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时期泉家集藏纪事(下)
香港作者关汉亨先生在上世纪集结成书的《中华珍泉追踪录》于2001年出版,该书以一泉一文的形式记述我国古代钱币出土、发现、流传、存世数量及收藏价值等内容。读者通过珍泉名品的来龙去脉,得以了解国之瑰宝的去向。进入本世纪以来,关汉亨先生又以追忆泉坛名人生平为主要内容撰写文章陆续在本刊发表,以《中华珍泉追踪录续篇》为题,带我们领略近代泉界大师为人、治学、集藏、鉴赏等方面的风范。今将依序转录于此。
乾嘉时期泉家集藏纪事(下)
———《中华珍泉追踪录续篇》 (六)
四 乾嘉老辈集泉趣闻逸事
乾嘉之际各类古钱频频出土,引发各地收藏热潮。嗜古者广收博集,大力搜刮。乾嘉老辈对古泉如此痴迷执着,前所未见,有些行为更不可思议。本文记述一个个的故事,既看到乾嘉老辈之风趣,亦引发人们深思。古泉得来不易, 常说有缘者得之。其实古物常聚于锲而不舍的寻觅之有心人士,他们就是有缘人。
1. 瞿木夫除夕行“祭泉” 之礼。古泉名家瞿中溶, 号木夫, 十岁开始集钱, 数十年搜索古泉至老而不倦, 仅各式五铢钱藏六百余品。嘉庆二年曾乞请翁方纲阁学士书“古泉山馆” 颜其居所, 嘉庆十一年(1806), 瞿氏已蓄古钱千余枚, 思古钱得来不易, 为答谢上苍恩赐, 仿唐代贾浪山除夕“祭诗” 之例而行“祭泉” 之礼。“奉五铢钱砚山居中, 旁列刀布大小园钱及各式古铜器, 一一陈列配设之”, 并邀请“同人咸来助祭, 祭毕以祭余宴饮,尽欢而散”①。瞿氏经过“祭泉”, 更珍惜得来不易的古钱, “遂有作续泉志之意”, 终于在六十三岁时完成撰辑《泉志补政》二十卷。
2. 刘师陆卒后以珍泉陪殉。鲍康姻丈刘师陆, 字子敬, 号青园, 山西洪洞县人, 嘉庆廿五年(1820) 进士。刘氏嗜金石古泉, 藏品富甲于一时。早年居于兰州搜罗到不少珍泉异品, 包括凉州所铸“凉造新泉”, 西夏所铸梵文钱、汉文钱。又于秦中获得“东周” 泉、“驺虞峙钱” 等。道光末年刘氏于荆南巡道任上去世。卒后其家人将他生前至爱的十珍泉陪殉, 长伴左右, 冀得安息。鲍康得知后曾去函刘燕庭曰: 以泉为殉“吾辈宜戒之”、“尤物宜留之人间”。刘氏生前是否遗言身后以泉殉, 未见诸家文字记述, 可能非他本人意愿。无独有偶, 晚清亦有一泉痴, 平湖人涂子瑾茂才, 专集秦汉六朝古钱得百余种, 光绪四年(1878) 作古后, 家人将他所藏古钱陪殉②。
东周圜钱
3. 古泉有三善。乾隆四十八年, 海昌知名藏泉家周春曾说: “窃谓(古泉) 有三善焉,生砂活碧, 古色斑驳, 不减三代鼎彝, 一善也。银钩铁画, 篆楷精妙, 即是金石文字, 二善也。置诸案头, 携诸行芨, 非独暇时把玩, 遣兴怡情, 而功用辟邪(驱除疾病), 且可催生截虐(养生防病), 三善也”。道光十六年(1836) 戴熙之父道峻公晚年患病, 戴熙说:“家大人患瘫, 呻吟枕次”, 一日得汤先生来归天策府宝钱, “手自玩弄, 不觉加一饭也”。嗜泉者有了精神寄托, 可减轻患病痛苦, 如此例子亦多见。“籍古物以娱怀, 何事自寻烦恼”(鲍康语), 吕尧仙曾说: “将古泉玩赏, 可以万虑皆空”。
4.冯晋涣惜泉如命的故事。金石名家叶东卿曾说: “昔年曾宴好古之客, 各携所宝斗奇。冯晋涣携古泉佳品一串, 系于襟怀, 四座传观, 俱啧啧羡。座中一客即借拓, 晋涣有难色, 众宾嬲之。宴毕将散, 晋涣向客长跪请曰: “自借泉后心怦怦欲动, 终食未能安也,客笑而还之”。鲍康说, “此事诚见老辈之风趣, 亦可解颐”③。民国时亦有一泉痴方地山,视古泉为第二生命, 所获佳泉系于腰间, 终日不离身, 不时把玩, 乐趣无穷, 可惜卒后遗藏便星散。
5. 以黄金等重易古钱。嘉道年间后蜀之广政通宝仅见三枚, 童佛菴、孙古云、马爱林各得一品, 其中以童氏一品最精美。清仪阁主人张叔未曾说: “余请以黄金等重易之, 童不许”, 未如愿④。民国时据泉寿山人《癖泉续说》记述: “南林张君叔驯携示古泉一囊, 以分两言之, 即与黄金等贵, 亦不过千余金而已, 乃张君以二万余金得之, 非有大力何能购此” ⑤。金银易得见, 珍泉却难求。若两者以等重交换, 得泉者应物有所值。
6. “钱模”、“钱范” 及“泉母” 名称之由来。今称“钱范” 者, 旧唐书食货志乃称“钱模”。清代康熙年间始有“钱范” 之称谓。清代最早记载“钱范” 者是秀水人朱竹坨。朱彝尊(1629—1709) 号竹坨, 浙江秀水(今嘉兴市) 人, 生于明崇祯二年。朱氏博学多才, 是清康熙时著名藏书家、经史学家, 又是著名诗人及词人。他亦精于金石文字研究。曾任官至入直南书房(1683), 后辞官潜心学术研究, 著作甚多、其中撰有《经义传》、《曝书亭集》, 汇辑《明诗综》、《词综》等。康熙四十六年(1707) 朱氏在马思贤家见其所藏新莽大泉五十范。他将此见闻记载于《曝书亭集》内。朱氏记述: “新莽钱范、岁在丁亥(1707) 夏, 观于衍斋上舍小胡芦山书屋, 案头古铜器虽多, 当以此居第一矣”。金石藏家马思贤, 字塞中, 号衍斋, 浙江海宁华山人, 富藏金石古泉。马氏所得为大泉五十钱范,朱太史竹坨为之铭, 并著题跋, 语题之曰范。从此时起, 钱模改称“钱范”, 诸家皆从之。乾隆五十四年(1789) 著名考据学者钱大昕(号竹汀) 亦记载另一钱范事。他说: 见一货泉范“其形椭园, 背有文曰母, 盖当时呼钱模为母也, 秀水朱(竹坨) 氏强名之曰范,由来得见此异同耳”。“己酉(1789) 十月, 江郑堂(名藩) 携此(范) 见示”。翁树培加按说: “此(货泉) 范江郑堂藏, 丁卯(嘉庆十二年, 1807) 春, 秦敦夫携来京, 青绿中带紫色”, “底有凹文篆书母字” (《古泉汇考》)。而张燕昌《金石契》中记载钱范亦称之“泉母”。
7. 古钱范得之不易。乾隆时钱范出土甚少, 得之不易, 仅海宁马思贤, 嘉兴金砚云及吴江王芍等有之。另钱塘赵一清藏新莽货泉范, 此范为胡道周所赠。据张燕昌《金石契》记载: “嘉兴金砚云忠淳家, 藏有新莽大布黄千范, 甲午(1774) 二月, 同秀水蒋春雨元龙观之”, “又闻曲阜颜明府连生藏金错刀母, 形似葫芦, 惜未寓目”。翁树培曰: “浮山张水屋亦藏一品大布黄千钱范”, 另陆古愚有一摹本。而五铢钱范藏吴江王芍山楠家, 建武五铢范藏丁龙泓家。嘉庆时钱范出土渐多, 张廷济家藏钱范十余枚, 而吴我鸥藏大泉五十阴文范, 甚罕见。同治年间金石名家陈介祺(字寿卿), 家藏各类古钱范百余枚, 富甲一时, 名震海内, 这是后话。
8. 莽布十品得之如获珍宝。乾嘉时莽布十品亦不易寻获, 偶得一枚如获珍宝。据《古泉汇考》记_载: 小布一百仅番禺潘毅堂收藏。幺布二百潘毅堂、杭城周尔昌、夏松如收藏。幼布三百莱阳初尚龄、周幔亭有之。序布四百胡昆仲(素亭)、刘师陆(青园)、瞿中溶(木夫) 及毘陵钱氏有之。差布五百毕秋忛藏一品, 泾县胡海渔(元交) 在亳州肆中购得一枚, 后归江于九所有。中布六百仅潘毅堂收藏。壮布七百绍兴吴逸菴、赵晋斋各得一枚。第布八百莱阳赵北岚有之。次布九百方彦闻于关中获得一品, 嘉庆廿三年赠刘燕庭。大布黄千出土较多, 各家均有收藏一二枚, 当中狄问涛家藏出土大布黄千百余品, 名震一时。
浙江海盐张燕昌, 自乾隆卅九年(1774) 前后, 开始收集新莽十布拓本, 历三十余年锲而不舍努力, 于嘉庆九年(1804) 始集齐十布全套拓本, 载录于《金石契》中。张氏记述:“莽布十品, 泉志未详其制, 盖真本不传, 后人依汉书食货志绘之耳。余留心三十余年, 随所见录模之, 由大布递至小布”, “初得仅八品, 后长生(瞿木夫) 拓序布四百见贻, 甲子(嘉庆九年1804) 九月, 赵晋斋处见壮布七百, 十布方备, 足以订刊本之谬矣” (《金石契》)。此可见前人集藏用力之艰。张燕昌(1738—1814) 字文渔, 号芑堂, 浙江海盐人, 精于金石篆刻, 为丁龙泓弟子。他又善长金石文字考据, 先后广收博集吉金贞石资料数百种, 撰辑成《金石契》一书。根据资料显示, 《金石契》约成书刊刻于嘉庆十年至十二年间(1805—1807), 该书内容包括有鼎、符、汉鉴、铜爵、铜尺、官印、碑文、砖瓦、泉母等古器物拓图及文字资料。其中“泉母” 一篇收载诸家所藏各种古泉范拓本, 包括大泉五十钱范、大布黄千钱范、货泉范、金错刀范、半两钱范及五铢钱范等。该书是最早载录全套新莽十布拓本者。张氏对诸家所藏各式泉范及古钱异品知之甚详, 并一一记录于《金石契》中。
金错刀
9. “大黄布刀” 与“大布黄千”。大布黄千旧称“大黄布刀”, 沿误已久, 后来是谁更正释为“大布黄千”。昔日曾误传是张端木, 据翁树培多方考证, 指出应是丁传(字希曾,号鲁斋) 而不是端木。翁氏引《金石契》丁传曰“泉志所载大黄布刀, 沿误日久, 今以汉书食货志及新莽所铸诸布核之, 当作大布横千(横即黄), 旁行读之, 文义自显”。《金石契》又引陆以诚曰: “按大黄布刀四字, 自洪氏至国朝张敏菴, 始有布千之辨, 今丁鲁斋辨大黄布刀, 当读大布黄千” (张敏菴著《泉宝录》), 与《钱录》作者上海人张端木不是同一人),而翁氏考证是丁传氏始称“大布黄千” 之说可信。
10. 翁树培集钱及与泉家交往事。鲍康曾说: “宜泉曾集得北宋泉数千, 校定得若干种”。但南宋钱尚嫌不足, 仍着力搜求。嘉庆六年(1801) 得悉倪模集得一批南宋铁钱, 便即致函求索。翁书函曰: “弟近年古泉佳品一无所得, 来札云得南宋铁钱, 大是快事”, “惟望吾兄所得古泉佳品重复者, 不吝而缄以惠寄, 俾悭囊生色, 否则赐以拓本亦妙, 弟稍暇即当开出所缺南宋钱单呈上, 以望厚惠也”⑦。翁氏十分重视搜罗实物和重要典籍资料, 使其钱谱更具说服力, 他集泉用力之勤及著述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安徽望江人古籍校勘家倪模(1750—1825), 中年时与翁树培、江秋史及宋芝山等泉家交往而爱上古钱, 集研古币虽起步较晚, 但倪氏勤奋用功, 兼收博览并潜心考证, 嘉庆十四年撰成《古今钱略》三十四卷。终成一代古泉学家。根据资料显示, 倪模就泉学事曾多次请益于翁树培。乾隆五十七年(1792) 倪模向翁氏借抄张端木《钱录》; 嘉庆元年(1796) 在京师借抄翁书稿本中有关历代各家著录资料; 嘉庆六年(1809) 倪模致函翁氏,请教洗剔铁钱上钱锈之方法⑧, 嘉庆十四年倪模在京师见翁书稿内有永乐大典抄本资料, 欲借抄一册, 惟此时翁氏坚不允, 同年秋冬翁氏病逝, “倪氏著古今钱略时, 终以未见此册为憾事”⑨。
翁氏为何如此早逝, 丁福保曾说: 嘉庆十四年(1809), 翁氏已升任贵州司郎中, 总办秋审处行走, 公务繁忙而日以继夜地工作, 遂积劳成疾。且每于夜起工作时不食而饮酒,“是以积毒始发于目, 渐不能治官书, 渐且毒发遍身, 卒以不救、享年四十六岁”⑩。
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 号定庵, 著述之余亦癖古泉, 家藏金错刀、新莽壮泉四十、新莽十布中仅缺壮布、幼布。还有安邑布、湼金布、孝建四铢、太货六铢等。翁书《古泉汇考》名闻海内, 龚氏曾欲求翁书一读。杨继震曾说: “龚年丈定庵尝求此谱于朱虹舫先生, 先生为宜泉门下士, 曾谋刻是书而未果”⑾。翁氏卒后钱谱未及刊行,故流传绝少, 众多泉家一生未能阅读此书而引为憾事。前文曾引江藩(郑堂) 所称, 乾隆时有古泉四家, 即潘有为、翁树培、江秋史、倪模等四泉家。自嘉庆以后, 古泉名家辈出, 若按藏泉家的集藏规模及其考研水准, 他们的著述对后世泉学研究影响等方面作出评定。除上述四家外, 初尚龄、刘师陆、刘喜海、戴熙、李佐贤、鲍康、陈介祺及杨继震等, 可列为嘉道至晚清时期之古泉八大家。诸家集藏事迹另文记述, 此处不赘。
注释:
①丁福保: 《古钱大辞典拾遗》总论。
②高焕文: 《癖泉臆说》。
③鲍康: 《续泉说》。
④戴熙: 《古泉丛话》卷二。
⑤丁福保: 《古钱大辞典》上册48 页。
⑥⑦⑧倪模: 《古今钱略》卷卅二师友题赠。
⑨⑩丁福保: 《古钱大辞典》上册56 页。
⑾王贵忱: 《翁树培及其泉学遗著》, 《中国钱币》1989 年第二期。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杂志2013年第4期,图片选自《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