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土牧尔台中学【十】
〓 第 1605 期 〓
作者|王志成 编辑|王成海
“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需要再买,可加微信
难忘的土中,难忘的土牧尔台,那确实是象许多老同学讲述的那样,是养育我们的一方热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待过的地方,记忆更加犹新,感情分外浓厚。多少年来,天天想,夜夜想,母校成为自己一份挥之不去的牵挂。
初中毕业后,我一共回过三次土中。第一次是一九六三年中考前夕,我和一些同学放下生产队劳动的锄头,前往母校赶考。那时我们刚刚离开母校一年,觉得变化不大,我们复习功课吃住学习等都在毋校,许多老师,校友甚至食堂的炊亊员还是原班人马。街道也没大变化,学校里的几辆花轱辘拉水車照样来来往往,以至街道的土马路上和校园内的两道平行铁轮车碾压的车辙沒有变。有变化的一点是学校正在安自来水,我看到食堂的锅台上安上了水龙头,外面的土方工程还没有完结,从什么地方引水,我不大清楚。和我同时去复习应考的往届生不少,我看见有我班的纪宏亮等。纪宏亮是阿贵图人,他也是应推荐报考内蒙农校的,遗憾的很他落榜了。久别重逢,又是同班同学见面,高兴极了,我们相互讲述了各自一年来的学习,生活和生产情况,现在又重新坐到一起迊接新的挑战,又兴奋又紧张害怕。兴奋的是有了知音一一同班学友,害怕的昰考试。
undefined
说实话,我们初中毕业的回乡第一天,就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我那时年令小,干不了大人活,队里照顾编入妇女小组,我们后山地区天气冷凉,无霜期短,署假回去还能赶上锄糜子,搂山药(培土)等活,不久到八月中旬就拨麦子,割莜麦,起山药等一系列农活接踵而来,一直到封冻。歇冬以后第二年四月份又开始新的一年耙嬷播种......
在队里劳动,每天挣五六分工分,每个工(十分)分红三四角钱,人囗多的连囗粮也挣不回来。那时候人犯傻,头年考不上不懂得继续补习来年再考,大人们也不管此亊,就知埋头苦干挣工分。因此在这一年中书都没有翻一页。在中考前约七八天,我带上旧课本慌慌张张回到土中,没明没夜抓紧复习,虽然只考语数政治三门,但也有不少新内容,如政治课复习什么修正主义,赫鲁晓夫三和一少等新内容。由于过分的紧张和劳累,有一天在宿舍里站着背课,突然晕倒在地,立即醒来后有惊无险,没有硑伤,大夫说是用脑过度,体力不支是虚脱.......
考试结束后,大约是八月中旬,我和社员们正在地里搞秋收拔麦子,有人从大队回来给我捎来一封信,沉甸甸的,折开一看,是一张内蒙古农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份热情洋溢的祝贺信,是农校教导处李宜龄老师手工钢板刻的,美术字写的很漂亮......
第二次回土牧尔台是一九九五年。那年我回老家探亲,大约正月初几,天气还是那样寒风凛洌,我和我的两姨兄弟坐火車到土牧尔台玩耍。那里有我两姨妹妹,妹夫也在装卸队上班,住装卸队家属区。虽说是玩耍,可我内心里是想去看看土镇,看看阔别三十二年的母校土牧尔台中学。三十多年了,土中外表变化不大,只是校门由西南角挪到正南方位,与校园建筑中轴钱连成一线。学校放寒假,只有门卫看守着大门。我回到原十七班教室前,久久张望,还是原来那样的砖木结构起脊房,门窗也几乎是原样的,院前还是那样的宽敞,是我们课间唱歌、跳舞、游乐、谈笑的好地方。我一动不动地矗立在那里,思绪万千,回忆那峥嵘的青葱岁月,想念那些顽皮可爱的同学,这是我们三年同窗共渡最美好的时光,这是我们一生记忆中最美丽风景......
undefined
三十多年了,土镇变化不小。原来土坯房,不少变成了砖瓦房;原来主要街道没有变,但原来是沙土路,现在变成柏油路,而且东西与南北,条条大街多宽广;原来一出西南大门靠西北部的有一个坐西北,面向阳的门市部没变,百货公司没变,火車站房没变.......
站在学校的南大门向东眺望,一条宽广的柏油马路直通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区,有人说是土牧尔台皮毛皮革城,这里是草原皮毛肉的重要集散地,交易中心,是改革开放的丰硕之果,必将为后旂的百姓带来超越古代千万倍的福祉,土牧尔台成为新时代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十多年了,铁路上那囗自来机井没有变。我们专门到井边仔细观看,拉水担水的人稀稀拉拉,虽不是过去车水马龙,但还是不少。数九季节,井口旁形成的冰坡还是很陡很立的,一不小心也会摔跤子的。这囗井,曾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是全镇人民的救命井,饮水思源,回想我们在校时有时缺水,干渴难耐,同学们深夜聚集在厨房后面,用四五米长的橡胶管子,伸入室内水池,利用虹吸的原理,用嘴吸水,当装满铁皮水壶后,那高兴的样子,溢于言表,真是滴水贵于油啊!我在水井旁捧了一捧井水尝尝,还和三十多年一样,那样的甘甜,那样的清凉.,那样的沁人心脾……
三十多年了,这口井以她清澈的甘泉,哺育了土镇人一代又一代茁壮的成长。在外漂泊的土镇儿女,第一想到的就是这眼水井,她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永志不忘的乡愁……【未完待续】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郑重提示:由原创文学公众号“老事旧人”创刊人王成海先生卧病三年多写作的乡土散文集《故乡,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在众多读者朋友的鼓励下终于出版了,截止目前还剩最后300本。该书由作者2017年到2019年三年间写作的三四百篇乡土散文中精选的99篇集结而成,近400页,30万字,著名书法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田滋茂先生为该书作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由于读者多为平台粉丝,所以定价低廉,仅仅48元,外加快递费8元,共56元,就可以买到一本由作者亲笔签名的《故乡》,长按下面二维码加老事旧人微信,留下具体地址、姓名和电话购书。谢谢大家的理解、支持、捧场。
长按二维码加微信购书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作者介绍】内蒙古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大井村人。1946年出生,1959年9月至1962年7月在土牧尔台中学中十七班上初中,1963年9月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在校四年。1967年分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工作,先后在临河区农业部门和乡镇从事“三农”工作近四十年。2003年提前退休,退休后喜欢写作一些回忆 性文章。
【投稿须知】①“老事旧人”为原创首发文学平台,投稿朋友保证稿件为原创首发,已投其它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台。②本平台是本人为打发病床时间而创建,无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故无稿费,若想换取稿费的亲们莫投稿于本平台。③在投稿时尽力把稿件修改到最佳状态。④稿件一旦收到回复,就意味着采用,但刊发可能需一些时日,请耐心等候。⑤希望投稿的亲们一定关注本平台,随时接收本平台刊发的文章。⑥本平台投稿邮箱为737494985@qq.com,或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直接通过微信把文章发过来,同时附作者个人简单介绍。⑦欢迎大家分享转发,但也请其它媒体或自媒体尊重原创者的辛苦劳动,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转载或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公众号,欢迎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