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清、透、滋三法治里热实证

李士懋 国医大师

·清法就是直折火热,将火热消于无形之中。有热邪,则寒凉乃必用之品。但由于热邪程度不同,所以用寒凉清解之时,既要防止病重药轻;又要防止过于寒凉,冰伏气机。

·透法,其实质就是“火郁发之”。凡能畅达气机,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者,皆谓之发。祛其壅塞是方法,是手段;展布气机是目的,是结果。只有气机畅达,方能使郁闭于内的火热之邪透达于外而解。

·滋法主要是指补养津液,从而促进气机调畅,将内在的火热宣透消散的方法。滋阴不仅适用于温病,对于任何里热实证尽皆适用,轻者肺胃津伤者,多取甘寒之品以清热生津;重者,肝肾阴亏者,多取甘寒、咸寒、酸甘,甚至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真阴。阴竭阳越者,还要伍以酸敛潜镇之品,以防阳脱。

里热实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故掌握治疗里热实证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必要。国医大师李士懋温病治则“清、透、滋”和“火郁发之”两大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详细论述里热实证的具体治疗方法。

清法

清法就是直折火热,将火热消于无形之中。李士懋所说:“既有热邪,故当清之,此即热者寒之。”

以湿热证为主者,临床主要采用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方剂加减,代表药物是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茵陈、苦参、生地榆等。要注意这些药物比较苦寒,应用不宜过大过久,防止出现两个弊病:一是冰伏气机,导致汗、小便、大便、血液等排泄和运行不畅,反而使火热无外出之路;二是苦寒伤胃,导致脾胃虚弱和气失升降,病由实转虚,更不利于火热外出。

以火热证为主者,临床主要采用白虎汤等方剂加减,代表药物是生石膏、知母等。这些药物也比较寒凉,尤其是生石膏很容易导致腹泻。临床应用时也不宜过大过久,防止寒凉导致的上述两个弊病。

李士懋说:“有热邪,则寒凉乃必用之品。但由于热邪程度不同,所以用寒凉清解之时,既要防止病重药轻;又要防止过于寒凉,冰伏气机。”

透法

透法就是祛除壅塞,展布气机,给火热以出路的方法。壅塞的原因主要包括外感邪气、小便不畅、大便不畅、食积虫积、肝郁气滞、瘀血阻滞、湿邪内阻、痰邪内蕴、饮邪内停等邪气。要根据壅塞之因,恰当地使用解表散邪、清利小便、通利大便、消积杀虫、活血化瘀、清化湿邪、清化痰邪、消逐饮邪等方法将壅塞祛除,气机调畅,以利于里热透发消散。李士懋说:“所以在清解时,要视其兼邪,或伍以化湿,或伍以化瘀,或伍以消导,或伍以通下,或伍以表散等。壅塞除,气自展布,热自透达而解。”

透法,其实质就是“火郁发之”。 李士懋先生说:“'火郁发之’,王冰以汗训发,失于偏颇。发之,固然包括汗法,然其含义远比汗法要广。凡能畅达气机,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者,皆谓之发。张景岳喻之'如开其窗,揭其被,皆谓之发’。如何使其气机畅达?原则是赵绍琴教授提出的:'祛其壅塞,展布气机’。祛其壅塞是方法,是手段;展布气机是目的,是结果。只有气机畅达,方能使郁闭于内的火热之邪透达于外而解。”

解表散邪透发火热

解表散邪透发火热,就是运用辛温、辛凉和辛平解表药解表散邪和开发腠理,从而使里热透发于肌表而消散的方法。该法主要适用于里热实证伴有表证,主要包括里热实证伴有外感风寒、里热实证伴有外感风热、里热实证伴有外感风湿三种类型。

里热实证伴有外感风寒。该型即是平时所说的表寒里热证或寒包火证。由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所致。其临床表现一方面是恶寒发热、打喷嚏、流清涕、身体疼痛、无汗或局部汗出等外感风寒表证,另一方面是咳嗽气喘、鼻翼翕动、咽喉红肿疼痛、心烦急躁、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干燥、脉浮紧数有力。

治疗可用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防风通圣散等方剂加减。其中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川芎、生姜等辛温药物解表散寒、开发腠理,有助于里热透发消散。但是,该类药物辛温燥热雄烈,故应用时不宜用量过大,防止辛温助热和损伤正气。

里热实证伴有外感风热。该型也可由外邪传里化热而表热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热邪所致。其临床表现一方面是恶寒发热、打喷嚏、流浓涕、身体疼痛、无汗或局部汗出等外感风热表证,另一方面是咳嗽气喘、鼻翼翕动、咽喉红肿疼痛、心烦急躁、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干燥、脉浮数有力。

治疗可用银翘散、桑菊饮、升麻葛根汤、小柴胡汤等方剂加减。其中金银花、连翘、薄荷、僵蚕、蝉衣、牛蒡子、升麻、葛根、柴胡、桔梗、淡豆豉等辛凉或辛平药物解表散热、开发腠理,有助于里热透发消散。叶天士《温热论》有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夹风则加入薄荷、牛蒡子之属,夹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里热实证伴有外感风湿。外感风湿要注意区分外感风寒湿和外感风热湿两种情况。里热实证伴有外感风寒湿表现为肢体困重麻木、酸楚疼痛、关节僵硬肿大、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伸屈不利、遇寒加剧、得热痛缓、心烦、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疗可用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九味羌活汤、程钟龄《医学心悟》蠲痹汤等方剂加减,其中麻黄、桂枝、细辛、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青风藤等药物祛风散寒除湿通痹,经络通畅,有助于里热透发消散。里热实证伴有外感风湿热表现为肢体困重麻木、酸楚疼痛、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心烦、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疗可用薛氏4号通络熄风方、吴鞠通《温病条辨》宣痹汤等方剂加减,其中威灵仙、秦艽、萆薢、虎杖、汉防己、豨莶草、桑枝、钩藤、雷公藤、地龙等药物祛风清热除湿通痹,经络通畅,有助于里热透发消散。要注意的是,辛温发散躁烈、过分苦寒、有毒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细辛、制川乌、制草乌、秦艽、萆薢、虎杖、汉防己、青风藤、天仙藤、雷公藤等用量不宜过大过久。

清利小便透发火热

清利小便透发火热,就是借助利小便导热下行的方法将内在的火热透发消散出去的方法。该法适用于里热实证伴有小便排泄不畅者,主要包括火热内蕴证和湿热内蕴证两种。

火热内蕴证。火热下移尿道膀胱导致小腹胀痛、尿道灼痛、小便黄赤,甚至尿血。耗伤津液则导致小便涓滴量少,甚至癃闭。方剂可选用六一散等方剂加减,药物有滑石、生甘草、竹叶、通草、灯心草、白茅根、芦根、怀牛膝等。通过清利小便,调畅水道气机,有助火热透发消散。注意该型主要选用甘淡寒药物为主,既能导热外出又不伤阴。本证清利小便的目的不是为了清热利湿,故不用苦寒燥湿药物。

湿热内蕴证。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则导致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可用八正散、石韦散、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方剂加减。药物如萹蓄、瞿麦、车前子、冬葵子、滑石、龙胆草、栀子、木通、萆薢、虎杖等。如果伴有结石,可选加海金沙、鸡内金、郁金、石韦、穿山甲、王不留等药物排石化石。通过利湿,调畅水道气机,有助于火热透发消散。其中龙胆草、木通、萆薢、虎杖等苦寒药物用量不宜过大过久,防止苦寒冰伏气机和损伤脾胃。

通利大便透发火热

通利大便透发火热就是通过保持大便通畅,借助大便使内在的火热透发于外而消散的方法。该法适用于里热实证伴有大便排泄不畅甚至大便秘结者。

大便排泄不畅甚至大便秘结者,此时通利大便透发火热是治疗里实热证的重要方法。若大便不通,徒清其热,往往疗效不显或热虽退,旋又复燃。临床可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凉膈散等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通便不一定非要等到大便秘结时才用。只要大便有排泄不畅之感,即可酌情选用适量的大黄、芒硝、番泻叶、决明子、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导热从大便而出。明代吴又可曾指出下法不仅仅是为了逐粪,更重要的是为了通塞和逐邪。通塞,就是疏通胃肠气机;逐邪,就是给火热以出路。

消积驱虫透发火热

消积杀虫透发火热,与通利大便透发火热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形之物非仅指胃肠之大便,通指一切胃肠的有形之物,常见的有宿食停滞与虫积。对于小儿高热不退,要重视食积和虫积的诊察。

里热实证兼食积。临床可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逆、口臭、矢气臭、舌红苔黄厚腻、脉弦紧有力等。消导食积,腑气通畅,火热则有外出之机。可用保和丸、木香槟榔丸等方剂加减。药物有生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谷芽、鸡内金、大黄、厚朴、枳实、枳壳、木香、香附、砂仁、青皮、陈皮、槟榔、莱菔子等。

里热实证兼虫积。临床可见脐腹作痛或右上腹钻顶样疼痛、时发时止、面生干癣样白色虫斑、睡中磨牙、耳鼻作痒、喜食异物、下嘴唇内侧有红白疹点、白睛上有青灰色斑块、舌苔剥落,脉象乍大乍小等。驱虫杀虫,腑气通畅,火热则有外出之机。可用《通俗伤寒论》连梅安蛔汤加减。药物有使君子、乌梅、槟榔、川椒、雷丸、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鹤虱、榧子等。

疏肝解郁透发火热

疏肝解郁透发火热就是针对肝郁化火加以治疗,从而气机调畅,将内在的火热宣透消散的方法。

肝郁化火证可见情志急躁易怒、胸闷痛、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治疗不仅要清肝火,更要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给火热以出路。方剂可选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小柴胡汤、四逆散等方剂加减。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香附、川芎、枳壳、佛手、甘松、九香虫、香橼、玫瑰花、陈皮、青皮、玫瑰花、绿萼梅、川楝子、元胡等,配伍连翘、栀子、蒲公英、夏枯草、菊花、决明子等清泻肝火。

活血化瘀透发火热

活血化瘀透发火热法,就是针对瘀血加以治疗,从而气机调畅,将内在的火热宣透消散的方法。邪热过盛或久恋,耗伤阴津,导致血液黏稠而为瘀血。瘀血阻滞,气机不畅,反过来又会加重火热无外发之机。故活血化瘀,调畅气机,火热则有外出之机。古代名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中之用丹参、赤芍、丹皮,即是此意。

活血化瘀法虽然与解表散邪、通利小便、通利大便、除湿化痰等诸方法不同,但其又与这些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血液流通活泼,则腠理易开、小便易利、大便易通、湿邪易除、痰邪易化,火热借助汗液、小便、大便等通道透发消散于外。故活血化瘀法,可广泛配伍诸法之中,有利于各法更好发挥透发火热之作用。

选用的活血化瘀药物要以凉性或平性为佳,具体药物如丹参、郁金、赤芍、丹皮、小蓟、大蓟、槐花、生地榆、侧柏叶、苎麻根、羊蹄、紫草、紫珠叶、藕节、益母草、王不留、川牛膝、地龙、地鳖虫、水蛭、穿山甲等。

针灸科放血疗法也有助于促进血液的运行,可归属活血化瘀透发火热之范畴。穴位可选少商、耳尖、十宣、大椎、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等点刺放血,放血量宜稍大为佳。

清化湿邪透发火热

清化湿邪透发火热就是针对湿邪加以治疗,从而使气机调畅,将内在的火热宣透消散的方法。湿与热合,难解难分,气机阻塞,热无出路。除湿畅达气机,火热自易透发消散。清化湿邪除苦寒燥湿法外,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寒利湿、宣肺化湿、行气利湿等方法都可以看作透法。

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白豆蔻、石菖蒲、郁金、大豆黄卷等;渗湿利湿如六一散、通草、竹叶、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生薏米、车前子、冬葵子、扁蓄、瞿麦等;苦寒利湿如木通、栀子、萆薢、虎杖、鱼腥草、败酱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金钱草等;宣肺化湿如桔梗、杏仁、枳壳、瓜蒌、薤白等;行气利湿如厚朴、半夏、草果、槟榔、大腹皮、枳壳等。

湿热相合,热邪蒸腾湿浊容易朝着酿痰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常常伴有津液的不足,也就是常说的湿热伤阴。在这种情况下,淡渗利湿和辛温行气利湿药物不宜多用或暂时不用,防止伤耗津液导致湿浊更为黏稠阻滞气机,火热更加难以透发。

清化痰邪透发火热

清化痰邪透发火热就是针对痰邪加以治疗,从而气机调畅,将内在的火热宣透消散的方法。不仅湿邪易阻气机,痰邪胶固更易阻滞气机。若见头晕目眩、胸闷胸痛、腹胀纳呆、咯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者,即为痰热内阻证。治疗当重在清痰,给火热以出路。

治疗痰热内阻的方剂可选用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方剂加减。药物以清热化痰药物为宜,如瓜蒌、天花粉、浙贝母、胆南星、远志、石菖蒲、竹沥、竹茹、天竺黄、桔梗、莱菔子、葶苈子、海藻、昆布、金荞麦、黄药子、青礞石等。

消逐饮邪透发火热

消逐饮邪透发火热就是针对饮邪加以治疗,从而气机调畅,将内在的火热宣透消散的方法。

饮邪包括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四类。饮邪多见寒证,主要由脾肾阳虚,水饮不化所致。治疗的方法是温化水饮、行消开导。但在临床上确实也可见热饮证,其表现除上述饮证表现外,伴有舌红苔水滑、脉弦。这时,治疗的方法要重视导饮外出,调畅气机,给火热以出路。方剂可选用五苓散、小半夏茯苓汤、己椒苈黄丸、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泽泻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剂化裁,根据病情可适当少用或不用温散药物,如麻黄、桂枝、半夏、干姜、细辛等。同时,配伍金银花、连翘、栀子、赤芍、丹皮、蒲公英、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清热药物。

滋法

滋法主要是指补养津液,从而促进气机调畅,将内在的火热宣透消散的方法。李士懋说:“滋阴是温病治疗的一大法门,轻者肺胃津伤者,多取甘寒之品以清热生津;重者,肝肾阴亏者,多取甘寒、咸寒、酸甘,甚至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真阴。阴竭阳越者,还要伍以酸敛潜镇之品,以防阳脱。”此论不仅适用于温病,对于任何里热实证尽皆适用。

火热内盛,最易伤耗津液。笔者认为,养阴生津不仅仅在于补养正气,其实质也为透发火热的重要手段。养阴生津有四个作用:一可助汗源透发火热;二可助小便透发火热;三可助通便透发火热;四可助活血透发火热。白虎汤之用知母,竹叶石膏汤之用麦冬,清营汤之用生地、玄参、麦冬,犀角地黄汤之用生地,清瘟败毒饮之用生地、知母、玄参,导赤散之用生地,龙胆泻肝汤之用生地、当归,清胃散之用生地、当归,玉女煎之用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等,均可视为养阴生津以透发火热的典范。

根据以上认识,养阴生津贵在早。不要等到口大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时再用养阴生津法,更不要等到舌红干裂甚至少苔无苔、脉细数无力等阴液亏虚证才补津养液。在病情仍处于实证的时候,只要出现了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小便量少、大便偏干、舌苔干燥等津液亏少的苗头时,就要考虑补养津液。要充分认识到,养阴生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扶助正气,更重要的是为了调畅气机,给火热以出路。

验案举例

李士懋善于应用秦伯未增补的汪昂《汤头歌诀正续集》达原饮加减除湿透发火热。曾治张某,男,40岁,突发外感高热,体温波动在38.6~39.2℃。清晨体温多在38.6℃左右,上午10点钟后骤然高热达39℃以上。中西医治疗一周余未见显效。

乃请李士懋会诊,教授根据其头面汗出而黏、胸脘痞满、舌红苔黄腻而厚、脉濡软等症状,诊断为湿热遏伏膜原证。方用达原饮加减:柴胡、黄芩、半夏、石菖蒲、常山、知母、芍药各10克,草果、槟榔、厚朴、枳实、青皮、陈皮、远志、青蒿各6克。3剂后热退身凉,后给予清化湿热方剂调理而愈。

李士懋说:“邪伏募原,表里阻隔,高热恶寒,汗出,头身痛等,非一般芳香化湿所能胜任。达原饮中常山、草果、厚朴、槟榔等,溃其募原伏邪,石菖蒲、青皮开痰下气,黄芩、知母和阴清热,甘草和之。对于湿热蕴阻高热不退者,达原饮疗效非常显著,常可1~2剂即退热。该方较之藿香正气、三仁汤、六合定中等方雄烈。

余掌握此方的应用指征有二:一是脉濡数,或濡滑数大,必见濡象。濡即软也,主湿,非浮而柔细之濡;二是苔厚腻而黄,或厚如积粉。见此二证,不论高热多少度,恶寒多重,头身痛多剧,或吐泻腹胀等症,皆以达原饮加减治之,每获卓效。”在李士懋教授经验的指导下,笔者也曾经治愈过两例高热不退、舌苔黄厚腻浊、脉濡软之患者,真是效如桴鼓。

(0)

相关推荐

  • 都是解表药,麻黄汤与桂枝汤如何选?

    麻黄汤和桂枝汤是两个常用的经典方剂. 尽管两个方剂都属于解表剂. 但两方剂在功效上存在差异,具体选用时,还须区别对待. 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 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于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辛温解 ...

  • 麻黄汤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治疗这8种疾病

    麻黄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名方,是发汗解表的主要方剂.麻黄汤,用麻黄.桂枝及杏仁,开腠理,通畅营卫,宣肺气. 医圣的麻黄汤,为以后的医家们,解决了发表散寒用药的思路和组方结构. 由于发汗解表作用比较 ...

  •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袭表,以寒邪为主)/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袭表,以寒邪为主)/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国医大师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日呕吐不止,水入即吐,饮食俱废.伴腹痛.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胃病泡茶小方

    -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验方仅供参考学习,中医重在辩证论治.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 ...

  •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温病只需掌握一条要义

    导言:本文是国医大师李士懋和其夫人田淑霄对赵绍琴赵老的温病学术思想进行的探折,作者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而治疗温病必须宣展气机,透邪外达,不可陡执清热养阴,以遇伏气机. 宣展气机解郁透邪 ...

  • 国医大师李士懋:黄芪的常用配伍处方

    经方学堂 2019年04月15日 · 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李士懋,河北中医学院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临床善于治疗心脑血管.肿瘤等内科杂病.笔者曾有幸随先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用补中益气汤出神入化,是掌握了这一点

    小编导读 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先生有一首名方叫"补中益气汤",是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而通过甘温之法所除的"热"就是"阴火".在临床上,&quo ...

  • 国医大师李士懋常用方剂:神奇的乌梅丸

    X最近发现治疗上有火下怕冷的中药--乌梅丸,是张仲景的方子,太深了,太神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中医书友会第108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导读:乌梅丸是一张名方,中医书友会此前发过多篇谈及乌梅丸 ...

  • 国医大师--李士懋揭秘西医治疗高血压内幕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震撼!国医大师揭秘西医治疗高血压内幕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高血压,可使原发性高血压诸症痊愈,扭转高血压慢性病的发展,可见中医眼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火郁证的辨别与治疗

    华医世界 图*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 火郁证,或称为热郁证,是指内火壅闭不出,火热燔烈炽盛,从而表现出一派内火滞闭之症,但同时,又可兼见怕风恶寒,鼻流清涕,头痛等外寒之症. 其不同于一般火热症状之全身热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薛生白《湿热论》

    再析薛生白<湿热论>传变规律 薛氏<湿热论>"包括湿温及暑温,为湿热病莫基之作.然对其传变规律,后世没不彰,甚至误认为条文排列错杂,无规律可循,而予重新编排. 薛氏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