉章听说这件事之后,感叹不已:“唐凯平时说话做事直来直去、大大咧咧,没想到竟在绝境下急中生智,想出这样一个妙招,保住了这批来之不易的冬装。这还真跟粗中有细的张飞有几分神似啊!”

顺便说一句,唐凯是湖北黄陂人,14岁就参加了红军,长期从事干部培训和政治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为我军工程兵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