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本质

本文为卢灿伟的第151篇原创

前两天看了所长的心理学重要模型里的视频,里面提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是下面这个图。

自我实现者


不知道大家如何去定义自我实现,可能如果你问我,我第一反应能就是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再接地气一点的话就是一夜暴富。
何为自我实现者?所长给出的解释是有以下几点

  • 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十分强(我们可以理解为洞察力,比普通人有更少的情绪缺陷,更加的能够理智的去看到现实的真相)
  • 对现实的接受度高(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比如偷懒、冲动、愤怒、贪婪等等)
  • 以问题为中心(通常不会过度关注自己,比较不容易自怨自艾,生活中有大量要完成的任务)
  • 独处能力(可以长时间离群索居,不会感到不适)
  • 幽默感(更加的喜欢开自己玩笑)
  • 自主性
  • 初心
  • 高峰体验
  • 辩证统一(矛盾的东西可以可以共存的,比如节制欲望的乐趣,又享受声色口腹的快乐)

我发现很多优秀创业者都拥有上面的特质,特别在面对自身的问题的时候非常坦诚自己的无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习惯性的拆解问题,去追寻问题的本质,能够更加理智的去思考,而不是让情绪支配大脑,反而是合理的运用情绪。

洞察力与接受现实

尽管目前在思维上还无法达到这种高度,但是我们知道通过训练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刻意的练习去培养洞察力的直觉。
在我们做为人的这个系统中,会存在很多很多变量,这些变量发生的链接形成了我们的系统。所以当我们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是我们系统里某处变量出现了问题,而不是系统本身有问题
这里讲一个例子,你很豪气的请小姐姐去吃了一顿不错的晚餐,但是结账的时候发现付不了款,这个时候你十分的尴尬,接着你打电话问客服,说你们的系统太烂了,我都付不了钱。客服的小姐姐也很甜美的跟你说,我们经过排查,系统是没有问题的,是电信公司的问题。这个时候处理技术故障的小哥哥在一边抱怨到,积分团队那边做的太烂了,居然把我们的系统拖垮了,下次开会一定要好好的去投诉他们团队。
你发现你口中的系统、客服口中的系统、技术口中的系统不是一个东西。你口中的系统是整个业务,但是你现在无法付款,对于你来说,系统就是一个整体。对于客服小姐姐来说,系统是我们的系统和外部的系统,比如她可以说电信故障、也可以说阿里云抖动、运营商故障等等。对于技术小哥哥来说,他的系统分我们的支付系统,其他团队的系统,比如前面提到的积分系统就不是我们的系统。可能对前端后端来说,我们的系统里面还可以变成前端系统和后端系统等等。
我们在看待问题时,我们不能只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系统坏了,而是要知道具体系统里哪一块坏掉。我们要不断的拆解,理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们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自证预言,我可能会说今天我写不出来这篇文章,然后晚上我睡觉的时候就成功实现了这个预言。我们会本能的去选择那些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预言,比如我今天不想运动,所以我成功的肚子疼了。
在这方面大家都喜欢用弗洛伊德的套理论,原因论。就是你现在的行为大多数来自于你以前的环境的影响,这个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其实对你的成长并没啥用,除非你能像复联那样搞个时光机去改变过去。
去年有段时间我和心理医生聊过几次,探讨到以前的经历包括家庭等,虽然每次聊完都会感觉轻松,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变化。那么我的轻松感是哪来的,后来我想了下就是把锅甩出去了。接锅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同学、朋友,包括以前的家庭环境、教育各种各样,反正就不是我的问题,我没问题的话我当然轻松啊。
直到后来读到阿德勒的目的论,阿德勒认为每一个人现在的很多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其实是因为它符合你的某种内在目的,比方说我一直理解不了为什么有的人会酗酒,喝完酒第二天起来头还疼和难受。其实酗酒就是自证预言的一种实现方式,如果按目的论来说,可能是想逃避今天,毕竟喝醉了醒来就是明天了。
那为什么要逃避,可能是工作、可能是感情,那么在深入一步步剥洋葱,最终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真正的目的。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去直接面对现实,有可能是因为不愿意接纳现实。
大家都听过身边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吧,我要是咋样咋样,我肯定比他做的好之类的,特别是酒过三巡的时候。所以他们能在我没有咋样咋样,我就能维持我很厉害的形象了这样的梦中不会醒来。但是如果接纳现实的话,你不用在维持形象,而是会自己去找方法。
像我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是读书无用论,包括后来我接触到的一些亲戚,他们的观点也是类似。复盘当年大热的创业潮,那时为什么自己搞的一地鸡毛,现在想起来,当时是不愿意接纳现实。当时的创业偶像们都是辍学的,像乔布斯、咋克伯格等,但没去仔细思考过为什么他们辍学,并不是他们不读书,而是学校里的知识没他们自己读的书有用。
只有接受了现实,我们才会把这个当成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幻想
我好,你不好与我不好,你好

当你用滴滴打了辆出租车,发现车没有来,一直不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有人急了会打电话给司机,并且语气不是很好,很有可能还会骂司机。
有人会觉得司机是不是有啥事情,是不是平台派的假车,还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看待方式呢?这里就涉及到两种思维模型,一种是我好,你不好,一种是我不好,你好。
第一种是我好,你不好。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把问题都归咎于他人。最常见的就是工作中,很多人喜欢吵架,然后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对方没接受是对方傻逼。反正我就是好的,你就是不好的。
第二种是我不好,你好。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把问题都归咎于自己。比如情侣分手,如果一方是这种状态的话,肯定会说出那句,我到底哪里没做好,我可以改。然后也会得到经典答复,你什么都好,就是我们不适合。
我们能看到,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解读。但是如果你是跳出这两种情绪状态思考,你第一件事肯定是打电话给司机了解情况,然后在看司机还要多久,会不会影响你接下来的行程,要不要重新打一辆等等。
总而言之,你是在为你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在照顾你的情绪。
探险队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1911年的时候,全世界还有一块地方没有开发,那就是南极。这个时候有2只探险队去挑战这个地方,A队只有4个人,B队有17个人,他们几乎同一时间出发(当你发现你有一个天才创意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其实也会有其他人在同一时间想到)。
你觉得最后哪一队会先到达?从人数上看,人多的团队有优势,应该是先到达的。
但结果是只有4个人的A队先到达,那么是不是人少就行?但是大家应该看到大型公司倒下的时候,身体还是温热的,比如昔日王者诺基亚,摩托罗拉。
然后A队顺利的返程了,B队比A队晚了1个月到达,返程的路上全军覆没,B队队长冻死在了最后的10英里上。
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说了,A队运气比较好吧。但是他们几乎是同一时间出发,所以他们碰到的天气基本上是一致的,好的天气和坏的天气他们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B队会整整晚到了一个月,最后还回不来呢?
所幸后来的人找到了他们的探险日记,发现了真相。
A队的4个人整整带了3顿的物资,而B队17个人只带了1顿的物资,也就是说A队有非常高的容错性,B队一旦发生了错误都是致命的,也就是说对项目的难度预测不准
周航曾经说过他低估了出行市场的潜力,所以当时没拿那么多钱,而且只做专车市场。然而滴滴判断这个市场很大,难度很高,需要非常多的钱,最后滴滴通过快车去切入专车市场,只用了3个月就把易到从第一的市场份额拉了下来。
那么光有物资有用吗?如果不断犯错,那么3顿物资很可能也会耗完。所以在出发前,A队的人找到相似的地方做了培训,他们跑去北极和爱斯基摩人住了几个月,学习如何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生存。当时南极天气算夏天,其实还算不错。A队用狗去拉雪橇,而B队用了跑的更快的马。
以前我一直没明白为什么要用狗去拉,但后来才知道狗的皮肤是不出汗的,他没毛孔,所以狗要吐舌头去散热。马不一样,马会出汗,虽然跑的比狗快,但是碰到极端天气,出汗以后,然后就没然后了……
最后B队物资反而需要人去手动拉雪橇,无疑是增加了负担。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其他原因?
通过探险日记我们知道,B队碰到好天气就多走,坏天气就不走,如果一段时间内都是坏天气,那么B队的进度肯定是会晚的,而A队不管天气如何,每天都是走30公里。正是这晚到的一个月,南极结束了夏天,B队回来的时候碰到极端的天气,最后全体都回不来了。
这个故事是王兴在多年前在美团网分享的,我们在里面能看到什么?我看到了做计划、设目标、坚持执行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都太急了,比如有一个新事物出来就急着赶紧去做,结果做了半天都么啥效果。盲目的去投资、盲目的去创业。
越来越觉得老祖宗的话有道理,欲速则不达
最后

叨逼叨逼又写了一堆,最近输入太多太乱,但是越来越发现很多事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大家看到的优秀人身上的特质和自我实现者的特质大多数是重合的,尽管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思维的方式也可以分成几个类。
像我们现在都在说利他,那如果一个人不断的跟你索取,你还会利他吗?你会做个烂好人吗?可能有的人会说你这样说就太武断了。
我们看待问题需要提高,去了解本质是什么,当一个人和你的关系是处于零和博弈的时候,你的利他可能会让这个项目失败,这个时候如果你站在利他的角度去思考,那么项目就可能死掉。但是如果你站在项目角度,你通过调整把零和博弈的关系去除,变成一起把蛋糕做大,你可以把收益多分给他,给他超预期的交付,那么他也会和你一起把蛋糕做大。
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也比我们想象的简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