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友谊:折戟异地 老字号的守与变 | 广州百货镜像
这家广州老牌百货如果不能焕发新生,再大牌最终也会不敌层出不穷的“小鲜肉”。
文 | 头条君(Dtoutiao)
新零售时代,百货业已然不再风光,变or不变。《广州百货镜像》系列报道聚焦广州百货大佬们的今生,以窥探其茫茫前路。
本文为该系列第三篇——《广州友谊商店》篇。
关于“1959年”广州百货业这一时间彩蛋,如今的80、90后都难以猜到。这一年,广州友谊商店就以仅有的600平方米营业面积,在广州南方大厦迎来开业。
彼时,广州友谊走的是高冷路线,服务对象是外宾、华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及随同一起的国内亲友。随着时代发展,这家门店于1978年迁址到环市东路,并对所有人开放,成为当时国内最高档的百货商店。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州友谊商店从当年一个特供商店,到本地4店扩张,3店落子外地,逐渐变身“高级连锁百货”。
虽然顶着广州本土高端百货的“光环”,广州友谊在时代的洗礼下,也不得不面临百货行业的困境。在电商冲击、传统百货式微、新零售与新体验业态夹击下,广州友谊外地3店先后“退场”,业绩连年下滑,渐露疲态。
从经历百货零售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到如今消费需求亟需创新转变的困难时期,紧守大本营的广州友谊,目前在广州仍保留4家门店,精耕与求变成为了一道“必选题”。
而不可否认的是,坚守百货行业,广州友谊这个“金字招牌”仍然是广州这座城市最贴切的一个注脚。
1
“老字号”的“水土不服”
扎根广州58载的广州友谊,在本土百货行业中是不折不扣的“老字号”。
1978年,广州友谊在环市东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其定位为高级百货商店。赢商网翻阅该公司历年财报了解到,早期广州友谊环市东店的销售额占集团比例甚至高达98%。
为分散经营风险,广州友谊一直尝试多元化发展并开拓新店。而后,广州友谊不仅在广州市场开出友谊时代店(现已转型奥特莱斯)、正佳店以及国金店,也将扩张触角伸向中山、佛山和南宁(这三门店已先后关闭)。
随着本土零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发展,只守一个广州市场远远不够,于是广州友谊采取了“立足广州,拓展华南,面向全国”的发展战略。
不过,“走向全国”似乎看上去很美,但“水土不服”的事实不能被忽略。
2003年,广州友谊首次异地扩张试水中山,但自开业以来经营不佳,销售业绩始终未达预期,开业以来累计亏损达562.52万元,最终该店于2005年结业。
尽管开局受挫,但广州友谊并未打退堂鼓,并先后在佛山、南宁开设门店。
2011年,广州友谊进驻佛山,不到三年间共亏损5197万元。2014年,广州友谊决定关停佛山店,并提前终止租赁关系。
2016年,友谊南宁店在租赁到期的情况下宣布结业。该店于2007年7月开业,面对近年来新兴购物中心的竞争以及电商夹击下,也因亏损而难以为继。
如今,异地折戟的广州友谊不得不退守大本营,仅保留广州4家门店,经营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归根结底还是广州本土百货的规模太小,友谊和广百都只有几十亿的年营业额,就像一艘小船,无法在全国的商业汪洋中与王府井、银泰等百货航母对撼。”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向赢商网如是说。
王先庆还认为,广州与外地商业氛围的差异,是使本土百货企业异地扩张“水土不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连年下滑的“成绩单”
门店外拓并不能为广州友谊带来业绩的增长,相反,生意冷清的佛山店、南宁店相继叫停,也成为广州友谊近年来运营业绩连年走低的一个缩影。
赢商网梳理发现,在2012-2016年,广州友谊总营收分别为44.6亿元、40.92亿元、33.62亿元、28.04亿元及26.97亿元。其中,总营收在2012年达到历史最高峰,此后四年开始持续下降,降幅依次为8.26%、17.83%、16.60%、3.82%。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持续下滑的净利率。广州友谊在2012-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3.82亿、3.09亿、2.62亿、2.29亿及2.27亿,同比增幅为3.96%、-19.06%、-14.96%、 -12.80%及-0.99%。
资料来源:企业公告
制图:赢商网
不难看出,定位高端百货业的广州友谊近年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
对此,广州友谊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主要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高端消费持续承压,零售新网点、新业态、新渠道的竞争分流加剧等因素影响。”
要缓解经营压力,广州友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通过关闭经营不善的门店,广州友谊不仅在广州大本营打起“一店一策”的“独门战”,更要通过募资百亿“联姻”越秀金控打一场“翻身仗”。
2014年12月8日,广州友谊首次公布非公开募股方案,也正式启动整体收购越秀金控的计划,随后在2015年10月获证监会批准。
直至2016年4月9日,广州友谊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支付完毕100%股权转让款,涉及交易金额约为88.3亿元,正式成为持有越秀金控100%股权的唯一股东。
历时一年多,广州友谊收购越秀金控顺利完成。这也让广州友谊开启“百货+金融”双主业模式,加快推动战略转型。
通过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运作,广州友谊不仅在2016年止住颓势,此后更迎来转机。
据广州友谊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称,公司整体实现营收12.10亿元,同比下降4.21%,但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8.83%,盈利水平实现了止跌回升。
在金融资产的注入后,广州友谊的“成绩单”在国金店上得到了市场的检验。
随着越秀房托的介入,此前业绩连续多年下滑的广州友谊国金店已从2016年第四季度起实现营业的正增长。而2017年上半年该公司财报显示,广州友谊国金店期内营业收入达到5.17亿元,同比增长8.3%。
3
触电创新与业态解困
如果说“百货+金融”是广州友谊迈出国企改革的重要一步,那么商业地产的互联网改造,则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此风口下,不少大型购物中心纷纷“触电”,电商也成为传统百货行业的新突破口。
前有广百与阿里巴巴、微信联姻,积极打造“广百荟”电商平台,后有摩登百货根据“实体店+电商+移动技术”推出“摩登网”平台,广州友谊也审时度势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投入力度。
2013年,广州友谊在实体商场导入无线Wifi网络、智能导购、微信推广、专柜和大宗交易便捷支付系统,并建成“友谊网乐购”及“网乐购OUTLETS”的购物平台。
2014年,广州友谊就与腾讯微生活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零售微信服务号“广州友谊”,开通在线购物、会员服务、品牌推荐以及幸运降临等功能。
2015年,广州友谊在春节作为广州地区唯一一家开展“全民微信摇卡券”的百货公司;当年在移动端打造“友谊微百货”平台,全面升级移动百货。
不过,互联网的布局并不能扭转友谊近几年的业绩颓势,上述措施如今看来更像是“互联网+”大环境倒逼的市场行为。
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国企纷纷在互联网上发力,不管是时代倒逼还是战略布局,但由于自身体制原因在电商方面仍有一定劣势,想要真正扭转百货行业的颓势,业态的升级调整适应市场才能真正自救。
对此,广州友谊方向也直言不讳,“如何重新规划经营品类,进行针对性的经营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继续保持经营特色和效益,是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事实上,友谊国金店能在2016年迎来转机,也离不开业态的升级与调整。
彼时,在越秀房托的助力下,友谊国金店通过缩减1.38万㎡面积,商品品类和商品布局,提高商业坪效。腾出的空间,越秀房托引进餐饮、健身、文创等业态,以此丰富商场整体体验感,提升客流,也带动了广州友谊国金店的客流和业绩,成功扭转经营业绩下滑势头。
而上述门店的调整并非孤例,“友谊”其余三间门店均动了“手术”:友谊正佳店缩减近一半的经营面积给正佳的室内水族馆;而友谊时代店更是通过转型奥特莱斯力求突围。
“广州本土百货想要竞争突围的核心在于‘空间转移’。”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黄文杰向赢商网表示,即对原有的百货经营空间做积极调整,在保留百货业态的同时,引入餐饮、娱乐等体验业态,这也要求传统百货往购物中心的模式去转换。
对这家老牌百货来说,止步不前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但有赖于“一店一策”,广州友谊这块本土“金字招牌”得以保住。
不过,要走出困局还需要想得到更远些。对此,广州友谊向赢商网透露出未来具体的调整战略:
其一,从单纯的购物场所向时尚生活体验转变。广州友谊将在现有经营品牌基础上,引入国际轻奢品牌、创新创意品牌等,使业务年轻化;
其二,推进“实体零售+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依托移动智能终端和微信平台,开辟年轻化、时尚化品牌线业务,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跨境购业务打造多元销售盈利模式;
其三,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关注品牌孵化、时尚展贸、奥莱特色小镇建设和时尚设计人才培育,此外,对时尚品牌孵化、新零售业态进行培育打造。
事实上,为了扭转困境,百货公司们也是各种方法尝遍:关掉经营不善的门店、缩减百货经营面积给新兴业态让路……而广州友谊如果故步自封、不进则退,再大牌最终也会不敌层出不穷的“小鲜肉”。
《广州百货镜像》系列回顾
商业地产头条原创报道
转载授权,请联系头条君
(微信号:m1ckey7,添加请备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