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教了”怎么办

侯丽萍

面对新课程改革,常听到一些老师叹息说“不会教了”、“不知道怎么教”。叹息者中,青年教师有之,老教师也有之。

“不会教了”,讲得很实际。我们走进一些课堂,真的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生涩和笨拙,嗅到了一种陈旧和霉变的味道。但细心的人也许会更多地看到“一点新绿”,一阵阵来自“大地”的清新沁人心脾,且“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希望就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的手高高地举起来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教学的重点,引来了激烈的讨论;在团队式学习中,学生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利用网络搜集信息,不再死啃课本;课堂里有了学生们自己的生活与情趣,有了他们畅想的天地……当我们关注到这些细微变化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被教学改革落得太远。

“不会教了”,我们就要更加审慎为之,不能无视规范,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喜欢怎样教就怎样教,“跟着感觉走”,将教学搞得不伦不类,“四不像”。学生也不能想学什么就让其学什么,只要他们喜欢,我们就去倡导,将学习变成了一种“流行”和“时尚”。在鼓励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这一点更值得注意。我们不能以“不会教了”为借口懈怠了教学,更不能以浅薄的理解,以“尊重学生主体”为由放任学生。

“不会教了”,有此认识是一种可贵,它是我们反思的起点。如果我们总是满足自己的作为,就不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前进的路上可能就埋下了危机。我们相信有此认识者定不属不会教者之流,乃是勤于思考,积极进取之辈。

面对新课程,首先我们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一是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新课程强调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己的教学是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是否敢于引领学生去大胆创新和实践。二是把握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查一查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将这三个维度落到了实处。三是贯穿新的教学理念: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找一找自己做过哪些具体的引导,使用过哪些有效的办法,是否使学生从中有所受益。四是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把备课和教学的重心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存在和学生的感受,问一问自己在教学中是否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是盯着课本和教参备课上课,还是心里想着学生。这些应该是我们检查自己,进行教学反思,在理念上需要达成的基本共识。通过这样的反思,就可以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此外,我们还要勤学善问,多请教,向会教的人和比较会教的人学习,向书本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同时还要敢于实践,大胆探索。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一反思二学习三实践”,“怎么教”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被冲涤着身上的落后与陈旧。观念上的更新,就会带来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不会教了”,我们首先要把它看做是观念上的问题,而不要仅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去挖根源,这样我们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从不会教到会教,从教不好到教得好,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仅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更是人格的升华与超越。

沉沦不应该属于我们,胆怯不应该属于我们,傲慢也不属于我们,自私更不属于我们。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冷静思考,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如此,当我们面对学生,面对课改,就敢于拍一拍胸脯大声地说:我会教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