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二十七) 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 (三)

朱元璋在清洗功臣集团时,做的第一层铺垫,就是全面接管行政系统。

这里所说的行政系统,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行政系统,它包括狭义上的行政系统,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司法、监察、经济系统。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功臣集团在军事系统的影响力,一直能得到保证,所以功臣集团与朱元璋的矛盾,并没有公开化。

大明帝国刚刚成立,朱元璋就开始在行政系统,全面削弱功臣集团的影响力了。

在这种背景下,李善长作为大明帝国第一功臣、第一重臣,就只能退出政治舞台了。

大明功臣集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个集团主要由淮西人(凤阳周边几个县的人)构成。

这种功臣集团,对皇权的威胁是非常惊人的。因为这个群体圈子比较小,能量太过集中,很容易实现某种默契。所以,朱元璋在清洗他们时,也一直小心翼翼,苦心布局二十多年,才敢正式动手。

淮西集团的文臣首脑就是李善长。

朱元璋的态度很简单,李善长的影响力太大了,所以他必须得退出权力核心。

让李善长那样的大佬,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很容易让帝国的权力重心发生偏移;尤其是朱元璋的一些举措,让功臣集团感到失望时,李善长得到他们的支持,一脚把朱元璋踢翻了,也未必就是不可能的。

对此,谁也别说谁神功无敌。当大家都站在你的对立面时,你再神功无敌,也会叫天天不应的。

为了让李善长提前退休,有三个人走入了政治舞台的最前排。

第一个人,就是刘基。

第二个人,就是杨宪。

第三个人,就是汪广洋。

这三个人有都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非淮西系的功臣。

他们进入朱元璋集团的时间,相对较晚,又不是淮西系的成员,而且与军方大佬并无渊源。让他们取代李善长,朱元璋自然容易有安全感。

这三个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们自然知道自己受到朱元璋重用的原因。

刘基在担任监察系统大佬时,就给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集团扔了一块大石头。李善长的亲信犯事,刘基直接把他当成大老虎抓了出来。

李善长百般向刘基求情,刘基就是一根筋,非要法办李善长的这个亲信;于是李善长这个亲信,就这样被清理出局了。

但是,李善长不是好惹的角色,关键是,李善长背后的淮西集团更不是好惹的。

刘基扔完这一块大石头,并打翻一个大哥后,终于因为压力太大,主动申请出局了。虽然说,他是以朱元璋的金牌打手身份出现,但是真惹得淮西集团大举反攻之时,朱元璋真会保护吗?估计是不会的。

给皇帝当金牌打手的人,通常都是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中。

于是,刘基在这件事之后,就处于半退隐之中了。

这是洪武元年的事。

后来,虽然朱元璋表示,可以让他取代李善长,但是刘基也表示谦让。

毕竟,这种位置说起来风光无限。因为作为皇帝的金牌打手,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它需要承担的风险、与压力,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你这个打手,当得好了,自然可以风光无限;当不好了,你不当替罪羊,谁当替罪羊?

一旦真的弄出事来,皇帝肯定就是一副老年痴呆,被你欺骗的样了。现在,皇帝终于恍然大悟了,自然要拿你的人头平息大家的怨气。到时,杀不杀你的全家?也得看皇帝的心情、压力。

事实上,刘基虽然退隐江湖了。但是淮西集团也不愿意放过他,最终还是对他百般打击。

而刘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死去的。

有一种说法,刘基是被朱元璋猜忌死的。

其实呢,刘基从哪个角度都够不着朱元璋猜忌的。在淮西集团空前强大的背景下,就刘基这种角色想挑战朱元璋,恐怕都不够朱元璋塞牙缝的。

刘基出道,比朱元璋早多了,而且起点也比朱元璋高多了。

但是,朱元璋称雄一方时,刘基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就他这种表现,真值得朱元璋猜忌。

更主要的是,大明帝国淮西集团一手遮天的背景下,刘基的根基在哪里呢,他靠什么就能对朱元璋构成威胁呢?

是不是说得说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刘基面对这种重任,稍做努力,就表示退缩了。于是杨宪登场了。

杨宪明白自己的身份,所以坐在那里,就是和李善死扛;并且一副要把李善长踩在脚下的架式。但是,他大约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淮西集团的实力,最后只能被皇帝抛出去当替罪羊了。

皇帝杀他时,一方面是迫于淮西集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真是感觉他办事不力。换而言之,皇帝让你打压、牵制淮西系,并没有让你激化矛盾啊。既然你把事弄得天怒人怨,不祭出你的人头,还能怎么办呢?

经过这两轮博弈。

就弄出一个相对折衷的格局。

那就是淮西系的胡惟庸、非淮西系的汪广洋分别担任左相、右相。

然后呢,李善长退休。

这件事,发生在洪武4年。

那一年,李善长59岁。

李善长虽然退休了,但是他在大明帝国的影响力,依然是举足轻重的。

第一、胡惟庸以前是李善长的亲信;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胡惟庸现在也是李善长的代理人。

第二、李善长的弟弟、儿子依然在中央政府。

第三、李善长虽然退休了,但是李善长说自己是大明帝国第二重臣,第一重臣还真不好找。因为李善长的头衔实在太牛X了;而且朱元璋在分赏功臣时,李善长就是排在第一位。

第四、李善长一直也只是半退休状态。毕竟这样的元老重臣,朱元璋总得让他出来,象征性的干点工作。否则,也实在好说不好听。当然了,基于爱护李善长的角度,通常不会让他干太重要、太繁重的工作。

当年杨坚是这样对杨素的;李世民也一度这样对房玄龄。总而言之,以你们的身份,根本不用天天上班;就算上班,也不用干那些琐碎小事啊。

上司的这种话,如果是对一个底层的打工仔说,这个打工仔肯定会非常感动,因为这就是普遍打工仔的人生理想。问题是,当你成了权力者,听到上司这种话,肯定想操他大祖宗。

为了让汪广洋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朱元璋对汪广洋极尽推崇之能。总而言之,你就是我的张子房啊,你就是我的诸葛亮!

汪广洋也是聪明人,他知道皇帝这样重用自己,是因为什么;但是,他更知道,与淮西集团硬扛的下场。所以,他坐在权力中枢,那就就是活稀泥。

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对汪广洋非常不满意,但是也没什么好说的。

毕竟,在淮西集团实力巨大的背景下,非淮西系成员坐在权力中枢,除了活稀泥,还能干什么呢?

最后,朱元璋想对对胡惟庸大打出手时,就希望汪广洋给自己站站台;总而言之,有人说胡惟庸当年谋杀了刘基,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

在这个关键时候,汪广洋再一次选择了退缩。总而言之,我不知道!

朱元璋一看他就这样和自己耍滑头,当时就火了,因为我这样把你当个人物看,你关键时候,怎么这么不给力啊?于是,朱元璋一怒,汪广洋就这样被清理出局!

有强大的豪门势力时,皇帝必须得重用豪门成员、或是重用豪门成员的代理人。否则,皇帝那就叫亲小人远贤臣。

关键是,没有豪门背景的官员,敢替皇帝出头,通常就是传说中的小人,而且迫于豪门的集体压力,他通常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在这种背景下,胡惟庸作为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他自然拥有了与朱元璋分庭抗礼的权力。至少,当皇帝否定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时,功臣集团会纷纷替胡惟庸站台;关键是,也没有哪个官员敢随便附和朱元璋的。

皇帝权力,从来不是唯一的。

皇帝如果不能成功制约功臣集团,皇帝的权力,就永远得与功臣集团共享。而且到底谁的权力更大,也实在难说的很。

最简单而言,皇帝权力大,还是元老院权力大?这是博弈出来的。皇帝把元老们砍平了,什么元老院,就算不解散,它也只是一个摆设。否则,皇帝永远也不敢说自己可以凌驾于元老院之上。

再简单而言,皇帝高高在上,他一定可以凌驾于豪门贵族势力之上吗?显然是不确定的,对此只要看看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大明开国之后,帝国的体制会成为什么样的体制。

当时谁也不知道。

更主要的是,基于功臣集团的意愿,自然是构建一个贵族政治的格局。换而言之,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是也必须得尊重功臣大佬(或是他们的代理人)。

这种局面,就这样磕磕碰碰的维持了八九年。

朱元璋终于开始收网了,他以胡惟庸专权为借口,不但杀了胡惟庸,更把行政系统的权力,全面收回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四)

(0)

相关推荐