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花:有一种相逢,在大理古城
作者:鸢尾花 图:网络
这种相逢,就像是我和大理的缘分一样,在遇见的那一刻,便再也无法忘记。
最早知道大理,是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与它不期而遇,而后循着丽江小家碧玉般的情怀,开始向往大理的粗狂与包容,开始寻找机会走进大理古城那如诗如画般的风景里。
大理古城,一直是我心里向往的神秘之城,是一座我心心念念的城。它在我的心里,就像是一个久别重逢的恋人,只一次匆忙的邂逅,便沉浸在这座小城的美丽中,与它演绎着一场如初恋般的情谊……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据资料记载:古城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南北纵向有三条大街,东西向有五六条小巷。城内房屋皆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大多数街道有引自苍山的清泉水流淌。
古城方圆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城墙四面设有四道城门,即东门洱海门(又称通海门),南门双鹤门(又称承恩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又称安远门)。城外有护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
城池的布局为棋盘式,南北城门相互对称,而东西城门相错,南北有三条街,东西有六条街构成了大理城主要道路格局。城市的中心偏西,南北轴线不居中,形成了西重东轻的城市布局。而东西城门相错,是采用了白族建筑中的“东西南北不取中正”的原则。
城内建筑风格统一、尺度合宜、市容古朴。街道四周街街流水,户户养花。古城的街巷,皆为青石板路,连通着四通八达的街道,街巷上商铺鳞次梓比,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以民族风情的饰品和服饰居多。晚上,酒吧、当地特产、小吃,则是让那些远道而来古城里的人最惹人注目的风景。
再看街巷中的一些老宅,花木扶疏,“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已是最寻常不过的风景。城内,保存着大量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如蒋公祠,杜文秀帅府遗迹,天主教堂等古迹。这儿的建筑和遗迹保存较好,大多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古城内是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古城外则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痕迹。
初来大理,一切都觉得新奇,却又倍感舒适和惬意。
如果你问大理古城美在哪里?我觉得它最美在清晨,在白天。
因为,清晨的大理是安静的。安静的当我们漫步走在大理的街巷,仿佛被时光遗忘。白墙黑瓦的老屋,悠闲的人们漫步在各个街巷,早起的男人和女人忙碌着生活的日常,倚门独嗅光阴的女子恬淡的目光,带着花镜的老人偶尔从眼镜上方看过来的目光……一刹那,有穿越时空的温暖和亲切,轻轻地停驻在眸间。
夜晚的大理又是一副模样,它是喧嚣的,是繁华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仿佛蜂拥而至,让白天这座安静的小城,再一次沐浴在灯红酒绿之中,再一次湮没在现代的文明中。此刻,我看着摩肩擦踵而过的人们,听着商铺里的音乐声和叫卖声,大理的繁华,在此刻尽显。一瞬间,与白天的光阴也恍如隔世。
大理,它不似丽江的繁华,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不似乌镇的秀美,却有着包容的情怀;它也不似西塘美的如同一幅画,大理就是它自己,在粗狂中美丽,在淡泊中安然。他就像是一个精致的男人,有着温润的情怀。静静地守候在彩云之南,以其冷静、繁华、和原生态的美丽,候着每一个有缘人的到来。
其实,大理不仅有时间上的差距,还有光阴的跨越。大理的一座座老宅,记录着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那些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群里,有着先人的故事和流传至今的文明。还有那些遗迹,古迹等也昭示着这座古城曾经的历史和辉煌。
如今,它的文化背景和商业气息,正以现代化的手段和文明,促进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昌盛。而来到这里的人们,也只是以游客的身份来来去去,把醉美的心态留在了那一条条长长的青石板巷……
此刻,我心心念念的大理,我一直寻觅的大理,就在我的呼吸之间,在我的脚下,让我不得与它亲密地对视,然后,渐渐变成心里的一种喜爱,一种珍惜,一种生命渴求着的圆满。
其实,当我们以过客的心态走来又离开,大理依旧在一寸光阴里衰老或陈旧,它也在生活的平凡和日常里浸染时光的味道。而我们,也在与它的相逢和别离中,把大理定格在心里,把一些沉甸甸的故事装进行囊,在一场写着结局的巷陌尾端,换来一次与它的深情相逢,却,依旧做了它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