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 扁舟听雨 安史之乱 14(八)开辟南方战场(上)

扁舟听雨   原著   大同知客 播讲

当河北一片混乱,尤其是当朔方军从山西抽出手来进入河北后,燕帝国的中央指挥部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河北大乱的时候,安禄山只给了史思明五千精锐,当朔方军源源不断的进入河北的时候,燕帝国中央也基本采取的是对等战术,你来二万,我就增援二万,绝不多派。从我们一般的角度去思考,既然河北失火,那我应该赶紧去灭火,李光弼不是带了五千人来河北搅局吗?我赶紧派个一两万大军去消灭他呀。郭子仪不是带了两万部队来势汹汹吗?我为什么不赶紧派个三五万部队去打败他们呢?

但是安禄山面临的局面显然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的多。安禄山手里固然有十万大军,可问题是,当你要用这十万大军来覆盖一千六百多里的漫长战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手里的这点部队怎么排,也会感觉到不够用。

唐帝国有八到十万的西北边军集结在了潼关方向,面对近在咫尺的强大敌人,燕帝国在陕郡和洛阳附近,怎么也得驻扎个五万精锐部队,不然这大股强敌一旦冲出来,只怕燕帝国的首都立马就要拉稀。也就是说燕帝国怎么排,手里的机动兵力也就四五万,你现在就要选择了,你是不是要把这四五万机动兵力全部投到河北去救火呢?理论上这样的决策并不奇怪,可是这种决策有一个重大前提就是,你派出了四五万大军,要真能够把火给救了!

如果安禄山派出四五万大军给史思明,就能够获得一举歼灭哪怕是重创唐军郭子仪部的机会,我想安禄山和燕帝国的中央参谋们,多半会毫不犹豫的去搏一把。可问题是只要回顾下这个系列的第一节,我们就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你如果真拿出四五万的大军,期冀一举消灭郭子仪部唐军,那郭子仪部多半就立马撤回山西了,到时候你这四五万大军打算怎么办呢?人家在山上,你想要穿越险峻无比的井陉去进攻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可你的部队一旦耐不住寂寞调到其他战场,我胡汉三马上又下山打回来了。

最后,燕军就只能是前线留一半,后方留一半,被唐军给彻底钉死在原地,彻底失去机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帝国广阔的南边再组织起一支部队进攻,你拿什么去挡呢?我们或许会想,那我也继续招兵买马呀,我把我的部队再扩充个三五万,七八万,大约就能抵挡住帝国其他地方的部队了。但是如果燕帝国就是这么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燕帝国的大军都彻底被唐帝国的部队给锁死了,河北河南广阔土地上的人民,地方官员们,又凭什么听你调遣呢,你燕帝国又拿什么来吸引人们加入你的队伍呢。

一个新兴的,在叛乱中成长的帝国,就好比在一个被超级独角兽垄断的领域,推出了一个新的公司,你是绝对没有今天一百,明天一千这样慢慢蚕食人家份额的机会的。你如果不能最快速度抢夺大批客户,如果不能迅速把广告打进全宇宙,那习惯了老牌子的客户,很快就会抛弃掉你,敌人也会很快用各种手段把你挤出市场。

对于燕帝国来说,想要坚持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不断让唐帝国的官民们紧张,恐慌,让他们产生唐帝国的天只怕马上就要变了的想法。不然,你是唐帝国的臣民,面对一个磨磨唧唧的叛军,你也会忍不住冲动起来,想要去逮着敌人的小股部队,后勤民兵们,狠狠的揍一把的。因为你稍微晚动手一点,没准就错过这个当英雄得名又得利的大好机会,当越来越多的大胆的家伙加入到打击燕帝国的行列,那谁也不敢再和燕帝国眉来眼去了,甚至连不积极也不敢了。大家都争先恐后打击反革命,你要不积极点,等到事后帝国的部队回来跟你拉清单,你只怕当场就得傻眼。

燕帝国不能忍受被动挨打的局面,他必须要出击,必须要继续进攻,可是向哪里进攻呢?

既然要进攻,就必须要进攻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帝国的首都很有战略意义,可是已经有不下十万的精锐部队堵在潼关,燕军兵力不足,地势不利,根本过不去。山西很有战略意义,可是山西在高处,到处险关,何况还有帝国精锐的朔方军和河东军守在这里,燕帝国的军队也没有任何机会。

现在全国最有战略价值的目标,就剩下南方的运输补给线路了,毕竟你首都、山西再牛,再厉害,没有了来自江南的粮食和钱物的支撑,那也是撑不下去的。第一节给大家介绍过帝国的漕运,正常年间帝国的漕运主要是从淮河通过大运河到黄河,现在黄河沿线已经在燕帝国的掌握之中。唐帝国现在要从南方运粮运物资,就只能走长江-汉江的备用路线,如果燕帝国能够一举破坏、封锁这条江汉生命线,唐帝国首都很快就会陷入到饥饿与恐慌之中,不战自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