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介绍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明代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壹贯1张。该纸币全长350mm,宽224mm。

纸币正面上额横书“大明通行宝钞”六字,下边为由龙纹和缠枝花纹交错组成的界栏。界栏分上下两部,上部横书“壹贯”字样,下为10串铜钱图案;下部为公告:“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 年 月 日。”

纸币背面有长方形黑色印记,印记内为“壹贯”字样及10串铜钱图案,四周有界栏。纸币正面有红色印记两方,背面红色印记一方。

大明通行宝钞是明代的唯一一种纸币,始于洪武八年(1375),由中书省印造,面值分别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伍佰文、壹贯共六等。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造钞归属户部,纸币面文上的“中书省奏准印造”字样也改为“户部奏准印造”。洪武二十二年(1389)增造小钞,面值为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五等[i]。


[i]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钱币大辞典 元明编》第422页。

大明通行宝钞发行之初的二十年间,钞值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洪武二十六年(1393)前后,一些地方特别是两浙、江西、福建一带,百姓重钱轻钞,纸币出现了较严重的贬值。以米价计算,宝钞行用之初,一石米值钞一贯,到永乐二年(1404)已上涨到米一石值钞三十贯,宣德初年又上涨到一石米值钞伍拾贯,正统九年(1444)更是上涨到一百贯[i]。由于贬值严重,正统以后(1436—1449)宝钞已不通行,只有官俸还是用钞折付。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宝钞实际上已经废止。明朝末年,蒋臣等人主张恢复行钞,崇祯皇帝也接受了行钞的主张,并设立了内宝钞局,但由于江山已经摇摇欲坠,所以明朝最后行钞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


[i] 王俪阎:《大明通行宝钞考》,《中国钱币》2009年第3期。

(本文供稿  孟祥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