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在室外吸霾 不如我们转战地下-地瓜社区(中国)
如今的社会,人与人之前虽然住得近了,但是交流少了。邻里之间虽有照面,但彼此多为陌生。加上,高楼大厦之下,居民实质的可活动空间少之又少。
如今大多数城市更是被雾霾侵城,地面的室外活动可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现今,我们是否能够打破这种格局,创立一个新的促进彼此交流的和谐的新社区呢?
本篇为大家介绍的是2016年底刚刚荣获「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大奖(共10个)的「地瓜社区」。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新型社区呢,下面为你进行详细介绍。
▼
(本篇文章图片全部引用第一个地瓜社区项目,地点:安苑北里)
评选语:「地瓜社区」将社群引进该设计项目,从而优化现有资源,开发全新模式,建立更优质、更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在地瓜社区,可自行组织小伙伴为朋友一起过生日。)
「地瓜」是一家促进共享理念的公司:共享空间、意念甚至本地资源被。这个社区建设项目能充分利用已空置空间,激发社会潜力。每个居民都可以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鼓励居民出租地下室,利用自己的技能,在社区提供低成本服务或技能交流。
(在地瓜社区,可对坐长谈。)
「地瓜社区」项目源于创始人周子书在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硕士的毕业设计:《重新赋权──北京防空洞地下室的转变》。最初地瓜社区关注的是居住于北京地下室的城市新移民如何改善居住环境,通过社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获取发展机会的问题,后演变为探讨如何利用城市闲置空间,激发社会潜力,创建未来共享社区模式的实验。
(在地瓜社区,人们可以把闲置的书拿来分享。)
地瓜社区将空置的防空洞,改造成一系列共享文化空间,以分享为轴。项目以「地瓜」为名,当中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冬日插曲——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前往北京探望朋友,在寒冷的冬日下朋友将地瓜一分为二与他分享,周子书将此经历概念化与团队成立地瓜社区,提倡共享理念:空间、意识甚至本地资源。
(在地瓜社区,人们可以进行工作与生活的交流。)
地瓜社区所提出的挑战,我们可以理解它为解决一幅大型的拼图。拼图的第一部分是社会成员,他们属于不同的家庭,有着多样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为了确保人能拥有合适的空间,他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谈话和调查工作,以符合他们的工作需要。
(在地瓜社区,人们可以开一场社区会议。)
第二部分是空间本身。按估计,北京现时有超过10000个地下防空洞。根据法律,防空洞是战时必要的设施,其设计必须无时无刻符合这特定的生活需要。因此防空洞的设计既要克服空间限制,又要灵活运用固有空间。拼图的最后部分,就是经济及发展空间的可持续性,空间必须建立一套支付和维护设备模式,甚至进一步的升级或改建空间。
(在地瓜社区,可组织小朋友的集体活动,增加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运动。)
第一个地瓜社区位于安苑北里,那里真实地反映了成员的生活方式。它拥有一家理发店、图书馆、儿童游乐区、3D打印室、咖啡厅、健身区、会议室以及一些社交活动场所。成员以不同场所为据点举行交流活动:如成员之一的张奶奶会以卖水饺为生。此外,理发店亦是地瓜社区的亮点,简单的剪发服务在现今社会近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时髦的发廊配以全方位的服务,务求获取更高利润,既然地面不能实践那就在地底付诸实现。
(在地瓜社区,人们可以随时就近去锻炼身体。)
现实许多地下空间已配有现代化的木板装饰,涂上鲜艳颜色及加上照明能增强空间感,通风系统能过滤和循环地下空间内的新鲜空气。教人感到讽刺的是,中国首都北京陷于雾霾之中,空气质量还不如地下空间。透过协同设计计划及社会实验,成员在非公共又非私人的第三空间开展新生活:而设计师即跳出传统界限,肩负着建设社区及推动共同创造的双重角色,开阔众人对空间的想象。
(这个社区,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严谨的实地考察,团队咨询了现有成员。当他们无处可依时,团队协助成员觅得住处,由于他们的生活成本及水平较低,地下空间深受农民工及底层人士欢迎。由挂上「出租」牌子开始,团队把「下」倒挂成「上」,象征由「下层」转为「上层」,由于地下社群内没有商业活动、餐馆和商店,在欠缺外来人士的情况下,社区空间能得以充分利用,并主力为生活在地瓜社区的成员服务。
地瓜社会之所以能荣获大奖,笔者认为是因为它的创新性解决了目前生活面临的几大问题:一是大城市房价持高不下,而地下空间利用不充足;二是,人们的活动空间不足,交流较少;三是,农民工等底层人士的生活问题;四是,当今环境问题,雾霾袭城。
希望将来中国有更多地类似地广社区这样的新型社区,打破人与人的相处如今的冰冷状态,让社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设计疯语」:归国近一月,每次在外活动过久,回家时咽喉就会痛,得咳嗽好一段时间。照如今的情况看来,中国很多地区室外已不能长期活动了,可悲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