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她·Amour》专辑的引进版“环球复黑王”。
在开始正式话题之前,还是要交代一下这张唱片的背景。1985年,张学友的第一张专辑《Smile》大卖,使得宝丽金开始重视初入歌坛的张学友,各种好资源都想着这位当时的新人。于是时隔近一年后,宝丽金又为张学友推出了第二张专辑《遥远的她·Amour》。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如果没记错,“Amour”应该是内陆最早引进的一盒张学友的磁带,广州中唱引进。其实严格来说,中唱引进的《爱慕(Amour)》磁带,应该是《Smile》、《遥远的她·Amour》以及张学友第一张国语专辑《情无四归》三张的歌曲拼盘,但是不管怎么说,“爱慕”这个词,成为了许多内陆朋友对“香港歌星张学友”的最初印象。包括张学友在90年“宝丽金20周年演唱会”开场的群星大串烧中,也是用几句《Amour》来“自报家门”。而进入本世纪之后,内陆又跟香港同步引进了复黑王的《遥远的她·Amour》,而且价格还不贵,所以这张唱片也是我学生时代买的最早的张学友专辑之一。
▲《爱慕》,广州中唱引进版磁带,图片源自网络。
无论是粤语版的《Amour》、还是国语版的《爱慕》,它们都脱胎于西班牙歌手Camilo Sesto的《Amor No Me Ignores》。由于西语独特的发音规律,在改编成中文歌曲时,往往会按照汉语的语调对旋律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这就非常考验改编填词人的技术功底了。而《Amour》的粤语版填词人还恰恰不是一位“职业”填词人,她叫雨言。前几日在刘美君那期推送中,我介绍了她的真实身份——香港电台DJ黄蔼君,同时也是陈少琪的妻子。他们两口子也分别出现在了张学友不同事业阶段的关键节点,陈少琪给张学友填过的词,我也推荐一首吧、这首助歌神张封神的《分手总要在雨天》。
除了雨言之外,专辑里还出现了另一位电台工作者。就是与歌神张对唱《霸王别姬》的夏妙然,也算是张学友的前辈了。夏妙然最早是从香港80年代初的民歌风潮中,涌现出的歌手。后来进电台当“唱片骑士”之后,唱歌就成了玩儿票了。但是人家的高光时刻,也没有止步于“张学友的合唱嘉宾”,现在已经是香港电台数码台的副台长。专辑最尾两首《楚歌》和《霸王别姬》,都是电视剧《楚河汉界》的插曲,而主题曲《楚河汉界》是谭咏麟主唱的。歌红不红是次要的,主要是宝丽金把张学友和谭咏麟派到一起,完成一项影视歌曲“外包”业务,就充分说明了宝丽金已经确立了要捧张学友的计划。只能说这一步,宝记押对了。
我拿到唱片的第一刻,就发现这张专辑里的影视歌曲特别多。甚至标题曲之一的《Amour》,都是电影主题曲。而这部电影还不是别人演的,正是张学友自己主演的电影《痴心的我》,台湾地区上映版叫《我已成年》。众所周知,张学友后来也接了许多电影邀约,也出演了很多经典的荧幕形象。《痴心的我》在张学友参演的电影中,论影响力都排不上号,但对张学友来说,这部电影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拍戏的时候,张学友结识了同为主演的罗美薇,也就是张学友的太太。所以,《Amour》作为电影的主题曲,还是非常符合现实情况的。
《痴心的我》还有另一首插曲也是张学友主唱的,也收录在《遥远的她·Amour》专辑中,这首歌就是《月半弯》。原曲是安全地带的《夢のつづき》。微信曲库好像找不到“安全地带IV”当中的原版,只能用后来玉置浩二个人重录的版本代替了。不过这首歌当年在日本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如在香港那么大。安全地带第四张大碟里面,主推的还是“再见悲哀”和“蓝眼睛的爱丽丝”,都发行了单曲细碟。而《夢のつづき》却没有作为单曲发行过,也很少出现在安全地带的精选当中。不过能看出来,安全地带和他们的制作人星勝,倒是对这首作品格外偏爱,除了大碟开头的全长版,在“安全地带IV”的末尾,《夢のつづき》的主题又再现了一次。不仅如此,后来在玉置浩二个人以及安全地带的自我翻唱的专辑中,都少不了这首歌。张学友翻唱的版本,更侧重旋律本身带给人的温馨气氛,在编曲上就比日文原曲“精简”了很多。最直观的“简化”就是在减弱结束后,缺少了那段传神的弦乐尾声,愚以为就这首歌而言,这个简化是“减分项”。同一年张学友又演绎了国语版,填词人是慎芝,也就是《我只在乎你》的填词人,这点和粤语版填词人卡龙一样。对歌神张而言,他们都是上一代歌手常用的填词人。
既然都聊到了安全地带,那接下来就说说专辑的另一首主打歌《遥远的她》,这是来自日本国宝级歌手谷村新司的作品。原曲叫《浪漫铁道》,收录在谷村新司1985年的专辑《伽羅》,有趣的是,这首歌也和安全地带专辑里的“月半弯”一样,同样的音乐素材,在同一张专辑的一头一尾,分别出现了两次。“浪漫铁道”的两个版本在歌名后标注了“磋跌篇”和“途上篇”,都是全长的版本,但歌词不同,所以你说哪一首是《遥远的她》原曲都对。从两位日本邦乐大咖的不约而同,能看出来当时日本的流行音乐已经开始玩儿“概念”了。潘源良的粤语词,讲述了一段非常虐心的爱情:女主角因为“血癌”离世,歌词表达了男主的思念与悲痛。不知道潘源良这个填词灵感,是否来自曾大红的日剧《血疑》?反正后来的国语版改掉了粤语版当中的剧情,减少了那种戏剧性和冲击感。
1986年的乐坛颁奖礼,张学友的《月半弯》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遥远的她》获得了十大劲歌金曲,两首东洋之声使得张学友这一年收获颇丰。其实总览张学友封神之前的粤语专辑,主打曲目基本都是舶来品,这样一来也给人造成了一个误会:张学友早期大部分歌都是翻唱。这么说其实很不公平,至少对于《遥远的她·Amour》来说不公平。因为《遥远的她·Amour》里面的改编歌,只占了1/3。十二首歌,1/3就是四首。有三首我们上面提到了,还有一首听起来不那么火的舶来品叫《单车少女》,原曲是来自德国歌手Nino De Angelo的歌。这种带有欧陆风情的躁动之声,原本不是歌神张的强项,但这首歌一度是我记忆里里很偏爱的一首。毕竟爱地人老师有句话说的好,四大天王要听他们还不在天王时期的作品。仔细想想,后来张学友成为歌神张以后,确实很少唱一些早期的歌。而我们在听青涩时代的张学友时,更多的还是回忆青涩时期的自己。再说了,这些歌的质量也不差。
引进版这张的复黑王,应该是我见过最良心的引进版唱片之一。不仅没有删改内容,还把幕后信息印的清清楚楚。当年我还在费尽心思逐一认清这些名字都是谁,如今里面好几位老师都已经是可以日常联络的朋友了,但最初带给我的那种感动,还是丝毫没变。相比第一张的“小制作”,这一张的幕后阵容明显强大了很多,甚至还和谭咏麟一样,请来了日本的乐手助阵。香港作曲及作词家协会会员,也在专辑里出现了十几位。十二首歌有八首来自本土的原创,这个比例对于当年的香港乐坛,已经很可以了。不过有意思的是专辑磁带与黑胶版的AB两面,都把改编曲放在了主打位,原创歌却跑到了边缘化的位置。原创作品中值得推荐的有蔡国权作曲的《恕难从命》,填词人是非情歌运动的发起人卢国沾,也是蔡国权在一次创作比赛的获奖作品,后面蔡生自己也有资源回收版。卢东尼的《真面目,假面具》不例外,也是一首电影歌曲,也符合卢东尼一贯的作品水准。徐日勤写的《偷心者》,倒是一首很典型的徐日勤风格,可以把一首普通的芭乐歌曲写的气势恢弘,《忘情号》如此、《婚纱背后》亦是如此。
转眼,这张专辑距今已经发行整整三十五年了。虽然这张专辑比我的岁数都大,但我还是很怀念那个还不是歌神张的张学友。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