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满汉福字钱考
众所周知, 顺治通宝满汉文钱已经发现有江、蓟、陕、昌、河、同、宣、浙、原、宁、临、东12 种, 每种存世量都很大, 而唯独缺少了满汉文福。《清(皇)朝通志·食货略九》记载: “(顺治) 六年开浙江、福建、山东各省铸局。”从钱币实物看: 福建局光背钱(顺治六至八年铸)、背上福(顺治八至十年铸)、背福-厘钱(顺治十至十三年铸) 都大量存在,但唯独没有“满汉福”。但是,史料对顺治满汉福确有着非常详实的记载, 如: 《清朝通志·食货略九》载:“(顺治) 十七年, 复开各省鼓铸局, 定钱幕铸地名, 兼用满汉字……福建铸福字……”。此外, 《清朝通典·卷十·食货略十》载: “(顺治) 十年, 复开各省鼓铸局, 兼铸地名满汉文江南江宁府铸宁字……福建福州府铸福字”。同样的记载还见有《户部则例》、《清朝文献通考》等。各个史料众口一词: 在顺治十七年福建钱局确已被提准开铸满汉文福字钱。但为何实物一直未能发呢?
我们先来看看在当时的福建地区都发生了什么。《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三·列传六十》载:“(顺治) 十三年, 加太子太保, 调闽浙总督。率泰有方略, 用兵, 与士卒同甘苦。时郑成功据台湾, 数入寇。率泰疏请增设水师三千, 造哨船百余艘, 招降海盗, 散其羽翼。又言成功父芝龙不宜徙宁古塔, 其地近海, 恐乘间遁归, 为患滋大。世祖悉用其言。以破定国功, 进世职一等。考满, 加少保。十五年, 招抚成功将唐邦杰、林罛、叶禄等, 降者数万人。十五年, 成功攻温州, 陷平阳、瑞安, 率泰调江宁满洲兵助剿, 成功败走。是年,诏分闽浙总督为二: 以都统赵国祚督浙江, 驻温州; 而以率泰专督福建, 驻福州。未几,成功据南安岭窥福州, 其党陈斌既降复叛, 率众据罗星塔。率泰檄兵燔其巨舰千余, 成功遁。斌复降, 奏诛之。十八年, 坐事夺世职, 任总督如故……”。可见从顺治十三年到十八年间, 福建各处均卷入了清廷对郑成功的战争。可以想象, 当时福州已经失去了铸造钱币的基本条件, 例如: 铜路, 铸本等。就像1976 年德国汉学家布威纳先生在他的Ching Cash until 1735 (《清朝钱编年谱》) 中说的那样: “顺治满汉福字钱为什么没有像其它满汉字钱一样正式发行? 其原因在于铜源短缺和与郑成功的战争”。
本应大量铸造的顺治满汉文福字钱没能按律兑现,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史料记载的钱币真的不存在呢? 事实上, 顺治满汉福钱的实物并不是近几年来的新发现, 它首次亮相是在1899 年日本泉家今井贞吉的《古泉大全》中。书中刊载了顺治满汉福木雕版拓片, 但此实物至今未见。之后的钱谱也未再记载(除后铸花钱外, 见本文附录), 直到2005 年孙仲汇老师的《古钱鉴藏趣话》再次刊载, 这期间已经过去了106 年。事实上自1998 年以来, 同版的满汉福已经出现了3 枚。
其面文和铸造工艺皆与顺治宝泉标准版别无二。其中第一枚直径27.1、厚1.3-1.4mm, 于2000 年6 月出土于浙江绍兴, 乃生坑近未流通品, 红斑绿锈, 官气十足, 极为开门。同时出土的还有顺治宝泉等多枚顺治满汉文钱。第二枚1998 年发现于江苏常熟, 直径26.2、厚1.1mm, 传世品, 钱体熟旧, 有长期流通痕迹, 被发现时在一发禄之上, 现为江苏藏家席桦所藏。第三枚即孙仲汇老师《古钱鉴藏趣话》中的那枚, 虽已残损但气韵犹在, 顺治制钱风格一眼能断。当时孙老师批注: “仅见于此”。上述三枚钱无论从铸造风格还是文字来看无疑是顺治当朝之物, 而且三枚皆为同一个版式, 生坑、传世品皆有, 可以相互印证, 更加证明了顺治满汉福实物的存在。笔者认为它们是当时的部颁样钱的可能性较大, 现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 部颁样钱的铸造在顺治时期官方档案中有明确的记载,所谓部颁样钱是指户部主管钱法的官员为各个地方鼓铸局特制的钱币样版,目的是颁发到各地,俾地方铸局照式开模铸造符合中央要求的流通制钱。部颁样钱在清末道、咸、同、光、宣时期比较常见到。
根据档案, 顺治十年“车克(当时户部尚书) 题进验新式样钱并请旨颁发事本”(康熙以前的奏折叫事本): “该督理京省钱法右侍郎王弘祚, 督率管理宝泉局满汉司官, 遵照新式背铸一厘二字样钱, 合理进验, 如果合式, 以便颁发各省镇照式铸造。查在京有户、工两局, 臣经管者, 钱背铸一户字, 工部铸工字, 如江宁铸宁字, 浙江铸浙字、武昌铸昌字、福建铸福字……” 这段清代档案虽然没有记载满汉福, 但也足以证明顺治时期中央部颁式钱的做法已经成为规定了,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 当时的部颁样钱已经很难找到, 或者是由于工艺的变化不像晚清的部颁样那么容易辨认。
2. 顺治满汉福与宝泉的风格一致, 而不同于福建地方铸币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同治、光绪时期部颁样钱均具有很明显的户部宝泉局铸币特征, 这与宝泉局负责制造部颁样钱的事实是分不开的。而地方铸币则各具特色,良莠不齐, 中央部颁版式到了地方往往形同虚设。实物上看, 首先顺治满汉福的铸造工艺和文字风格与顺治宝泉的完全一致。同时也与同治、光绪时期的部颁样钱情况一致。这符合部颁式样均来自宝泉局的基本事实; 其次, 福建局最初铸造的上福字钱和福一厘钱均带有明显的福建本地铸币特色,而相比之下, 顺治满汉福的特征更加靠近顺治宝泉。所以无论从实物形态或文字风格上看,今天所见的三枚宝泉版顺治满汉福字钱为宝泉局铸造的可能性很大。
顺治满汉福与顺治宝泉对比
顺治满汉福与顺治宝泉边道对比
3. 福建钱局在顺治满汉文钱时期(顺治十七至十八年) 未能正式开铸
从历史事实来看: 福建钱局所在的福州府在顺治十三到十八年陷入战乱,铸造顺治钱币的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 使得顺治满汉福字钱的正式开铸成为了纸上谈兵。而其他钱局更没有理由来铸造满汉福字钱, 这从一个侧面反证了宝泉局铸造顺治满汉福的推论。
当然, 部颁样钱之说仅是笔者根据实物形制及史料记载做出的推断, 我们并不排除福建钱局在顺治十七年有过短暂的铸造期。
4. 顺治满汉福为顺治时期的铸币而非康熙时期补铸
熟悉康熙钱的泉友可能会问, 顺治满汉福的背文几乎和康熙“大福版” 满汉福字钱完全一致, 那会不会福是康熙年间补铸的呢? 就这个问题我们来对比一下顺治与康熙满汉福字钱。
康熙大福版的面、背是阔缘(钱背外缘宽度在4.4 至4.7mm 不等), 这与康熙时期所铸其它版福字钱基本一致。而顺治满汉福字钱的面、背是细缘, 就第一枚而言,钱背外缘宽度为3.2mm, 远远低于康熙钱, 且符合顺治时期满汉文钱的重要特征(小知识:顺治钱中很难见到阔缘版的满汉文钱, 一般外缘宽度在3.1-3.3mm 左右)。第二, 顺治时期满汉钱的边道以“鼓形” 为主, 顺治满汉福恰好是鼓形边, 与顺治宝泉一致。而康熙福字钱的边道略直, 这又迎合了康熙时期福建钱局铸币的传统。第三, 从背图可以看出, 顺治满汉福的背文要比康熙的大一些。第四, 细观顺治满汉福, 无论是形制、文字、重量等各个方面所散发的气息完全来自官铸制钱的风格。
现在我们清楚了, 虽然两种福字钱背文相似,但毫无疑问顺治满汉福更靠近顺治时期的铸币风格, 而康熙福则体现了康熙时期福局的特点, 不能简单地说因为背文类似就把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 后朝钱币文字有前朝特征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比如: 雍正早期宝泉阔缘小字版继承了康熙晚期的宝泉阔缘版; 雍正晚期制钱风格也同样被乾隆早期钱所继承。这里还衍生出一个推论, 即康熙大福版应该为康熙福字钱最早期的一类版式。
根据以上论证,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作为顺治钱研究课题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1. 满汉福字钱从1899 年首次被记载至今已发现三枚, 填补了顺治钱实物发现上的空白。
2. 顺治时期户部档案证实了当时清政府已经开始使用部颁样钱作为地方铸币的蓝本,同时也是清代最早关于铸造部颁样钱的记载。
3. 顺治十三年到十八年, 虽然史料记载福建钱局被提准开铸, 但由于战争导致满汉福字钱未能正式铸造, 所以实物极为罕见。
4. 已发现三枚顺治满汉福均属户部宝泉面文版, 很有可能是当时的档案中所记载的部颁样钱。
5. 三枚顺治满汉福字钱与康熙年间的满汉福有明显区别, 应属顺治时期铸币无疑。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1. 清代奏折档案中关于顺治一厘钱制作部颁样钱的记载十分明确, 但满汉文钱的档案仍然空缺, 有待进一步发现, 为顺治满汉福部颁样钱提供直接证据。
2. 顺治一厘钱有统一的部颁样钱颁发各地, 地方钱局照式鼓铸。北京周边几个钱局的铸币均按照户部样板铸造, 如: 户、工、蓟、宣、同、阳等。然而其他地方钱局还是以本地风格制钱, 如: 昌、江、宁、浙、福、荆、东、原等, 这是为何? 是部颁样钱未送达?
3. 顺治满汉钱中, 蓟、宣、同三局满汉钱皆为宝泉版; 河(泉手河)、陕(泉手陕)、东(泉手东) 等所占比例较少(不超过10%); 而江、浙、宁、昌等未见宝泉版, 这又是为何?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 如果顺治满汉福正式铸造了, 那是否又会出现福建特色的满汉福,我们不得而知。
附录: 顺治满汉福后铸的版别
顺治满汉福除了上文提到的宝泉版部颁样钱之外, 还有四种后铸版别, 根据图片资料可以分为: 上大福版、尔宝光背版、私铸大耳福版、和新发现的中福版。以下做逐一介绍:
1. 上大福版顺治满汉福
上大福版顺治满汉在很多书谱中都有记录。从对比图可以看出与上大福形制和文字同出一辙且钱体较大, 直径29mm 左右, 厚度达到1.4mm, 多出自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风格与顺治时期钱币迥异, 应为嘉庆、道光时期官炉吉语钱性质。
此版多见上福者(左1), 而满汉福很少见, 现已发现的不超过10 枚, 为后铸顺治钱中的名誉品。
2. 尔宝双点通光背版顺治满汉福
该版第一枚于1999 年首次被发现, 直径27.1、厚1.1mm, 通体铁壳锈, 有流通痕迹甚为开门, 其面文来自尔宝双点通光背, 背文与康熙满汉福(小福版) 风格一致, 整体风格也与康熙接近, 故推断为康熙年间补铸品, 铸造原因待考。第二枚为常州藏家所藏, 直径26.9、厚1.2mm。迄今为止仅见此2 枚, 十分珍稀。
3. “大耳福” 版顺治满汉福
该版最为常见, 已经发现10 枚左右, 平均直径在26.3mm 左右, 厚1.4mm, 无论从钱文或铸造工艺来看皆与顺治制钱无关, 且版式不固定, 文字走形, 无官炉钱币风格。推断为民间私铸品或臆造品, 但尚且熟旧, 铸造时间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4. 中福版顺治满汉福
中福版满汉福是最近新见的品种, 于2014 年出自浙江绍兴, 直径27.3、厚1.5mm。虽然土锈较重但钱肉熟旧。其面文为顺治宝泉版无疑, 但背文为典型的康熙通宝中福版风格, 背缘宽阔, 且边道较直。此类形制风格多出现在康熙时期, 故疑为康熙时期补铸。迄今为止仅见此1 枚, 可谓珍稀。
注释:
①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七辑, “车克题进验新式样钱并请旨颁发事本”, 中华书局, 1980 年。
② 嵇磺、刘墉等奉敕撰: 《清朝通志·食货略九》,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年。
③ 张廷玉等: 《清朝文献通考》,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 年。
④ 孙仲汇: 《古钱鉴藏趣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⑤ (德) 布威纳: 《清钱编年谱》Qing Cash Until 1735 (英文版), 美亚出版社, 1976 年。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