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大草原、大风车 ——三上库伦草原之二

本文作者:李建平


上期阅读:

初入草原走亲戚——三上库伦草原之一

这次暑假有两次聚会的机会,一次是呼市的一个表妹为孩子圆锁儿,另一次便是大表妹为孩子贺大学。这些日子也是大家庭的嫡亲们大团聚的日子,每一次相聚都有相聚的理由。我在外地,很少参加亲人们的各种聚会,所以心向往之。

2017年8月8日这天,天气格外好。大舅一大家人早已经提前到达草原帮忙。大表妹从库伦来到我们家,一是来购物,主要从馍馍坊备一大些馒头席上用,二是来接我们去她家里相聚。大舅和表侄也来了,我和大舅多年没有见面了,自然十分亲切。中午简单吃了点饭,然后我们一起驰向草原,大风车近了,这回路过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到了大表妹家里,大妗子和几个表妹表弟们都早已经来到,见了面自然是格外亲热。

午后天气有点阴冷,新房的东边搭建了一个租来的小蒙古包,草原上的主人家早已宰杀了几只大羯羊和若干只自家养鸡,鸡蛋和猪肉自然不缺,羊血灌肠,黄米面油炸糕,盛情招待远方客人。办事宴用的餐车、厨房车和卧铺车还没有来到。我登上东边小山岗,一览众山小,凉风习习,风力发电场巨大的手臂依然不停地挥动,碧绿的草原有点干旱,远处的天边黑云滚动,山雨欲来的感觉。

下山来穿过院落和菜地,到达院落的西坡沟边,坐在草地之上,看着远处的乌云滚动而来,风更大了,直吹得旧风力发电机吱吱作响,荒草随风起伏,穿着半袖衫的我不由得发冷,有点不适应了。看南边草坡广大,是水刷沟流去的地方,有几道铁丝网围栏的草圐圙,目光所及之末有一座小山,隐隐约约望见山上有一座敖包。于是兴致上来,向草地低处走去,一条两轮车碾开的道路伸向不远处的风力发电场,西边草原尽头不远就是半农半牧之地了。向北的公路通向草原深处名声远扬的四子王旗大草原。

还没走到一半,阴云早已经布满了大半个西天,西北方向看到了下雨,风力更大了,空气中弥漫着雨腥味,人们调转身子赶紧往回走。还没有走到院子里,老天便天降甘霖,大雨不期而至了。夏日的草原顿时沉浸在雨雾之中,雷声大作,天色渐暗。久旱逢甘露,一时倾盆大雨,东边日出西边雨是高原特有的气候。山水从院子东西两边的水刷沟倾泻而下。顷刻间,院子好像成了一座孤岛,东边草地成了水漫滩,从一辆小轿车下流过,原来山水是从公路北很远的山上流来的。大约半个小时后,雨小了些,我们打着伞出去看水,西边的泄洪沟水势更大,山水直泻下到南边较低的草原上,远看水面白汪汪的。草原上的百草被雨水滋润,冲洗得越发碧绿发亮,攒足了劲猛长。

包头的大小姨以及表姐妹们开着两辆车从早上就出发了,正好赶上狂风骤雨,此时即将到达,我们登上东边山岗俯视整个草原,打电话询问走到了哪里,又跑到公路边去迎接远客,八位亲人来到了。雨渐渐停了,山水逐渐变成了细流,欢快地奔流着。我和一群弟弟妹妹们又登上东边小山岗,雨后的草原空气更清新了,天更蓝了,芳草闪烁着露珠更绿了,洁白的羊群归来了,晚霞映红了高大的风力发电机。

办事宴用的餐车、厨房车和卧铺车陆续从乌素图开来了,厨师们开始打开餐车,布置好餐桌和舞台,开始忙碌了。亲人们有说有笑,二舅也坐车及时赶到了。这几年几乎年年可以见到二舅,记得大前年正月初六适逢白毛糊糊天气,在二舅家住过两夜,那时候姥姥、大姨、母亲、大舅都在老家,二舅种着几十亩地,养着几十只羊,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记得前年我去包头参加同学聚会,二舅刚从老家出来在一个大酒店打工,我们一起在小姨家吃饭;半月前在呼市二清事宴上二舅当代东,发表了精彩的贺辞,之后一起到表妹家住宿;今年又在草原之上相聚一堂了。

晚饭后人们忙碌到很晚,太平开车送我们到东邻居家借宿,距离大约六里多,主家已经熄灯休息,又起来为我们布置好东屋,我和大舅、二舅、大姐夫、国栋床上两个、地上两个休息了。大姐和孙女在西屋休息,主人家的外甥正是嗷嗷待哺之时。次日还是住宿在这家人家。

人们早上起得很早,主人家正好位于几座风力发电机附近,朝阳辉映之下,巨大的柱子洁白发光,叶轮缓缓地转动,为大草原增添了不少色彩。

妹夫早早地开车来接我们回去,车子走过大风车,穿过河槽上了公路,翻过一座小山岗就到了。厨师们和亲人们忙着备好了早点,传统的油炸糕端到了餐车上为主食,外酥脆内软和,一大盘手把羊肉是硬早点,一盘凉拌鸡肉丝、一盘调黄瓜丝、一盘调豆芽菜,豆芽菜除了有豆芽还有胡萝卜丝、洋葱丝、豆腐皮佐食,大碗奶茶喝起来,白酒和啤酒都用餐车上的纸杯来喝,蒙汉结合的味道。

早餐后,有的亲人忙着干活,尚未到来的客人正在赶来的路上。因为草地羊味道鲜美,羊群出坡之前,大姐要一个羊拉回去吃,霎时间,妹夫一刀见血,一个大羯羊就被杀倒在地。牛羊都是一刀菜,大半个小时,剥皮、开膛、剔骨、清洗下水、放入冰箱,就完成了程序,待到离开时带走。

我和两个姨及表妹还有几个侄子开始游山玩水,直奔南边小山岗上的敖包。由于草原辽阔,看上去距离不远,走来却很是费事。先是开着小本田沿着草原之路前进,弯弯曲曲地走到河漫滩,那条路便一直向东南而去了,也就走了一半左右的路,一群人便弃车而行。两个姨姨向东边的草坡寻找扎蒙花去了,我们几个继续向南边山岗走去。

这一地区最近没有牧羊,大概是冬季牧场吧,雨后一夜草仿佛长出一大截,风儿呼呼地吹动着衣服,空气真好,湛蓝的天空上有洁白的云彩飘过,碧绿的草原上,鸟语花香,不时有野兔飞跃而远去,百灵鸟尽情地歌唱,仿佛在欢迎远方的客人。上坡地势越来越高,要翻过一道草圐圙的铁丝网围栏,才可以上山去,接近山顶端大家兴致更高,平日里都是高楼大厦,今天来到大草原,要彻底领略一番草地的风情。

登上山岗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敖包,是蒙古人祭祀天地和山神火神的地方,这是一个私家敖包,所以只有一座独立的敖包。这里是周围最高的地方,登高岗而远望,感草原之苍茫,远处的天边蓝天和群山相接,天地一色,风力发电场尽收眼底,气势宏伟。七层山在东北蜿蜒起伏,隐约可见牧民的聚居点和洁白的羊群,还有星星点点的马儿和牛儿。回首大表妹家,缩小了许多,人们正在忙碌。草原上视野特别宽广,几十里之外的景物尽收眼底,人们纷纷合影留念。

从敖包下来返回时走得很快,途中晓君又说起公路东北边有一处养马场,是租赁草场为赛马场驯马的,有几个阿拉善小伙子在打理一切。此时又有客人来到了,有几个蒙古族的同学,于是又驱车到了养马之地。

公路北边一个高坡之上,进入网围栏圐圙,爬上去半里地才能到达养马场。这里有三间土房子,室内是纯碎的蒙古族风格装饰,包括家具、床具和壁画,特别显眼的是正面墙上有一幅成吉思汗画像。屋子后边还有一处洗澡的地方。屋前是巨大的马圐圙,里面大约有三十几匹马,枣骝马比较多,马圐圙南边还有一排棚屋子,里面拴着四匹马。院子东边几乎没有院墙和围栏,西边马棚南侧是一座巨大的蒙古包,还有一座是堆在基座上的蒙古包零散的木条、模具和苫布,东边也有三座蒙古包,里面的陈设好像是小饭店的模样,又像是会议室,有一间可以肯定是卧室,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蒙古包内部都是黄色的基调。

我们看了一回群马在圈里,但是没有见到彪悍的牧马人,所以不能够骑马。这个地方东边就是著名的七层山,这里看起来牧草茂盛,山坡起伏较大,南边就是风力发电场,所有发电机几乎一览无余,如巨大的树木屹立在碧草之上,蓝天白云之间,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第一次看马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午饭时分,客人们来的多了,主食依然是黄米油炸糕、一大盘手把羊肉、一盘凉拌肉丝、一盘黄瓜丝、一盘调豆芽菜,烟酒自然是不缺。

饭后我们一行十人便坐上两个表妹的车去三姨家,有大姨及大姐、三姨及两个表妹、四姨及两个表妹,还有我和母亲。我是第一次来这里,虽然我家距离不远,由于上学及其他原因,不像弟弟们经常来。这里位于一道山梁的旁边,附近地层中有恐龙化石和戈壁石出产,土壤呈浅红色,属于阿麻乌素村。村西边土坯屋还有不少,新村布局在东边,红色的砖屋都成排地布局。

老屋院子很大,三间正房,东边是凉房、仓库、车库,西边是柴草圐圙,西南为羊圈和猪圈,其余还有菜园地。三姨一家人早已经外出多年,老屋经年不住人,不曾维修,屋顶局部开始漏雨。打开门,众人进入房间,一进两开,锅灶、土炕、家具一应俱全,剩余一些没有烧完的煤炭,虽然布满灰尘,人去屋空,也可以想象出昔日的光阴。柜顶上放着一张姨夫的相片。记得15年夏天我们从包头到伊旗玩,姨夫到公交站迎接我们,次日走的时候,又骑车把我们送到车站,想起这些事,令人唏嘘不堪。

从家里出来,大家又坐车到了南坡的田野里,广阔的田地中,向日葵开得正旺盛,于是人们在花下留影照相。又走到田间小路上,芳草萋萋中,老榆树下面,满是正在吐香的扎蒙花和海海花,大家弯腰开始采摘这些野韭菜花,一会儿就是满满的收获。

当我们返回草原上时,呼市的亲人们都到齐了。大家又一起走到东边的小山岗上,捡拾小石头,四下里瞭望一番。下得山来,十多人又一次开车到了养马之地。这一次有两个牧马小伙子在,阿拉善蒙古人,不会说汉语。幸亏我们晓君的同学是蒙古族,可以说几句,说孩子们要骑马,人家起初要二百元一次,后来说是嘎查书记的关系,于是降到一百元一次。马群都在七层山之北的草地上吃草,一会儿就会回来。夕阳西斜,灿烂的晚霞映照着草原,我们又一次仔细地参观了大屋和棚圈以及蒙古包。

不一会儿,马群从东北方向的草场上回来了,好像是从远古的战场归来似的,枣红色的蒙古马儿皮毛在霞光下闪闪发亮,长长的鬃毛和马尾巴引人注目。这些马以烈性的居多,马儿回圈后,小伙子们挑选了两匹比较温和的马儿,备上马鞍和笼头,牵到东南的草地上让几个孩子试骑。忽然一个孩子在跨上一匹枣骝马的时候,那马一跳一踢腾,孩子掉下马来被蹄子扫了一下,一家人吓了一跳,孩子吓坏了。

年轻的牧马人着急了,光着上身拿起马鞭,猛地跨上那马,用鞭子猛抽马背,那马使劲翻腾,始终不能将小伙子翻下马背来。小伙子好像粘在马背上一样,继续用鞭子抽打枣骝马,马儿狂奔起来,一溜烟又返回了七层山那边,大约10分钟之后,小伙子骑马飞奔回来,那马身上已经渗出汗珠,驯服多了,小伙子在马上得意地拉着缰绳转来转去,好似从战场上远征归来的勇士,尽显剽悍。

马儿跑远的时候,牧马人又换了一匹温和的白马让孩子们骑,霞光的金色余晖洒满了草原,蓝天白云下的大风车缓慢地转动,孩子们愉快地体验马背上的感觉,草原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待到大家兴尽而归,已是华灯初上,各方亲戚朋友、当地乡邻以及蒙古同胞们都准时到齐,小汽车停满了屋前房后的山坡上。待餐车就绪,司仪到位,为晓君祝贺升学的卯夜席就正式开始了。

餐车里高朋满座,有点闷热,外边却是清凉的世界,需穿外套。西边和中间三排座区是汉族亲戚,东边一排是近邻的蒙古族同胞,长方形的餐车里,大约坐了十六桌客人,大家欢聚一堂,嘹亮的歌声唱起来,醇香的美酒喝起来,大块的手把肉吃起来。音乐声一响,司仪指引下,大表妹一家齐登台进行例行的程序。晓君和同学们唱了许多欢快的歌曲。客人大多来自草原以及市区,最远还有深圳的亲人。

妹夫们邀我共座一桌,有俊峰、勇江、宇天、陈建、海兵、太平、鹏飞、国栋等人,平时聚的机会不多,此时共同举杯,一杯酒下去,热汗就出来了,尽管开着小窗户,也不由得去门口透气。桌子上摆满了鸡鸭鱼羊猪各色肉菜,绝对都是佳肴冷热硬菜,主食是馒头,这些都不要紧,烧酒喝起来才有气氛,酒不过三巡,主人就开始敬酒让酒。妹夫过来让一圈酒,他的三妹过来让酒,几乎每人都碰一杯,这么多桌子,得多大的酒量!表妹却说不要紧。

酒席上高朋满座,佳肴菜品摆满饭桌,菜盘子几层重叠,生活水平提高,往往饮酒的少了,喝沙棘饮料的多了,菜几乎吃不到一半,尤其是肉类吃得很少,蔬菜几乎吃尽了,亲人们互相说话,交流感情,沟通有无,成为主流。我喝了几杯酒,热得受不了,尝了几块手把肉,一块油炸糕,便过去和舅舅姨姨们坐谈一会儿,为他们合影留念。

夜色正佳,音乐味浓,外面有点冷,人们酒足饭饱,近处的亲人邻居们起身开车离去,还有几桌客人继续喝酒,还有的年轻人精神十足,准备通宵达旦娱乐。

太平将屋前早已将备好的一大堆篝火点燃,通红的篝火将草原的夏夜照得通明,年轻人聚拢过来,围绕着篝火,手牵着手,载歌载舞,把这个晚宴推向了又一个高潮。篝火晚会为亲人们进一步增进了感情,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旺火寓意着人们兴旺发达,这就是各族人民都热衷于篝火晚会的文化意义吧。

夜色阑珊,客人们兴致欲浓,几个海量之人回到西头小屋又重整旗鼓,将出酒菜,再把盏划拳,喝起酒来。其余人等,有的在大屋说话,有的在蒙古包内喝茶,还有的在卧铺车上歇息了。

夜深了,太平又把我们几个人送到邻居家借宿,这次人家又腾开一间屋子,四姨和大姐他们也过来休息。

8月10日早上,霞光满天洒满了草原和大风车,空气清新,草原上越发碧绿可爱,百灵鸟婉转地鸣唱着动听的歌声。大妗子熬了小米粥,二舅他们几个把早点及手把肉端上了饭桌。大家吃过早饭,纷纷合影留念。我们大家庭所有成员合影留念,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上,大家族的亲人们,团聚在大风车下,蒙古包之前,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之后亲人们分路告别草原,二舅坐上红红的车向西顺路回了老家,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分乘六辆小车向东南而行,穿过众多的大风车,过丁计河、小义发泉,路过大义发泉上山捡玛瑙。亲人们把我和母亲送到家,小坐一会儿,便开车上了铁库线,直奔辉腾锡勒草原去了,他们将在辉腾梁上游玩一番,然后向南转G7高速公路返回呼市、包头。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现在定居于山东。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楚楚

校对:图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