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同题 | 总209期第200同题:女孩
刊头作者/广西青年诗联艺术家 韦代森
对联
请输入
女孩
内蒙古 塞外牧人
国色天香犹秀气;
花容月貌更聪明。
女孩
香港 杨健松
自得童真髫女幼;
哪知世险稚年时。
诗词
请输入
女孩
文/水无痕
一面桃花脸,芙蓉向水开。
凌波微步去,入夜梦中来。
女孩
文/小菊
金秋十月晴,日彩亮新声。
出外乖乖女,回家闹闹莺。
如临难以解,莫道不能征。
前路逢知己,千山待汝行。
女孩(一)
文/碧海蓝天
一生勤俭善持家,
敬长尊师事事夸。
爱意融融风雨度,
与君携手梦开花。
女孩(二)
文/碧海蓝天(中华新韵)
娉娉袅袅春秋度,
红叶飘飞九月初。
十里北风扑郑港,
乡愁涌现盼归途。
女孩
文/水白
嫣然一笑面如花,
衣袂翩飞飘彩霞。
欢快不知愁与累,
声如喜鹊闹喳喳。
女孩
文/山野村夫
粉面凝芳肤似雪,
雍柔淡雅美如仙。
婉风流转眉含笑,
一梦清幽冷月湮。
女孩
文/甦
舐犊安能女不亲,
明珠掌上捧尤珍。
琴棋书画祈通晓,
喜报频来满面春。
七绝 女孩
刘昌荣/贵州
自立自尊香气溢,
如花如玉艳颜添。
弄瓦之喜得公主,
处事为人顶半天。
女孩
文/清风徐徐
白袜红衫羊角辫,
眸光流转润心田。
双唇微启齿齐整,
笑靥如花绽两边。
女孩
樵夫/吴建华
邻家有女太辛酸,
母患肝癌父腿残。
照顾双亲而辍学,
弱肩挑起苦和艰。
题"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文/嘟嘟颜
一汪秋水双瞳剪,
希望工程大眼睛。
我要读书真渴望,
振聋发聩叩心鸣。
女孩——偶遇
文/二元
宜人芳事久相违,
款款寻春上翠微。
心共风中花欲放,
意随香里蝶双飞。
冰肌玉面飘红袖,
照水幽兰舞绿衣。
醉入此中浑未觉,
惟余别后梦依稀。
女孩
文/一笑
女孩最美少无尘,
言若清泉本味真。
同伴心仪争竹马,
随行艳剧扮佳人。
入园懵懂雌雄辨,
进校朦胧贵贱循。
一旦联姻膺主妇,
且为官宦且为民。
女孩
文/大园里之子
四十年前一朵花,
窈窕出阁乐营家。
田园收米歌消累,
商海划船汗印华。
敬老相夫梁柱顶,
和亲教子邻里夸。
青丝渐渐添银彩,
菊脸欢颜仍是霞。
【浣溪沙】苗族女孩
文/黄泥紫燕
片片罗裙丝织花,针针彩绣女儿家,
龙图凤舞戏衣麻。
巧手轻盈飞锦线,眉波妩媚串云霞。
纤柔玉指展才华。
现代诗
请输入
女孩
文/李敬华
记忆中的你
那么活泼而开朗
记忆中的你
长发在风中飘扬
喜欢你的模样
喜欢坐在你身旁
偶尔的对视
却总是遇见你
讳莫如深的目光
远远的跟在你身后
和你一起
跳跃在缤纷的操场上
偷偷地看着你
聆听老师的演讲
你纯净的微笑
融化了我所有的倔强
曾经
你是我盛夏的骄阳
曾经
你是我驿动的渴望
曾经
想为你披上婚纱
再为你
丰满美丽的翅膀
阡陌纵横
在我脸上刻下了沧桑
可爱的女孩
多年以后的今天
你是否
也卸下了青春的伪装
女 孩
文/弓叶
年龄只是一个符号
是自己对人生的认知
一张床、一本书、一盏灯
倒映自己傻傻的笑
日子在妈妈的催促中
挤出疼痛的血液
心中的野鹿把天真和本性
拽进神秘的世界
行也悠悠,梦也悠悠
教室里老师的板书
一个一个可爱的造型
大小不一,色彩不一
老师苦口婆心的批发
贯入分工不同的两只耳朵
回答老师的提问
吞吐一些月光的苦涩
女孩
文/月夜青霜
大家闺秀
玉立婷婷
天生丽质
秀外慧中
窈窕淑女
冰雪聪明
小家碧玉
皓齿明眸
眉目如画
玉洁冰清
…… ……
…… ……
这些字眼怎么讲?
只用两个字
女孩,足矣!
等等等等,
尽可囊括其中
完美的诠释,
无需更多说明。
女孩儿
文/田常胜
小巷,春雨缠绵。
看见一个女孩儿从这里走过去没有?
您说的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儿?
打着一把细花雨伞。
好像……没太注意呀。
身穿青花瓷旗袍,高挽发髻的一个女孩儿。
大爷,您是在找您的孙女儿吗?
不,那是我老伴儿。
随笔
请输入
●女孩
文/吉祥花
在我还是一个女孩时,阅读了三毛的散文集《雨季不再来》,禁不住艳羡她有一个绚烂多彩的少女时代,那种心情不亚于妈妈眼里的别人家孩子,什么都好,甚至连她偏科,数学0分的成绩也觉得是一种高贵。为自己的女孩岁月平淡而感到失落、懊恼,生活中为什么不多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呢!
因为平淡,所以可记得的事微乎其微,即使记得的也是一些最普通、最大众化的日常事,大多女孩子都有的。上学是无趣的,自己没对任何学科感兴趣,成绩高低就靠老师了,老师抓得紧,成绩好一些,抓得不紧成绩差一些。玩耍也是最平常的游戏,比如踢毽子、跳绳、丟沙包……好像所有的日子皆是风轻云淡,风平浪静。
人到中年,似乎明白了一些平淡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一个叛逆的性格,听话成了自己的主基调。现在想来,这种无个性的性格倒也好,不惹是生非,不会发生奇离古怪的事让父母操心,只有岁月静好,不是说平平淡淡是幸福吗?现在想来,这幸福如“糊涂”一样难得啊!
倒怀念那个平淡日子的女孩了。无忧也无虑,无烦也无恼,无灾也无祸,而这又是现在生活的奢望。真是奇怪啊,这种思想的矛盾。曾经拥有的,觉得不够美好,当暴风骤雨来临,又怀念平淡如水。再细想,能做一个平淡的女孩,也不完全是自己有着不叛逆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自己生活在如山的父亲,如水的母亲撑起的一片蓝天下,不经受夏日的酷暑,不经历冬天的风雪,每天沐浴在春日温暖和煦的阳光之中。
唉,女孩一旦成为女人,就很难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丈夫和孩子如捆绑的软件一样,如影随形。责任和义务双重加身,肩膀上的担子变得沉甸甸,如此烦恼自是多了。生命也逐渐走向苍老,如一棵婀娜多姿的嫩柳在风雨侵蚀下逐渐成为歪根弯腰的老柳树一样,那么自然,又那么无奈。期间,丈夫和孩子高兴则女人高兴,丈夫和孩子不快乐则女人不快乐。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和气度。说不清这是女人的福气还是悲哀。总之,女人想风轻云淡,是不可能了。更多的是愁云暗淡。
女孩时,可以在父母撑起的那片天空下,轻松自在地奔跑、嬉闹,而一旦到了一定年龄,父母的肩膀不在坚硬,一切靠你自己独自承担,即使你是一个绝对柔弱的女子,也得接过他们传递过来的接力棒,如一个负重的蜗牛爬行,爬行。更没有了轻松的空间了。
这时,才真正明白作为一个女孩的日子是多么的快乐,有趣也好,无趣也罢,都是一样的幸福。于是自己常常会想会说,如若回到女孩时代,我一定会……可是,生活就是这样,快乐来了,你没有感觉,烦恼来了,你才明白已错过了快乐。女孩岁月,到底不是春草春花,年年绿,年年艳。
●女孩·甘蔗
文/岁月如歌
这人哪,有时候一说再见就不见了,我和这个女孩一别已经60年。
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1959年我上二年级。那时候北京的小学是集体吃早餐的。我姥姥总是在头天晚上给我准备好第二天要带的干粮,装在绣上了我的名字的早点布袋里。我们上学、放学都没人接送,叫上顺路的小伙伴,一路上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六点半就到了学校。进了教室,我们首先把各自的早点袋交给小组值日生,由值日生统一送到学校食堂的大笼屉里,然后开始打扫教室和门口卫生。
班里从来没有轮流值日这么一说,教室的墙面白白的,黑板两边只有课程表和小组评比的小红旗,大家不分彼此唯恐落后,教室里窗明几净天天如此。等教室卫生打扫完了,干粮也溜热了,再由值日生用保温桶领回各班,分发到每个同学手里。打开早点袋,那不同颜色的贴饼子、菜团子,还有少许馒头烙饼肉包子,各种味道汇合在一起,满教室都是扑鼻的饭香气,同学们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边静静地吃着早点,一边听老师讲那十五分钟每天都不一样的童话故事,那个美呀,就别提了!
年过了,开学了,乍暖还寒。有一天,同学们正在等着分发早点听故事,一个老奶奶挎着个竹篮子、拉着个小女孩出现在教室门口。我们的班主任沈老师忙迎了上去,把小女孩领进门来,沈老师对着全班同学说,“这是郭灵灵,大家欢迎!”热烈的掌声过后,老奶奶从怀里掏出个手绢包包,递给郭灵灵,“这贴饼子趁热吃啊,灵灵听话,奶奶走了。”郭灵灵接过来包包点点头,然后向老师深鞠一躬,坐在了教室最后一排的座位上。
新来的郭灵灵,给全班同学带来的满是新鲜感。她头发不多,除了脑后那两条细细的小辫,其余的头发总是那么凌乱蓬松,头上身上偶尔还看得见粘着的枯草。她的脸总像是没洗干净,皴的一块一块的,手背上冻裂的口子有时还渗着鲜血。她总穿着一件不合身的黑白碎花的红棉袄,一排扣袢是蓝色的,领子和袖子都磨的锃亮,袖口已经开了花。那个年代已经有了胶底鞋,可郭灵灵脚上那双藏蓝色的方口粗布鞋,鞋底比别人的厚了许多,鞋面还打了补丁。放学了,她总要把书本小心翼翼整整齐齐的放进她的花书包里,她说花书包是奶奶用一块新布亲手给她缝的。
每天,郭灵灵总是第一个到校进班,她进了教室,拿起笤帚就闷头大把大把地扫起地来,累了,脸上的汗往袖子上一抹,接着干。她胆大机灵,干什么都要和男生比,像登桌子擦玻璃这些活总抢着干。她不多说话也不爱求人,除了问个作业答个题,跟同学老师都没什么闲话可说。而别人说话时她总是目不转睛,上嘴唇咬着下嘴唇,不时掠一下耳际纷乱的头发,那坚定自信的神情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北京的夏天,又是一天太阳早早升起,到处弥漫着鸟语花香。语文课,黑板上端端正正写着“我的家”三个大字,沈老师清清朗朗的声音从教室里传来。
“我的家很大,院子里有一棵大柳树,还有几棵枣树正在开花,房前屋后有菜地有甘蔗和玉米高粱。早晨上学前我总要给小羊喂上几把草,放了学先看看我的鸡和鸭。因为修火车站我们彭庄公社搬走了,学校也拆了,我来到松林小学虽然很远,但是有了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有了新伙伴,还有热乎乎的早点和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我心里就像甘蔗一样甜。”
沈老师轻轻地放下作文本,同学们不约而同转过身来,郭灵灵在大家惊奇和羡慕的目光下,依然轻咬着下嘴唇,笑迷迷的眼睛直盯盯看着老师,脸蛋上飞过两片红云。
漫长的暑假里,我们捉蜻蜓逮蛐蛐踢足球,聚在粮店屋檐下的阴凉地看小人书。马上又要开学了,十几个小伙伴相约去郊游,去哪呢?“到郭灵灵家看看,找甘蔗去。”大家不约而同,雨过天晴午后出发。
穿过小胡同,路过煤球厂,绕过一排排库房和长途汽车站就是永定门火车站北广场,然后是行李房邮政局,再往西就是一片坟垣土岗,大家蹚着荒草,扑着蚂蚱,一路上好不开心。顺着一片片菜地庄稼地的水渠土埂过去,远远看到大柳树的身影——郭灵灵家快到了。
老旧的大瓦房,残破的干打垒土墙,谁也不知道这儿究竟是不是郭灵灵的家 ,我们绕了两圈,也没有勇气推开那两扇斜搭在一起的门板,也没看到哪里种了甘蔗。“郭灵灵说她家有甘蔗不会是瞎说吧?” “作文嘛随便你怎么写呗!” “算啦,别找了。” “你们看,这个是什么?像不像甘蔗?”有人发现了房子两旁种着的玉米和高粱,也有人上前不由分说,咔咔咔,几下子就折断了好几棵,接着,我在膝盖上把它撅成几截,分给大家都尝一尝。这玉米杆和高粱杆,虽然绿的红的一节一节的也像甘蔗,但那一丝甜味却越嚼越涩越辣越柴,柳梢上的知了安静了,院子里的小羊却咩咩叫了起来, 是折断玉米杆高粱杆的声音惊动了它们,我们这十几个孩子不敢驻足,只好悻悻而归。
蛙鸣鸟叫蝉入秋。开学十多天了,最后一排的座位一直空着,同学们正在暗里思忖,郭灵灵怎么还不来?那天下了早操,她来了。她双手提着个竹篮子,两根小辫扎着红头绳,额头和鬓角的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 穿的红布半袖衫依旧是黑白碎花,新布鞋依旧是厚底子的方口粗布鞋,她一进教室,同学们立刻围拢过来,我愣了一下,站在自己座位上迟迟没动,郭灵灵见同学们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她,随手把竹篮子放在讲桌上,赶紧解释道,“哦,我没带书包,我们公社新盖的学校开学了,我奶奶来给我办转学。” 她见同学们纷纷点头,一面掀开竹篮子里盖着的方手绢一面说,“这是我家院里种的甘蔗,一人一段大家吃啊!” 她见我还呆呆地站在座位上,顺手拿起一段甘蔗递在我手里说,“利利,这是你的,尝尝可甜了!”说完一转身摆摆手,“同学们!有空来我家玩,再见!”灵灵轻咬着嘴唇,眼睛里一闪一闪的,一溜烟儿跑出了教室。
后来,后来我也走了,转学到了山西大同我爸妈身边。从此告别了我的母校、我的小伙伴,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的学习。文革期间我再来北京,听姥姥说一个彭庄的小姑娘曾经来找过我,从此郭灵灵再也没有消息。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段甘蔗成了我一生最甜的一段回忆。
●女孩
文/马林良
“又一个赔钱货。”奶奶看见刚出娘胎的孙女,一点没有新生儿的喜悦,俨然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女孩。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当中的贾宝玉的一句话“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死鱼眼睛。”
是的,生个女孩,在我的家乡该有多抬不起头,何况我的母亲一连生了四个丫头片子。
多年以后,奶奶吃着我们买给她的她没见过没听过的水果蛋糕,身上穿着时兴的衣服时,她老年时候把她接到城里奉养直到她去世,才后悔当年自己的言行……
庆幸的是,还真供我们读书了。
参加工作的我们开始乌鸦反哺了。
挣钱不多,一样一样的从小件开始给家里添置生活用品:一日三餐用的碗筷,喝汤的汤勺,多功能电饭煲……
父亲喜欢的象棋,字帖,毛笔……母亲需要的花镜,钩针,花籽……
终于涨工资了,电视换了大的,洗衣机换了功能更全的,父母退休后把他们从小镇上接到了城里,经济原因,房子有点小,庆幸地址不错,房间格局装修挺好,父母喜欢,老父亲用“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来安慰我们。
人生地疏,我们姐妹几个有时间就领着父母在小城大街小巷里转,父亲喜欢打乒乓球,大妹夫找人办了个活动中心准入证,这样父亲就有了活动的地方;母亲没有别的爱好,父亲教她打台球,我的先生赶紧买了两个台球杆奉上,二妹二妹夫运动衣服已经购置好,小妹小妹夫给他们在老年大学报了名……
“你问问老马,他家肯定是女孩,要不他一天天总是乐呵的?”和父母一起在老年大学活动室活动的两个老人私下里聊天,一个猜测着,另一个已经问出了口。
“老马,你家几个孩子?男孩女孩?”
“四个孩子,都是女孩。”父亲大声回答,声音里是掩饰不住地笑意和骄傲。
“猜你们家应该是女孩呀,一天天你们俩乐呵的呀。”一个老人说,眼里嘴里都是羡慕。
“我家的几个孩子都没啥大出息,没有做大官的,没有发大财的,就是孝顺,不让我们操心。”我妈笑着说。
“你们老两口修来的福气呀,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你们多会生啊,四件棉袄,那就是貂皮大衣呀,华贵保暖。”一个退休老教师说。
父母不说话,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国庆节过后,父母又去老年大学活动室玩。
“老马,你家孩子回来了吗?”一个老人问。
“都回来了,可热闹了。”老爸答着招呼着球友。“你都站起来玩呀,咋坐下来了?”
“玩不动了,他妈的,这国庆节把我累得呀,孙子样啊。”那个老人说一边说一边又捶腿又捶腰。
“咋累那样?”母亲问。
“孩子都回来了,一天三顿六饭,一顿十个碟子八个碗,这几天给你忙的呀,孙子样!”老人用手搓着脸。
“孩子们干呗,你累啥啊?”老妈笑着不解。
“孩子干我还说啥呢?他妈的,四个儿子,四个媳妇,一天到晚两桌玩麻将,玩完吃,吃完玩,哗啦哗哗的闹得你呀……唉,我告诉他们了,来年不让他们回来了,哎,你们不累?”抱怨了一大通之后他问我的父母。
“不累,吃的喝的女儿女婿都买回来了,要吃啥几点吃他们说了算,不用我们老两口,我们吃现成的。”老爸老妈说。
……
“你现在享福都是享我的福,当年我生女孩你还不高兴,你要是四个儿子呀……”老妈笑着叨咕。
“先谢谢啊,还是你会生,多亏你,跟着你享福了。”老爸说着话递给老妈一杯茶。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们去看老爸老妈时,老两口笑着告诉我们的。
“四个女孩,四千金。我们是富翁啊。”父母感叹着。
●女孩
文/蜗牛
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早上吃过饭,出了家门,骑上自行车后,向南走不多远,往西拐弯儿之后,再骑十几米,往往会遇到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
她在自家门口玩儿,看到我过来,总是甜甜地笑着和我打招呼。
傍晚我回家时,路过那个女孩家,那个女孩只要在门口玩儿,同样会甜甜地笑着和我打招呼。
就这样,和女孩相遇,说话,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因为她甜甜的笑和稚嫩清脆的童音,给了我好心情。
有一天,我回家比较早,又看到那个女孩。我便从自行车上下来,把自行车停放在她家房子后墙根儿,和她攀谈起来。
我问她爸爸的名字,她很爽快地告诉了我。我又问她的名字,她说她叫玉春,接着对我说,她妈妈和家里人都是喊她“春儿”,我当即也轻轻地唤了一声“春儿”,她马上咯咯咯地笑了。我也笑起来。我又和春儿聊了几句,就起身和她告别。
听妈妈说,春儿虽然才八岁,却已经知道心疼她妈妈,经常帮她妈妈做家务。她爸爸是货车司机,常年不在家,春儿每天帮妈妈做米饭、扫地、洗碗,还帮妈妈种地。她妈妈赶集卖水果,要是赶上双休日或假期,春儿会去水果摊上帮忙。帮顾客把称好的水果装到塑料袋。年龄再大一些,春儿就帮妈妈算帐,收钱,是妈妈的好帮手。
有一次在商场,我看到一个头花很漂亮,猜想春儿戴上一定好看,就买了,回家时碰到春儿,就把头花送给了她。一开始她不肯接受,我说我过几天要把头发剪成短发,头花留着也没有用,她才满心欢喜地收下了。
结婚后,我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娘家,一次也没有见到春儿。
我不禁向妈妈打听春儿,妈妈说,春儿爸爸开车挣了好多钱,为了春儿获得更好的教育,在县城买了房子。
再后来,听说春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嫁给了一位疼她宠她的会计师,生活甜蜜而幸福。
真应了那句话: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
雨巷诗社于2014年10月21日豫章万斌创立,社员仅23人。另有雨巷诗社QQ兴趣部落1.1万人;微信圈子【唐诗宋词天天读】1.2万人;雨巷诗社交流群230人。每月定期举办“雨巷征文月赛”“每日一对”“每周同题”等特色活动,量虽不多,但每篇作品必附评语。
雨巷诗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诗社,没有大腕,没有大活动,更没有影响力,只有尘世中恬淡的一抹丁香。创社六年间,旨“捧一杯闲茶,读一首闲诗,度我一闲身。”非所他求,自得其乐而已。
雨巷诗社特别感谢高山大神群、中青诗联网、联都论坛、中华国粹网等等各界大神莅临其间开展文学讲座、点评活动,使小社增光,获益良多。
万 斌:雨巷诗社社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青楹联研究院副秘书长、联都论坛顾问
李观宇:雨巷诗社副社长、广东人,网名拙笔牛牛
马林良:雨巷诗社散文首席、吉林人,网名马大姐
何小梅:雨巷诗社诗词首席、重庆人,网名永不言弃
郝秀苓:雨巷诗社诗歌首席、天津人,网名断桥,天津作协会员
雨洒文江龙纵笔;
巷回韵响鹤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