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一正一反写作文,变形不做中间派

作文选材立意如挖井取水,你挖两米的,还是挖二十米的,看你本事,关键要取到水。就怕你选了二十米的,却只挖了两米,还以为完工了。
还有更怕的吗?有。
你选了挖二十米的,也挖了二十米,却是斜的,垂直深度只有两米。
角度和深度对作文都很重要。
习作天地(30分)

提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你享受爱的同时,别忘了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哦!

请以“抹不去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我从五年级试卷上找了一个题目:抹不去的记忆。

如果单看这个题目,可以写人,可以写事,可以写景,写什么都可以。

抹不去的记忆。只要“我”有记忆,都可以写下来。关键词在“记忆”。

为什么有记忆呢?因为“抹不去”。抹去了的记忆也就没记忆了。

为什么抹不去?因为难忘,甚至刻骨铭心。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题目改成《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片景》,都行。

为什么难忘呢?可能是因为好事情,可能是因为坏事情,正反两面。从好事情当中获得一点人间美好,温暖。坏事情呢?得一个教训。

还是落到我们原来讲的,事情结构,事理结构,一篇作文要立意,要有一个中心,就在温暖、哲理、教训、自然美。

你写一篇作文,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肯定有一个最关键的浓缩了的信息——你要传达的是温暖,传达的是一个教训,传达的是一个哲理,或者传达的是大自然非常美好,我们要爱护大自然,要到大自然当中去走走。记叙文立意掌握好这四个方面,就很好了。

考试的时候,不仅会出现一个题目,还会有一些限制条件。

《抹不去的记忆》,它的限制条件是作为“提示”出现的: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你享受爱的同时,别忘了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提示”一般是温馨的,但这里的“提示”却是要求。

这两句话,后一句是这篇作文的使用场合,明确读者,就是现在经常讲的交际语境。一篇作文,写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叫读者意识。前一句是范围,是选材。有了这个提示,这个题目的范围马上就变小了。你不能去写景作文吧。所写的内容一定要跟“父母的爱”有关,跟父母有关,跟爱有关,父母是人,爱是事情,这里就变成写人或者是写事。写这两种都可以。而且,“父母的爱”还得有用,能让我们“长大”。

所以,这个题目改成《父母的爱》《那一刻,我长大了》《妈妈,谢谢您》《爱让我成长》,可以吗?

但对这个作文题来讲,应该更偏重于写事情,抒发情感。

写什么事情?出题老师怕你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东西,所以给了你提示——父母的“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笑容、话语、鼓励、要求。

这些关键词就像开关一样,你按一下,触发了,回想过往的事情,你的脑海当中有没有父母对你笑容、话语、鼓励、要求的时刻?一定有的。

这些关键词背后有具体事件,事件里边有爱有情感。比如:父母对你严格要求,表面上很凶,其实“我是为你好”,这其实也是一种爱。

出题老师给出一个题目,它很宽,是条大河,征文比赛的题目一般都是这样的,不会做什么要求,它让你什么东西都能写,让大家都有东西好写,好在河里游泳。

可是,考试的时候,它还会有限制的条件。考试是闯关。“抹不去的记忆”加了“提示”,你就不能写爷爷,不能写邻居,你只能写父母。每个人都有父母,不怕没东西好写。没有人说我是孙悟空,蹦出来的没父母的。

上次我出一个题目“我爱吃青菜”,马上有同学说,老师我不爱吃青菜,我没法写这篇作文……

唉,虚构啊,同志们,拼凑起来,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感情逼真、内容具体就好了。

谁知道这个事情真相呢?我说,我早上吃了煎饺,喝了粥,吃了面条,吃了豆浆包子,你们觉得哪个是真实发生了的?都有可能是真实的,这就是逼真,符合发生的可能,因为早餐店就在路口,这些里面都有。

所以不要老是去纠结“写的这个事情一定要真实发生过”。

你们考作文,特别是升学考,作文里面有一个明确的要求,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真实的姓名,真实的班级。——这不是在告诉你可以“编”了吗?

那“父母的爱”“抹不去的回忆”这里面,写的这个人物到底是谁呢?

出现在作文里的人物当然是父母。

但是,这父母只是一个演员,他们的原型是谁?或者你可以把“父母”两个字当成一个人的名字,你身边的一个人的名字吗?可能是爷爷,可能是奶奶、可能是哥哥、可能是姐姐,可能是阿姨、可能是叔叔,可能是邻居,可能是老师。

这不是撒谎,而是让你去写一篇作文。写亲身经历的事情,不过是能更好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罢了。虚构也能写得很真实。

举个例子:你们有没有被火烧过?

现在这里点一根蜡烛,你的手会放上去吗?为什么不放上去呢?你被烫过吗?没有被烫过,你怎么知道放上去会烫呢?因为在报纸上看到过,也就是说,从其他地方可以获得经验来写,不一定非要自己亲身去经历,对吗?

所以说,这里尽管要求写“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但是在你写作文里面,把人物变成了你的父母就行了。当然,最好写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你有很真实的感受。你在报纸上看过烛火烫手,虽能以假乱真,但终究不是切肤之痛。

甚至,这篇作文,写童话也行的。“我”是一只羊,“我”也有爸爸妈妈啊,“我”也有抹不去的记忆,“我”也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不是很符合题意吗?

当然出题老师的本义是“写人”,不是“写羊”。

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要清晰。

哪怕自问自答也得有一个清晰的思考过程,这才叫思路。

妈妈鼓励你的一句话。这句话,在平常的时候可能只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话,比如“你吃吧”。

这句话谁都可以说,很多情况下都可以说,但是因为说的人不一样,说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感受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有一个故事,在一个难民营里,就剩最后一个苹果了,人与人之间说着“你吃吧,你吃吧”,苹果由一双手递到另一双手上。这时的“你吃吧”,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你们学过课文《金色的鱼钩》吧?老班长说“吃过了”“我早就吃过了”,这简单的话,有多感人?

你们学了这么多的课文,里面有很多写作材料,也有很多的人物,很多的事情,能不能把它们变一下,活学活用一下,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将它们变成自己生活当中的事情?

这些学习都是在积累写作材料,不要老是陷在一个陷阱里,一写作文就只会想到我的生活里面发生了什么。——你的生活里面就发生了十几年的事情,没有那么多东西。

可是你读书可以看几千年的事情,是不是?你的爸爸有几十年的生活经验、经历,可以跟你分享。这样你能写东西就很多了,海纳百川了。

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不一定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只要你自己熟悉就行,掌握就行。不要做一个死水潭,要有源头活水来。怕就怕源头活水滚滚过,你还是一个死水潭,活水与你无关。

你选哪一个?笑。

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当中的笑能够证明父母对你的爱,让你成长?

生日的时候。

从选材上来说,这已经“失败了”。你当然可以写一篇很好的作文,但是在生日这个时候笑,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吧,此时此刻也应该笑吧。这一个笑没有多少深意呢,就是过生日很开心而已。

教过你们反义词思维。他要写笑。如果这是一个本来就该笑的时候,这个笑是不是显得平常了一点,应景了一点?

如果说这个时候应该哭的,可是妈妈却给了我一个笑,有没有不一样的感觉?

比如说,我在那里训练,跳舞,要压腿,真的太苦了,眼泪都流出来了。

如果按照平时,妈妈就来凶我了,这点苦都受不了,长大还能干什么。可是,这一次很奇怪,她给我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我从她的微笑当中够感受到很多东西,我分明看到她的眼里也闪着泪花,我感受到了妈妈给我的爱。

这个反义词,理解不?好像有点难,可能到小学六年级、初中也未必能够弄得清楚,但是写作文只有这么一点东西,我一直教你们反复练,也只有这样了。

比如说,一个人生病了,很严重,医生都下病危了。

你去医院看他,你跟他说:你快死了,你的病很严重,还剩三个月的命……

你会这样说吗?我们不会这样说。我们肯定会往相反的方向去说:别担心,要有信心,现在科学这么发达,医学这么发达,这里医生技术这么好,心态放好,配合医生,会有希望的。

有没有发现这是一个相反的方向?

我举这些例子是告诉你反义词思维,理解没有?

比如说,我平常犯同样错误的时候,妈妈爸爸是很严厉的,会骂我的。可是,这一次,他们不但没有骂,反而给我一个很温暖的笑,太阳打西边起来了。有没有感觉不一样?

你选哪一个?严格要求。

我觉得你对“要求”的理解是很表面的理解。你现在去拖地,你现在去洗衣服,你现在去做试卷,对你来讲是一样的“要求”,对不对?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为什么不叫你去拖地,不叫你去吃苹果,而是叫你去做试卷。你这样比一比,有没有发现不一样?

为什么叫你今天做试卷,而不是上个礼拜叫你做,不是考试之后叫你做?

要去想“为什么”“这一个”,要去想不同的东西。写作文,“这一个”与“不同”很要紧的。

我们刚才举了一个例子。一句话,在不同的时候说,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感。

哪怕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它也能爆炸。

时间不一样,情况不一样,里面所含的人物情感就不一样。

下楼去拿牛奶,把牛奶瓶打碎了,本来以为妈妈会骂我的,结果不仅没骂,还给了一个笑。妈妈爱我。

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什么呢?

这母爱是不是太廉价了?

我们来比一下。如果你把你妈价值两万块的手镯给打断了,你妈给你一个笑,我倒觉得,比一瓶牛奶打破了的笑,更值钱一点。懂这个意思吗?

不要为了写爱而写爱,以为到处都是爱。爱不泛滥。这样硬写,是“强词夺理”,不好。

更不要这样敷衍去完成一篇作文,没意思的。

破了一瓶牛奶,你妈给你一个笑,你就觉得“妈妈好爱我,我成长了”。太廉价了。这个事情你当然可以去写,但是你要把父母的爱写出来,对你来说会很难。因为你只能够做到将这件事情讲下来,至于从中表现出来的母爱,会让人觉得生硬。

妈妈要求他刷试卷。可能他平时成绩也一般,最后要冲刺一下,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可是他又不听话,没办法,只好这种高压政策,严格要求,必须刷试卷,还得刷刷刷。

刷试卷很辛苦啊,老妈心里也不舍得,刷完了试卷特意带他下馆子,吃好一点,补一补。

补完了,回家接着刷,昏天黑地刷。

这里面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妈妈也是没办法,如果他平时就好好学习,有必要这样做吗?没必要。

如果我来写这件事情,我会从考试结束之后开始写。

这一次考试竟然挤进班级前五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因为老妈对我的严格要求。这时候我才感到老妈叫我刷试卷是对我的真爱啊。

奖状拿回家了。爸爸妈妈给我一个暖暖的拥抱,一个哈哈大笑。想起老妈以前那张脸,是不笑的,是眉毛都竖起来了,横眉冷对,手扬起来了,整天叫我刷做试卷,一个下午要我刷五六张呢,没一点商量余地。

刷完之后,“好心好意”叫我去吃个麦当劳,结果回来又叫我刷刷刷,好可怜,唉,吃人家的嘴软。

现在,我前五了,得奖了,走路姿势都六亲不认了。如果没有当时的刷刷刷,现在成绩能够进前五吗?不可能的。

这样一比较,父母的爱就出来了,他们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对我来说,这辈子第一次考成绩考这么好,一次得奖一辈子都要讲,当然是抹不去的记忆啊。更关键是,在这事件当中我长大了,父母用心良苦,收获来自辛苦。

我这样讲一遍,作文清不清楚?

作文内容:做家务,地拖得干干净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撞碎了一个瓶子,一地碎片,好紧张,妈妈却给了一个笑。

这个笑,你觉得爱从哪里出来?这样一个事例,这里面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对你的爱?笑了就是爱?

我刚才讲过了,一直在讲反义词思维。

比如说,有上有下,才是一对反义词;有上有下,一比较,才更有效果。

你说妈妈对你一个笑就是爱。它是孤零零的,我实在看不出爱。

如果这个瓶子是你爸摔碎了,你觉得妈妈会怎么样?也是像给你一样给爸爸一个微笑?不是。

如果是妈妈自己摔碎的,你觉得她会怎么样?她也给自己一个微笑,说“干得好”?

当你选择了这样一个事情去写,它是一个孤零零的事情,理解吗?

你摔碎了一个瓶子,妈妈对着你笑,你心里感到“意外”,是因为妈妈的笑是反常。那,妈妈平常是如何呢?——上次爸爸洗碗,摔破了一只碗,妈妈大发雷霆,骂了他一通;这一次我可是摔破了古董,应该雪上加霜,比爸爸惨多了。——写出来比一比。

我们以前不是写过这个作文吗?一个瓶子摔碎了,很紧张,打电话向妈妈承认错误。妈妈说,你也是好心办坏事,这次就算了,下次做事情要小心一点。

摔碎之后,你心里很紧张,是因为你知道这个瓶子比较值钱,或者对妈妈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作文里面最好不要写到特别值钱这种,不要说一个瓶子摔破了,古董呢,好几十万。容易假大空,导向也不好。我们上课可以举例子,因为方便理解,夸张一点容易理解。

写作文的时候要“礼轻情意重”——摔破了妈妈的一个瓶子,这个瓶子虽然一点都不值钱,可是它已经陪伴妈妈几十年了,是妈妈小时候的玩具,有特别的意义。

将妈妈的反常与平常做了对比,虽然从这里感受妈妈的爱也有点为难,可是比刚才那样单独地讲,加了爸爸,就会更立体一点点。因为出现了一个对比,因为你给了读者一个暗示与期待——你可惨了,你妈肯定要骂你了。可是结果偏偏来一个反转,没有骂,而是给我一个笑,还告诉我,做事情要小心一点。——妈妈这个人物出场,她的表现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爱有多少。爸爸妈妈允许我们在长大的路上去范一些错误,这是多大的爱啊。这是一个很好的立意,很难忘的,留在记忆中抹不去。

回到这四个点:笑容、话语、鼓励、要求。

你们在选的时候,往往只选择一个。难道鼓励我的时候,妈妈就不能笑了?鼓励的时候,有没有话语?鼓励的时候,可不可以提要求?——这四个其实是可以联系在一块的。把它们单独列出来,是告诉你这个作文题有这么多东西好写,有这么多写作触发点,理解没有?

你们的回答,进入一个思维的模型了。思路要再扩散开去。

破坏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本来应该被责怪的,妈妈却没有责怪我,妈妈爱我。——走了一个反义词思维。

我们今天不一定写,看时间,写了对你期末考试也没有多大的帮助。关键是你门听我分析的思路。理解了才能写好,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抹不去的记忆》可以变成《难忘的一件事》。

如果你从来没有这样玩过“换题目”,考试时也不要去玩。平时,看到一篇作文或者老师给你一个题目,你就想一想,练一练,一个题目多篇内容,一个内容多个题目。

这个玩熟了,会减轻你写作文的负担,你心里就不会那么紧张。

我们现在把“做家务,地拖得干干净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撞碎了一个瓶子,一地碎片,好紧张,妈妈却给了一个笑。”这个事情从头到尾理一遍。

我在拖地,干得漂亮。只是,拖地的时候打破了一个瓶子。打破瓶子,心里怎么样?当然会紧张了。紧张是因为我想到妈妈待会儿要骂人了,加重我紧张的不仅是妈妈会骂,更是因为上次爸爸破了一个碗,被骂得很厉害,而我这次破了一个瓶,比碗高级多了,可要被骂惨了。可结果是妈妈给了我一个笑,充分表示了理解,给了几句温柔教导,我感觉到了妈妈给我的爱。

事情的来龙去脉——起因经过结果,我们都清楚了。

现在的目标是生动具体,感情真挚。

这是一个很概括的过程,里边可以千变万化。

比如:当我忐忑等着妈妈暴风雨来袭的时候,她却给了我一个笑,还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或者说很自然地走过来,跟我一起打扫摔碎的瓶子,同时给我讲“下次干活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做事情要照前顾后”,我抬头看她,她脸上有笑。这一抹笑,一直留在我的记忆当中,是抹不去的记忆。我感受到了妈妈允许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去犯一点错,这是她给我的爱。

这样一个过程下来,有看到父母的爱吧?因为有对比,对比为爱伏笔,但更重要的——把爱表达出来,主要靠妈妈的表现。不仅有笑,还有话语。这个还不是最重点,因为写到这里还看不出多少妈妈给我的爱,重点在于我理解了“妈妈允许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犯错”,这个才是父母的深爱。

对你们来说,这个事例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它有难度。

我还是以此为例,是想告诉你们: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就看你能够挖多深。这得靠你的本事,你看问题的角度、深度。

有一个漫画,往下挖,挖下面的钻石。写作文就是挖钻石,挖井取水。有的题目,你挖个两三米,钻石就挖到了;有的题目,你得挖一口井那么深,才能够挖到一颗钻石。理不理解?

这是一个自然时间顺序。

有的事情就适合从头写到尾。比如说,我就从拖地撞摔瓶子开始写,一直写下来,这个事情就很顺。

可是刚才讲的“刷试卷吃麦当劳”那个事情,就不适合从头到尾的写。做试卷,做完我们去吃麦当劳,吃完回来继续做试卷,爱的效果呢?

如果你从结尾开始写,说这次考试我都拿着奖状飞奔回家的,走路都走得六亲不认了。这个时候先写出复习的结果,再去回忆倒叙,与前面比较起来,爱的效果出来了——你妈对你的爱多深刻,你就看到一顿麦当劳,你妈已经看到你期末考试拿奖状回来了。大人总比你看得长远,因为比你看得长远,所以他会对你有一些严格要求。这是对你的爱。你领悟到了这一点,自然抹不去记忆了。

分析题目尽可能彻底,确定写人的还是写事的?注意考试题目还有其他细小的要求。

作文的选材。你是选一个两米深的,还是选一个二十米深的?在考场上,我希望你们尽量选一个立竿见影的内容,如果选了二十米的,深度已经在了,注意角度,你得多花些工夫掘见立意。

接下来我们讲两个思维:重复、生长。

选材选完,它只能够做到“我要写什么事情”。比如说,我要写一个事情:“今天我拖地,打破了一个瓶子,我心里很害怕,妈妈要骂我,可是结果妈妈没有骂我……”

我两三句话就可以把这个事情讲完。可是考试的时候有字数要求,要写四五百个字,还要求生动具体,感情真挚。

你怎么生动具体?怎么感情真挚?

关键在人物有情绪、情感等有核心的地方,把它展开来写。

还是以这个事情为例。

我在拖地,拖得干干净净,简直完美。一句话就讲完了。

可是我要把它分开来写,但又不能分太多,也不必分太多。我这样说:我在拖地,厨房拖得干净,客厅拖得干净,卫生间拖得干净,简直完美。

我重复表达了“干净”的意思。这个意思的重复,其实就是一生多,围绕中心去写。

这样讲的时候,意思也是完整的,就是觉得很怪怪的,太啰唆了,还不如一句话讲明白得了。

如何改变怪怪的啰唆?现在要做的是变形——换个说法。

干净怎么变形?

我把家里拖得很干净,厨房的地砖上亮着光,没有一点油脂;客厅的地板上都可以打滚了;卫生间的地砖上没一根头发,跟新的一样,不信你拿纸巾擦擦,没一点脏。

每一句话所讲的,都是干净。我用一生多证明了干净,每个句子不一样,但其实我的意思一直在重复。我在重复说,这里很干净,那里很干净。

就像我们上次讲的“肚子痛”,那个例子还记得吗?

我现在肚子很痛。然后怎么分开来写呢?我的眉毛也痛,眼泪也痛,汗珠也痛,嘴巴也痛,什么都痛。——接着变形,换个说法。

一旦重复,一段话就写出来了,变生动具体了。这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个都抓住特点去换个说法,即以前讲的证明。

不要平时讲讲都会,一上了考场,还是赤膊上阵。平时要去练的。

再往下写。我拖地多么完美。往下写,要走向一个反义词了。在这么完美的时候,我打破了一个瓶子。完美跟打破之间是不是一个反义词?

然后我要去写破了的这个瓶子,要把它分开来写。还是重复,还是一生多。这块碎片滚远了,那块碎片扎在地板里,整体效果一片狼藉,简直是爆炸现场,我是受伤的。

我紧张了。这个“紧张”要分开来写,写出来。我的心咚咚跳得厉害,浑身一热,脑门上汗都一下冒出来了,耳边响起老妈的骂声——上次,老爸摔了一只碗……这其实是一个插叙。

这插叙至少两个用处:字数多一点,加一个对比。

插叙的加入,自然而然。

想到上次这般炸碎的样子,不在客厅而在厨房,是老爸洗碗的时候把碗摔破了,妈妈骂得很凶。我想我这次肯定就很惨了,瓶子比碗严重多了。

这是想象的惨,是给读者的暗示,行文的起伏。

惨过之后,接下来再来一个反义词。

这里面转了两次,看到没有?拖地很完美,打破了一个瓶子,反转;打破了瓶子,我很紧张,等挨骂,可结果给我的是一个笑,反转。

写到妈妈笑的时候,妈妈的语言怎么样,有没有动作,神态如何,还有没有其他细节。这是这篇作文的关键。

过程全都写完,再加上一个结尾——立意就推导出来了。

这样,写这篇作文就很清楚了。

一生多的范围更大。一生多里面的其中一个部分可以用重复思维去理解。

你在重复这些东西的时候,一生多的时候,可以用上自己的感官。

举个例子:

拖地拖完了,拖得完美。厨房里的瓷砖,黑的黑,白的白,发着亮,就像钢琴的琴键一样,踩上去似乎都能够弹出干净美妙的音乐来。客厅里干净得可以在那里打滚,在木色地板上翻滚,就像在一片清凉的沙滩上享受。——当我这样讲的时候,我不仅用到了我看到的,而且用到了我想到的、听到的、感到的,修辞手法也没落下。

在重复的时候,你需要做到“换个说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厨房、客厅,这只是从不同感官的角度去思考。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这四点,我们拿来写人的。我们怎样去写一个人,就是靠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它们又都可以加上描写二字,所以便有了第三个角度,描写手法的角度。

把这些东西都加进去,怎么加?上次我们举过一个例子的。

◎她说他是一个坏蛋。——这句话已经讲完了,对吧?

◎变成语言。她说:“你真是一个坏蛋。”

◎加一个动作进去。她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一个坏蛋。”

◎神态加进去。皱着眉,眼睛里边冒着火,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一个坏蛋。”

◎心理。她不断告诉自己,别发火,别发火,注意自己的形象,可她终究还是没有忍住,火山般喷发了,皱起了眉头,眼睛里冒着火,鼻子里喷着气,手指他的鼻子,恨恨地说:“你真是一个坏蛋。”

这段话是不是变长了?这其实也是一生多。把语言、动作、神态、心理都加进去了,从一句话变成了一段话。这是生长思维。

可是,我们再想一下,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不就是感官这些东西吗?语言是听到的,动作是看到的,神态也是看到的,心理是想到的,所以归根到底所有的东西都在感官这里。因为这是人的局限,感官是人能本事,也是人的主观局限。

再回忆下“拖地”。

我把地拖得非常干净了,厨房很干净,客厅很干净,卫生间很干净。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换个说法,从五官的角度去换。厨房里很干净,黑白的瓷砖,锃光瓦亮,就像钢琴的琴键,走上去仿佛都能够发出清脆美妙的音乐。客厅里非常干净,像一片清晨的沙滩,可以在上面打滚。——这样写起来有没有生动些?

重复、生长,都讲到了。

但是,我想讲的生长思维是另外的要求。

生长是一颗种子埋土里,发芽,抽枝,开花,结果。这是一个自然过程,它自己有生命力、驱动力在里面。写作文也该如此。

很多同学写作文,他所写的事情是硬邦邦的,是人为的,是强扭的“瓜不甜”,是他自以为事情这样去发生发展的。

可是,你要把一篇作文写好,要做到让这件事情自己去发生。比如,还是以这个为例子——我不小心碰到了瓶子,打破在地上,一地的碎片,心里很紧张。——你都不用去设计,大家就很期待,让这个故事往下去。

马上会提出一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办?——这就是发展的趋势。

然后我就要去行动。我去行动了,这个故事就自然就往下发展了,像种子发芽。这才是真正的生长。

你的作文里面也是一样的,在开头你就要给它埋一颗种子,给合适的土壤、阳光、水分,种子必须自己去发芽、去生长。这个才是真正的写作文的生长思维。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从作文本身的角度来看,我们写的这个东西,它会不会让事情继续发展下去;第二个角度,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当读者看了作文的第一段,他还想不想看第二段,有没有被吸引。如果他想,说明这个故事有悬念,要去生长。如果不想,说明这颗种子死掉了或者根本就没种子。

为什么电视剧的下集,它永远是吸引观众的。因为那颗种子没有死,还要生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只有到电影最后结束的时候,观众才感叹“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情”,然后电影也就结束了。理不理解?

还有,你写了一个人物,把张三李四写在故事里面,他们有自己的命运,不完全受作者的控制。这个是更难的生长思维了。

其实,“坏蛋”那个例子,可以叫生长,但叫肥胖更好。因为是一个状态下的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怎么能叫生长呢?

另外一种生长,就是“瓶子打破了”这个故事,它忍不住要往下去发展,那才叫生长。就像那道物理题,在一个斜坡上摆了一块木头,请问这块木头在不在动?你总觉得这块木头要滑下来了,对吗?它在蠢蠢欲动,这是生长的感觉,破土欲出。

你的作文的开头,争取要让它去生长。

今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空气新鲜,我和妈妈去公园玩。——这个作文开头能够引发下面故事的发生吗?

也就是说,这个开头是万能的。“今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天底下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写谁的事情都可以接下去写,是不是?这样的万能开头等于没用。

嘭一声,家里的花瓶砸碎了。我手拿拖把,站在旁边发着呆,这可咋办?——这个开头,你这件事情跟你小区门口卖鱼的那个老板没关系。——窗外阳光灿烂,射进窗户,占据了一块地板,可是我的心里像寒冰一样。——我把环境描写加进去了,然后又一个反义词思维——窗外阳光灿烂,可是我心里跟寒冰一样。

这可咋办?然后我们就等着。你咋办呢?你赶紧往下写。

你不要说:今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我想帮妈妈拖个地,说干就干,我就拿起拖把拖起来。——这么长一句,跟你这件事情确实有关系,但是你这样开头能让这个故事自动生长吗?不能。所以你写的都是废话。理不理解?

最后的三堂课,我一直在讲反义词思维。写作文一正一反,不是正就是反不做中间派,你要往相反的方向去想,明白没有?

往反的方向去走,才容易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就像这里为什么要讲爸爸上次打破了碗的事情?因为常理来说:“打破一个瓶子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妈肯定不会骂你的。”

你说:“你不知道,我爸上次打破了一只碗,我妈都骂了三天三夜,这次打破一个瓶子,而且还是古董,她还不得骂满一个月?”

“那肯定骂定了。”

可是,妈妈一回来,不仅没骂,还说:“没事,我帮你一起扫扫掉。妈妈小时候还打破比这古董更古董的古董。我们成长的路上总要犯错的,犯错了就成长了。”

妈妈的爱好深刻啊。

后来,我还得知,妈妈打破比古董更古董的古董,是她编出来安慰我的。哇,妈妈的爱更深刻了。(——有没有感觉到编剧的戏精?)

这个作文题目是不是就出来了?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点,审题的时候,审清楚各个要素。是写人,还是写事,还是写什么,有什么其他要求。如果你的时间充足,你冷静理性地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个题目换成其他题目?这既有助于换个角度去你审题,也会让你发现这篇作文能写的东西有很多,让你多几分作文的把握与信心。

第二点,当你看到一个题目,审完题之后,去构思了一件事情,先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想一遍,这事情是怎么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自然时间顺序理清爽。但是写作文的时候,不一定要这样去写,你可以用倒叙。你的开头要掌握一个生长的原则——让你故事的开头,作文的开头,读了开头就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要埋下一颗活的种子。

第三点,当你在写作文的时候,每一个环节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我希望你能够用上反义词思维,往反的方向去走,把反义词思维用得活一点。

我们最早用反义词思维是,很久以前鱼有脚,后来他把脚献出来,变成天柱,顶高了天,然后他就没有了脚,去大海里面生活。从有到无,从无到有,是一个反义词思维。

你要把它扩得更大一点、泛一点。在这里也是反义词,拖完地很完美,瓶子摔破了就不完美了。妈妈要骂,结果没骂,也是一个反义词。

运用反义词,让这个故事的情节波折,这就是一波三折。

什么是一波三折?反义词思维就是一波三折。

如果说,我想着妈妈要骂我了,结果妈妈真的骂我了,而且骂得比我想的还惨。有波折吗?没,就是一条直线,不过斜线而已。

我想着妈妈要骂我了,上次爸爸打破了,被骂得很惨,结果没骂我,波折出现了。理解没有?

第四点,用上重复思维。记住今天讲的这个例子:我拖地,拖得很干净了,厨房很干净,客厅很干净,卫生间很干净。然后,你把这些“干净”统统都换掉,换一种说法,去变形,用上感官去写,用上修辞,就变成了一段话了,生动又具体。明白吗?

今天讲这么久,浓缩一句话:一正一反写作文,变形不做中间派。

(0)

相关推荐

  • 孙雨涵 :我是潘朵朵2号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新会员优秀作品  我是潘朵朵2号 --<潘朵朵奇幻日记>读后感 富春四小 三(4)班 孙雨涵  指导老师:夏苹苹 "哈哈!哈哈!这也太奇怪了吧?一棵树上竟也长出饺 ...

  • 蓝山老师下水文:《写作文好难!》

    写在前面的话:今年春季阅读写作课最后一次习作练习是"自由写作",有的孩子认为很好写,马上雀跃着说:"我知道我要写什么了,我要马上开始写啦!"有的孩子边想边提问: ...

  • 小学生作文《我想变成什么》,老师看后备受感动,直接给出满分

    文/大树说教育 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写作文都难免让他们感到"头疼",有的时候一篇文作难免会"车轱辘话来回说",文章没有什么立意,更谈不上什么深度,不会使用一 ...

  • 陆生作:五官结构写作文,聪明作文

    本文作者:陆生作 多年前,为了给学生讲作文的五官结构,想找一篇例文,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就自己写了一首小诗<小青蛙的夏夜>去应付.(陆生作:作文训练仿写<小青蛙的夏夜>) 后来, ...

  • 陆生作:用数学写作文(下)

    陆生作:用数学写作文(上) 用"证明"来写作文,不管是作文里的一个句子,还是作文材料的选择,或者作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能用"证明"来解决.所以呢,同学们平时 ...

  • 陆生作:用数学写作文(上)

    用数学写作文(上) 文/陆生作 上数学课要写作文,这事稀奇吗? 其实,就写作来说,这跟作文课上写作文没多大区别.比如,有一个叫张浩然的六年级同学,他在学完圆之后,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圆:"大家 ...

  • 陆生作:读三国写作文,关羽逃难江湖五六年,发生了什么

    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 ...

  • 陆生作:连词语写作文(其三),三么定理,从动词、名词散开去

    链接(1):陆生作:连词语写作文(其一),按六要素将词语分类 链接(2):陆生作:连词语写作文(其二),故事可以颠倒,反义词的思维 (3)第五个,三么定理. 动词.看中一个动词,怎么构思故事?围绕这个 ...

  • 陆生作:连词语写作文(其二),故事可以颠倒,反义词的思维

    链接(1):陆生作:连词语写作文(其一),按六要素将词语分类 (2)第三个,故事可以颠倒. 这个"颠倒"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我前面讲的那个例子--我很穷,去学艺,学了艺,开小店 ...

  • 陆生作:连词语写作文(其一),按六要素将词语分类

    你们从教材当中挑出了九个词语:蜡烛,锃亮,宽裕,打磨,工艺品,娴熟,兴隆,赞同,棍子.--就是,它们之间的距离稍微近了点,跨度没有那么大,没有那种词语跨界的那种感觉,但是,我们依然要用它们来编故事,因 ...

  • 陆生作:看图写作文,构思6

    陆生作:作文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陆生作:看图写作文,构思5 (摄影  逸之) 看图写作文,构思6 文/陆生作 2016年暑假,作家逸之(本名罗佛宝,著有散文集<腐草为泥>)在厦门鼓浪屿拍得 ...

  • ​陆生作:看图写作文,构思5

    陆生作:看图写作文,构思4 陆生作:聪明作文法120篇 看图写作文,构思5 文/陆生作 今天下午2017.2.22,去育才京杭小学讲座<有趣的汉字>,招呼一二年级的学生,一盆绿萝就勾起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