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惊现“牛魔王”印度野牛,肌肉发达惹人心动,能否驯化杂交?
近日,一头牛和它的幼崽火了,云南省普洱市境内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安放的红外相机的时候,发现了一头体型无比健壮的野牛,悠闲地在林子里穿梭,跟在它后面的还有一只全身黄色的小牛仔,这一大一小的两头牛可不是普通的牛,它们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亚洲野牛。
亚洲野牛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牛之一,全身除了头顶、牛角、四肢呈白色外,其余全部为黑色,由于四肢与身体黑白分明,所以这种牛就被称为白肢野牛、野黄牛、白袜子牛等,当然它还有一个最常见的名称就是印度野牛。
很多人奇怪我国发现的牛怎么叫印度野牛呢,其实这个印度野牛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它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等地。
其中地处普洱市的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境内印度野牛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为了给这里的二十多头印度野牛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区建立了以棕叶芦、玉米等为主要种植植物的1000余亩食物源基地,并且还专门修建了人工硝塘,以此来满足印度野牛对食物的需求和补充盐分。
除了在外观上“与众不同”,印度野牛还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从体型上来看,印度野牛体长大约在2.5米~3.3米,高2米左右,通常体重在800公斤上下,但是有些成年雄性个体肩高可达2.2米,体重可达1.5吨,是全球现存体型最大的牛,比非洲野牛体型还要大,堪称“牛魔王”。只看数字没有概念的话,可以参看下图片感受下印度牛的雄壮。
印度野牛还有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毛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崽一般呈淡褐色,成年后会慢慢变成黑色或者乌褐色,但是无论幼崽还是成年的印度野牛四肢都是白色的,就像穿了一双白色长筒袜。
并且印度野牛虽有群居性,但一般情况下群居多是雌性和幼崽,而成年的雄性一般偏向于独自栖息,只有在繁殖的季节才会接触雌性,这里不得不感叹一声印度野牛雄性的冷漠、自私。群居的雌性和幼崽在受到危险攻击的时候,会迅速逃跑,别看它们体型庞大,逃跑还是非常迅速的,并且领头的雌性如果跑得太快还会停下来等等,确保大家都跟上了才一起前进,颇有担当。
然而,虽然雄性印度野牛不怎么负责,但是由于这个物种体型硕大的原因,因此即便是“独居”它们几乎也是没有天敌,与成年的印度野牛能一争上下的也就孟加拉虎了,当然最危险的天敌可能就是人类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印度野牛的栖息地大大缩减,导致其濒危。据统计80年代末云南境内估计还有上千头这种野牛,而到2013年整个云南保守估计也就150头左右了,如今的种群数量也不足200头。
如今,印度野牛被红外相机捕获到,足以说明,我国对自然生态保护的成果,很多人看到印度野牛后,除了惊喜之外,还有不少想法,全身腱子肉的野牛,一看就是上好的牛肉佳品,对于以“吃货”著称的一些人来说,不免有想把这种动物端上餐桌的冲动,所以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是否能够人工驯养,或者与家养的牛进行杂交,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基因啊。
从栖息环境来看,印度野牛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南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的低热河沿岸,远离人类社区,如果人类要驯养的话,场地是否能够适合印度野牛生活的环境?而且如此个头大的野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脾气暴躁,老虎都不敢轻易招惹的物种,人类想要驯化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这种“国宝级”的濒危物种,岂能私自驯化?
抛开上述原因,关于印度野牛是否能杂交,这个虽无实验,但是可以参考一下比利时蓝牛。
比利时蓝牛体型可以说比印度野牛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年的比利时蓝牛可达3吨重,也是一身的腱子肉,然而比利时蓝牛却不如印度野牛般高大,如此大的体重,却是个小身量,其身高一般不足1.5米,然而小身量无法支撑发达的肌肉,比利时蓝牛可以说是越强壮越痛苦。
比利时蓝牛就是杂交的产物,原产地的比利时蓝牛和普通的牛没什么差别,后来与英国的短角牛杂交才培育出来这种人造牛,这种牛其实是一种病态牛,是得了一种基因缺陷病,然而人类为了得到更多的牛肉,采用定向繁殖的方法来保住了这个牛界的“至尊宝”。
而比利时蓝牛除了要面临骨架无法支撑肌肉的痛苦外,还面临无法正常生产的痛苦,庞大的肌肉却是狭小的骨盆,所以雌性比利时蓝牛一生都要剖腹取子,多达十多次,其痛苦可想而知。而且比利时蓝牛的幼崽也是存在各种先天性疾病,如心肺、骨骼等,可以说出生就开始承受各种痛苦。
所以,前有比利时蓝牛的前车之鉴,想要杂交印度野牛,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从敬畏生命的角度出发,有些动物虽然的确是人类优质的动物蛋白质来源,被人类驯化后作为肉质来源,但是如果人类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让动物遭受惨绝人寰的伤害或痛苦则是不可取的,顺应自然,才是顺应“天道”。例如出现的一些疾病或病毒,包括“非典”、猿类泡沫病毒、艾滋病等,焉知不是人类的口腹之欲造成的呢?
总之,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在善待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