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七 史记辨惑九 疑误辨

    郦生说髙祖复立六国,后张良发八难,古今称颂以为羙谈。窃尝有所疑焉。彼其言曰: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武王伐纣而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此论甚疎。夫桀、纣已灭,然后汤、武封其后,而良云度能制桀死命、得纣之头,岂封于未灭之前耶?且汤、武所以封之者,重絶人之世耳,非以计其利害也,奈何其以项籍之命为此哉?郦生所以说帝者,特欲系众人之心,庶几叛楚而附汉耳,非使封诸项氏也,奈何其以汤、武之事,势相较哉?汤、武虽殊时,事理何异,制死命与得其头亦何以分而列为两莭,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此本三事,而良并之者以其一体也。至于倒置干戈,休马放牛,独非一体乎,而复析之为三,何哉?班氏颇见其非,而乃并汤、武事为一,而但云度能制其死命,岂以死命字不属桀、纣而属其后欤。然终与项籍事不类也。既以汤、武为一事,故又分楚,唯无疆以下为第八节,盖二书已自参差矣。近世胡寅谓是时,髙祖未称尊,而子房呼陛下,作史者之过也,然则八难之目,安知其无误耶?
    汉书:老父相、吕后及二子皆贵,及见髙祖曰:卿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如淳曰:以或作似。颜氏破其说,当矣。然史记正作似,岂误欤。
    郦生既自有传,而朱建传后又叙生初见沛公,及下陈留事,大同小异,而词颇浮夸,此必禇先生辈附入之,犹田仁之类也。
    汉文以公主嫁匈奴,使宦者中行说传之,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汉书但云必我而无行字,此恐错误。若曰为汉患者,必我也。或云必我行为汉患矣,如此乃顺。
    司马相如传赞云,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莭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前汉书全引此语,子(予)尝疑之。按迁传,虽不着其死之岁月,然去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则其死不过在昭、宣之间耳,而雄以成帝元延之初,始自蜀游京师,年七十一,卒于王莽天鳯五年,逆而推之,宣帝之二十年,雄乃始生,迁著书时安得雄之言乎?是必孟坚所续,而后人误附于史记耳。
    公孙宏、主父偃赞云,公孙宏行义虽修,然亦遇时,汉兴八十余年矣,上方卿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宏为举首,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举首字下意似不足,岂有阙文乎?
(0)

相关推荐

  •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逯宏先生文章《论周人对...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逯宏先生文章<论周人对商汤历史地位的重新建构>.文中提到,成汤不是商人所祭祀的先祖中地位最为显赫的,比如,甲骨文中祭祀祖乙和上甲的材料都比大乙多.因此,从甲骨文中,看不出 ...

  • 一个人不可太过于迷信自己的经验,否则就容易自食其果

    不要过于迷信 你 的 经验 验 一个人不可太过于迷信自己的经验,否则就容易自食其果. 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你以往的经验或者可以成为你的指路明灯,但绝对不会是百试不爽的万能钥匙 ...

  • 汉初统治者青睐黄老之学,仅是因为它主张“清静无为”吗?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见经过暴秦苛政峻法的统治和秦末的战争,汉王朝草创之时社会经济民生 ...

  • 请问,夏商周三代各有多少年?

    "夏商周三代工程"是个巨系统,先秦历史又是千古之谜,要真的完全知晓它还真的不容易,所以在求证它的过程决不可轻敌,虽曰:无限风光在险峰,然高处不胜寒,西玛雅拉山的神女峰不是轻易可登的 ...

  • 民间故事:张良四计助力刘邦打天下(作者 王如坤)

    张良做刘邦的老师,跟随刘邦打天下.定天下,出了不少良策,为汉业出了汗马功劳,受到天下人颂扬. ⑴脱险计  项羽把函谷关攻下,带领大军长驱直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刘邦听说项羽攻破函谷关,不敢留 ...

  • 《史记》犯大错,成汤不是商族血统,而是大禹之后人

    <竹书纪年>:夏桀"十五年,商侯(成汤)履,由(河南商丘)迁于亳(安徽亳州)"后人常错把成汤侯当作"成汤帝元年".所以定商殷为629年,多出20年.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一 史记辨惑三 取舍不当辨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一    史记辨惑三    取舍不当辨     迁史之例,惟世家最无谓.颜师古曰:世家者,子孙为大官不絶也:诸侯有国称君,降天子一等耳,虽不可同乎帝纪,亦岂可谓之世家.且既以诸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三 史记辨惑五 文势不相承接辨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三    史记辨惑五    文势不相承接辨     吕不韦使华阳,夫人姊说夫人,曰: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早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嫡子,子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 史记辨惑二 采摭之误辨下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    史记辨惑二    采摭之误辨下     左传昭公二十年十月,齐景公疥,遂痁,期而不瘳.梁邱据与裔欵言于公,曰:吾事鬼神豊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是祝史之罪也,盍诛祝史?晏子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三十七 文辨四

        古人或自作传,大抵姑以托兴云尔,如五栁.醉吟.六一之类可也.子由着颍滨遗老传,歴述平生出处言行之详,且诋訾众人之短以自见,始终万数千言,可谓好名而不知体矣.既乃破之以空相之说,而以为不必存,盖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七 臣事实辨上

        扬子以子胥鞭尸藉馆为非,东坡曰:父不受诛,子复雠,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子由论之则不然,曰:士不幸至此,不足以言功名矣,而至鞭旧君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一 诸史辨惑下

        赵禹传云,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谢务在絶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此当以不行报谢为句,而师古以报谢属下文.予固疑之,及读三刘汉书,既已刋正矣.     霍禹怨宣帝曰:大将军坟墓未干,尽外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 诸史辨惑上

        五帝之名,史记以黄帝为首,书序以少吴(昊)为首,其说不同.要之少昊,黄帝之子:颛顼,黄帝之孙:帝喾,黄帝之曾孙,而尧帝,喾之子也,初皆传之子孙,至于尧.舜,其子不肖,不足以付大器,乃始有禅让之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九 史记辨惑十一 杂辨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九    史记辨惑十一    杂辨     郑荘公称其母为姜氏:陆生,晁错父,称子为公,皆于义不安.殆邱明.子长之失,未必当时本语也.     楚世家云,荘王围郑,郑伯降楚,羣臣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八 史记辨惑十 史记用而字多不安今畧举甚者

        齐世家云,郄克使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晋世家云,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景公时而赵盾卒,平公十二年而赵武为正卿.荀卿传云,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鲁仲连传云,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长平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