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分析《拾金不昧》
【作文题目】
拾金不昧
【训练目标】
移花接木+心理波折
【写作分析】
人,就是一个数据处理器。写作文,就是处理数据。在街头,见到一个钱包。捡与不捡?短短几秒之间,脑袋里要处理多少数据呀!
“拾金不昧”这个题目,就可以写一件捡钱包的事。如果换个角度去看“拾金不昧”这四个字,把它看成两个人物,也能编出一个好玩的故事来。现在,请允许我异想天开一会儿。
这个人叫拾金,男的。那个人叫不昧,女的。他们是一对死对头。
拾金爱金,哪怕是偷来的金,他也说是拾来的。不昧是一个正义的人,做事从来不昧着良心。她如影子一般,在拾金昧了良心的时候,及时出现。拾金也很无奈。
这日,拾金和不昧先后脚过了景阳冈,来到清河县地界。拾金肚子饿,听到卖炊饼的吆喝声,便循声而去。
“喂,小矮人,来俩炊饼。”
拾金一声喊,那人转过身来。三寸钉,手臂粗,担子挑得稳。此人,是清河县名人,名叫武大,专卖炊饼为生。
拾金见武大矮小,以为好欺负,便要求试吃。试吃三个再买饼,可他不但不给钱,还看中了武大担子里的找头。谁知,武大扁担一抽,说声“变”,顿时眼若灯笼,身似泰山,从云端传来一声:“俺老孙,八百年来从未见过似你这般无赖的人。今日,要请你尝尝俺的金箍棒!”
说时迟,那时快。一道金光从天而降……
就异想天开到这儿吧。如果你有兴趣,请把“拾金和不昧”的故事编下去。这样的写作练习,对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是有帮助的。
如果我们以平常的眼光来审视“拾金不昧”这个题目,把它改成“记拾金不昧的一件事”也是可以的。就拿“捡了一个钱包”这件事来说,在“昧”与“不昧”之间的心理斗争是能写得出彩的。
昧了钱包,就是利己。也就是说,“我”捡了这个钱包,为什么不把它还给失主呢?“我”可以买肯德基吃,好久没吃了;“我”可以买一套乐高,都想它很久了;“我”甚至可以买一个礼物送给妈妈,因为她的生日快到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不还失主的、利己的理由。
同样的。不昧钱包,就是利人,也能找出很多理由来。比如:可能失主要拿钱去看病,钱丢了肯定很着急;可能失主钱包里的钱是借来的,他要给自己的孩子缴学费去;可能这个钱包里有很多证件,“我”知道证件丢了会很麻烦的。每一个理由,都可能触动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做出善良的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很重要。岔开一句,在写作上,“换位思考”也很重要,这是一种写作技法。如果你笔下的主人是一位年龄40岁的中年男子,那么,你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就要站在“年龄40岁的中年男子”这个位置上,去思考他的所做、所说、所想。写作文就跟拍电影一样,作者是导演,也是演员。
回到捡钱包这件事上来。在“昧”与“不昧”之间,在“利己”与“利人”之间,如何选择,如何决断,在一瞬之间都能写出“纷纷扰扰”的心理纠葛。通常的写法,会将心理的两种矛盾的想法拟人化,出现了两个小人儿,一个这么说,一个那么说。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哪个小人儿赢了呢?你喂养的那个小人儿赢了。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能将无形的心理活动,变出形象来,让读者清清楚楚看见,彷佛就在身边。
从作文的情节上来说,还是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个:这个钱包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个:在哪儿捡到这个钱包呢?学校门口,医院里,地铁口,公交车上?不同的地点的选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钱包的捡与不捡、还与不还、昧与不昧,心理如何纠结?这是可以写出彩的部分。
第四个:最后,钱包还给失主了吗?或者,你还站在原地等?这个故事在哪儿结束,由你来决定。
回答这四个问题有难度吗?如果有,请看“写作训练第一课”,然后动笔写一写“拾金不昧”。
【例文一】
【例文二】
拾金不昧
杭州夏衍小学 沈赵鑫磊
放学时间。要落山的太阳拉长了我的身影。我正向家跑去,突然左前方下水道那边银光一闪,我很好奇,停下脚步定睛一看,原来是是一个钱包。
它平平的,是用棕色的皮做成的,上面有一颗铁做的纽扣,正是这颗纽扣刚才发射了一道光给我。
打开钱包一看:哇!有三四张银行卡,3张100元!“太好了,我可以去买一套乐高了。”我拿着钱包向马路对面走去。
汽车的喇叭声像在唱歌,风声像在吹长箫,我的心里有一头小路在奔跳。但是,这次过马路时间显得格外长,每一步都重如泰山,总有一股力量拖着我的感觉,我不由自主地对自己说:“不能这样,失主会很着急的!”正当我要迈出最后一步时,我回头了,我要等失主来寻找。
太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打着哈欠下山时,我在等;天虽然还没黑透,但月亮已经来了,我还在等。远远地,我看见一个人跑过来,低头看向地面好像吸尘器,我希望他就是失主。
陆生作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
“智慧微童话”丛书主编
《换个角度教作文》主编
曾多年担任作文杂志编辑
省级中小学生征文大赛评委
如果你想让孩子跟我学习写作
请拨打咨询电话:0571-88168628
上课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99号保亭综合楼
杭州天舒教育正式注册于2007年9月,设有文化教育培训、科技类培训、教育咨询和管理等项目。办学许可证号:1330106700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