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后,东吴是如何独自面对魏(晋)16年,主要干了三件事

公元263年8月,司马昭掌控的曹魏,为了消除弑杀魏帝曹髦的影响,同时为了建立功业加快篡位步伐,命令钟会、邓艾率领18万大军攻伐蜀汉,仅仅几个月后,邓艾率军偷渡阴平,突破绵竹,直接率军进入成都,逼降了蜀汉皇帝刘禅,刘禅在蜀汉国内各处军队尚在抵抗的情况下,下诏投降,以皇帝身份投降邓艾,至此,蜀汉灭亡。

三国从公元220年曹丕篡位建立魏朝开始,到钟会、邓艾灭亡蜀汉,已经存在了43年,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时,蜀汉就与东吴再次建立了联盟关系,虽然彼此之间的信任不在,但在大战略方面,东吴和蜀汉只有联合,才能对抗曹魏,这是生存的唯一基础。

所以当蜀汉受到曹魏攻击时,首先想到的外部援助就是东吴,而蜀汉向东吴的救援信息发出后,东吴收到信息已经是220年10月,再等到东吴发荆州之兵准备救援蜀汉时,刘禅投降的消息就已经传来了,东吴失去了救援蜀汉的机会。

三国鼎立局面

虽然刘禅投降之后在成都发生了钟会之乱,随即很快就被平定,之后,蜀汉正式被纳入曹魏的统治,三国鼎立的局面被打破,整个天下只剩下东吴政权和曹魏政权,就在蜀汉灭亡一年多之后,司马昭在公元265年也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的爵位,随即逼迫魏帝曹奂禅让帝位,于是曹魏政权也宣告灭亡,而西晋政权建立。

从蜀汉灭亡之后,东吴政权就开始独自面对魏或者之后取代他的晋朝整整16年时间,如果以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晋朝占据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地盘和人口,晋朝控制的人口是东吴的2倍,军队是东吴的近3倍,而且晋朝占据了中原核心地区,人才济济,东吴应该感到强烈的威胁才对,那么东吴在这16年的时间中做了什么呢?

265年,司马昭病逝,司马炎即位,随后建立晋朝,从蜀汉灭亡到公元280年,东吴政权主要做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趁火打劫、平叛北伐、混吃等死。

三国实力对比

一、趁火打劫

当成都因为钟会叛乱引发大乱之时,东吴政权企图趁火打劫,想从永安进入蜀汉,并抢夺原蜀汉的城池,反正蜀汉也被魏朝灭亡,东吴想着能抢一点是一点,当时东吴皇帝还是吴景帝孙休,孙休命令步协攻打永安,当时永安守将是罗宪,他知道东吴派兵来是为了抢夺城池,并不是来帮助蜀汉的,所以率军坚决抵抗。

蜀汉当时皇帝投降,成都又处于叛乱状态,整个原蜀汉控制区是一片混乱,但是罗宪不愿意让东吴军队进入,以免造成更大的祸乱,受伤害可是蜀汉百姓,再说皇帝刘禅都投降了魏朝,所以罗宪要服从刘禅的命令,也投降魏朝,对于东吴的侵犯,罗宪打败步协。

于是孙休大怒,派陆抗支援步协,把罗宪所在永安城团团包围,仍然无法攻下永安城,这个时候魏朝的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东吴的西陵郡,西陵郡在今宜昌一带,而永安在今重庆奉节,胡烈等于在攻打陆抗与步协的后方,无奈之下,陆抗与步协撤军,永安之围被解。

魏灭蜀之战

当时东吴与蜀汉的交界就只有永安一线,拿不下永安城,东吴军队无法进入益州,在蜀汉灭亡之后,东吴趁机抢夺益州,这在政治上是行得通的,如果东吴势力能进入益州,与魏军争夺益州,那对东吴来说能将战争控制在国境之外,并且能够获取一些利益,有利于东吴对抗魏朝,但由于镇守永安的是蜀汉名将罗宪,东吴趁火打劫的想法完全被罗宪阻止了。

二、平叛北伐

蜀汉灭亡前后,东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叛乱和混乱,首先是东吴的交趾发生了叛乱,时间比魏伐蜀之战还在早三个月,这两件事应该是孤立事件,交趾郡的郡吏吕兴杀了太守孙谞,然后派出使者投靠魏朝,魏朝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交趾当然是非常高兴了,立即任命吕兴为南中大将军都督交州诸军事,封定安县侯,但是,还没有等到魏朝的任命书到达,吕兴就被功曹李统所杀,随即吕兴之乱被平定。

这事也说明了在魏灭蜀前后,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魏已经是众望所归,而东吴则是江山日下,紧接着在公元264年四月又发生了魏将王稚渡海到杭州湾附近攻打句章(今宁波慈溪县),句章在东吴都城建业的南部,这里可是东吴的重地,王稚抢劫了当地的官吏、财物及百姓,最后被东吴军队击败而逃走。

东吴单独面对西晋形势图

264年七月,有海盗攻破了东吴的海盐,杀死了司盐校尉骆秀,同时,豫章郡(今江西南昌)百姓张节聚集了一万余人发动叛乱,被吴景帝孙休分别派兵平定。

几个月后,吴景帝孙休病逝,东吴面临权力交接,原本孙休指定自己长子继承帝位,并指定给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辅佐,但是孙休一死,濮阳兴和张布就违背了孙休的命令,迎立孙休的侄子,原孙权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为帝,之后,东吴政权进入了孙皓时代,而孙皓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和昏君。

公元272年,东吴发生了步阐在西陵郡的叛乱事件,步阐是步骘的儿子,事件的起因很奇怪,就是孙皓召集步阐回都城,但是步阐不敢去,有两个原因:一是孙皓残暴不仁,乱杀无辜,二是孙皓身边小人很多,步阐担心自己会被人陷害,所以不回去,不仅不回而且干脆率军投靠当时的晋朝了。

这是东吴末期最大的一起叛乱事件,说明东吴君臣之间已经出现裂痕,彼此不信任,孙皓立即派出陆抗率军平叛,而晋朝则派出车骑将军羊祜率领5万大军攻打南郡江陵城,分散东吴兵力,同时荆州刺史杨肇率军救援步阐,但是由于陆抗指挥若定,步步为营,打败了羊祜及杨肇,击杀了步阐,平定了西陵叛乱。

孙皓

步阐的叛乱被平定后,让孙皓产生骄傲轻敌的盲目自信,认为晋军不过如此,因此还发动了数次攻打晋朝的北伐,但都没有结果,这个时候的晋朝国力强盛,实力数倍于东吴,之所以晋朝没有全面攻打东吴,主要是时机不成熟,此外,东吴还有陆抗这个名将活着。

三、混吃等死

东吴在独自面对魏及晋朝的16年中,除了一年多是孙休在位之外,其他15年都是孙皓在位,孙皓在位期间,基本上没做什么好事,除了刚即位的时候做了点体恤百姓的好事之外,十几年的时间中做了无数坏事,如果孙皓稍微清醒一点,就会明白晋朝一直在进行最后的统一之战,东吴最应该做的就是一边休养生息,一边积极备战,以应对来自晋朝的战争。

但很明显,孙皓没有这么做,孙皓即位没多久就杀了拥立他当上皇帝的濮阳兴和张布,还杀了张布的一个当宫中当妃子的女儿,并抢来了张布另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到宫中当自己的妃子,并且不断地在全国选妃纳妾。

陆抗

孙皓当皇帝的生活是奢侈荒淫的,不仅大肆享乐,而且是任意杀人,手段还非常残酷,以至于后来孙皓投降后,晋朝贾充都听说了孙皓在南方杀人有剥皮挖眼的手段,而且是看人不高兴就随意杀掉,没有任何理由,对待朝臣也是如此,要不是东吴的前线有陆凯和陆抗及一些旧臣在支撑,晋朝早打过来并灭亡东吴了。

公元269年陆凯去世,公元274年,陆抗去世,东吴最后两位顶梁柱一死,晋朝就开始了灭亡东吴的战争规划,直到公元280年,晋军非常顺利地灭亡了东吴,基本上东吴没有大的抵抗,比蜀汉灭亡得还要容易,这就是孙皓在位时期完全不防备晋朝,只知道享乐的结果,孙皓的行为算起来就是混吃等死的行为了,所以才会灭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